为什么治痿独取阳明?
痿证以肢体筋肉痿软无力,自主运动功能减退甚至丧失为主的一类病证。
其病因除创伤外,多由五脏受热,导致有关的筋骨、肌肉、皮毛、血脉失却濡养而成病,但正虚邪盛(阴虚与湿热之邪蕴蒸)是发病的主要病机,而病之成又与阳明经气失调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因阳明胃腑为水谷之海,是生气化血之处,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气盛则气血充盈,宗筋润;胃气衰则宗筋弛纵。故有“阳明无病不成痿”之说。
《内经·痿论篇》正是根据脏生理病理变化而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法。这对指导临床实践,很有现实意义。
目前临床上对因湿热蕴蒸阳明、肺热熏灼或肝肾亏虚而致痿的三个主要证型的治疗,主要是参照《内经》治痿的原则。
个人认为,治痿除注意调理阳明气机的同时,应按照不同证型及疾病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地运如病痿热用。
如热象仍存,属肺热所致,宜先清热养阴;胃热则需清热化湿热;邪已尽可用调胃与养阴并进。而对肝肾亏损致痿,则可治以调胃与滋补肝肾。
在施治过程中,应结合健脾、养血通络法,针药并施,这对调和脏腑虚实,疏通经络气血,促进痿疾康复,很有裨益。
病案
1973年,余治一黄姓男孩,12岁。
因咳嗽、发热5天而成痿。
诊见:
神情怠倦,面色白,仍低热,咳嗽,咽痛,右足痿软,不能站立、提举,食欲不振,小便黄,大便溏,舌尖红,苔薄黄腻,脉濡数。
症脉合参,病由温热之邪灼烁肺金,阴液耗损,致筋脉失于濡润而成痿躄。
投以养阴清肺汤加减,滋肺金之阴而清阳明之热,针刺孔最、足三里穴,用平泻手法,以疏通手太阴与足阳明经络气血。
三诊热退,咳嗽与咽痛除,食欲增进,患足则稍可提举,苔转薄润,脉稍数。热象已除,肺阴得养,阳明气机始复,仍旨原意续治二天后,改用健脾胃、养阴血之剂,补针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交替用梅花针叩刺肺俞,脾俞,肾俞,肝俞及足阳明经下肢循布区,隔日治疗一次。
十诊后足可步行,食欲佳,神态活泼,面色转红润。此乃经治后肺热清则阴液能下荫肝肾,肝得血则筋舒,肾得养则骨强,脾胃气机得复则血气生化有源,宗筋得润而流利关节,脏腑阴阳得调,经络气血和顺,故痿疾已除。
再针刺5次,巩固疗效而终止治疗。
经观察10年,健壮如常人,近年竟能参加长跑还多次获奖。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南方医话》,本文作者陈全新。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