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特辑】缅怀过去一年逝去的中医大家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第 167 期
缅怀先人,是为了更好的继承。
大师已逝,但风格永存,继承大师遗志,将中医传承地更好。
■ 编辑|医馆君
又是一年清明时
去年医馆君首次盘点近几年
逝去的国医大师
点击以上链接,看去年推文
[一]
国医大师
过去的一年
有5位国医大师离开了我们
➤颜德馨
颜德馨,男,2017年4月17日去世,享年97岁。首届“国医大师”、颜氏内科第二代传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同济大学教授。
颜德馨语录:
“中医给我快乐。我一直梦想中医有一天能真正扬眉吐气,能真正获得社会的尊重,能让中医按照中医本来的样子去治病救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些年,我得到了很多荣誉。但是我最珍视的一个评价是:颜德馨是一个好医生。无论什么样的病人来找我,我总是诚心诚意为他们服务。经常有几十年前的老病人辗转找到我说,我的病是你看好的,我来看看你,谢谢你。叫我感动。
我想生命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里吧。一定要有热爱人民的一颗心,人民最后才会记得你。”
➤郭诚杰
郭诚杰,男,2017年5月7日去世,享年97岁。陕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郭诚杰对年轻中医的寄语:“我希望年轻中医一定要认真把自己事业搞好。同时在中医道路上还要继续创新发展,使中医事业逐渐的扩大。在国际上有影响,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中医药发展我认为还是要创新。旧的东西毕竟是过去的东西,受历史各方面影响。现在的社会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所以也可以利用现在的一些手段,进行中医的治疗或者疾病的研究,使中医更能走出国门。
当医生,首先想的不是怎么成名,不是能够赚多少钱,而想着怎么提高医术,怎样把病看好,怎样提高业务,为这个社会做点贡献。”
郭诚杰喜欢笑。他的病人说:“看到郭老后我的病就好了一半,再见到郭老对我笑,我的病就好了70%。”
➤张灿玾
张灿玾,男,2017年9月1日逝世,享年90岁。山东中医药大学原院长、是中医文献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主要奠基人。
在古稀之年完成了百万字巨著、中医文献学学科理论的奠基之作——《中医古籍文献学》。在撰写这部书的过程中,每天平均工作10多个小时,历时3年完成,全书100多万字,体现了国内外该专业的最高水平。在此期间他的老伴不幸去世,他自己也由于过度劳累而复发胃肠病和颈椎病。
张灿玾的治学思想:“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是从医的重要基础;临床实践是体验中医理论和建立中医信念的关键;集临床、理论、文献于一体,是加深掌握中医学术的需要;医文并重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博览群书、兼容并蓄,是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源头活水”
➤张志远
张志远,男,2017年11月7日逝世,享年98岁。第三届国医大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志远强调:“无论中医、西医,皆各有长短,善为医者,应巧于取长补短,而不可立门户之见。”
➤周信有
周信有,男,2018年3月10日逝世,享年98岁。第三届国医大师、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1970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任教且享有盛誉的周信有,响应国家号召,来到甘肃。“一个大夫到哪里都是看病,甘肃的生活条件差、机会少,但那里更需要好大夫。”1978年,参与筹建甘肃中医学院。耄耋之年,仍坚持每年为本科生作学术报告4~6次,听众达6.8万余人次。
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对《内经》理论研究颇深,是该学科国家级学术带头人。
[二]
名中医
对中医做出突出贡献的不止有国医大师。
➤王居易
王居易,男,2017年8月5日去世,享年80岁。名扬海外的经络医学大师。
王居易在弥留之际,对子女及半子说,‘我很爱你们的妈妈’。子女们又问,‘除了爱妈妈,你还爱谁啊’。他想了想,说‘我还爱我的学生,我的一辈子都给了中医了。”
➤沈绍功
沈绍功,男,2017年1月26日逝世,享年78岁。沈氏女科的第十九代传人,享受国务院津贴。
沈氏女科,始于明初,历经二十一代,绵延六百余载。沈绍功的座右铭:“全身心地投入,一切为了患者的康复,一切为了民众的保健”。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称赞他为“深得患者信赖的临床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为沈氏女科题词“沈氏女科六百载,崇德重效济苍生”。
➤沈志祥
沈志祥,男,2017年7月12日逝世,享年71岁。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201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将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他说——
“ 针灸成功入遗不仅意味着国际社会对这项医学手段的肯定,更是以针灸为代表的、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华传统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沈志祥几乎全程参与了中国政府的针灸申遗工作。
“针灸不是单纯的一种医学手段,而是两千多年发展的中医药文化的杰出代表,能够体现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和基本原理。针灸成功入遗说明以‘天人合一’‘辩证施治’为核心的中医实践医学得到世界的认可。”沈志祥说。
沈志祥认为,中国作为针灸的发源地,对于这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和传承,最核心的工作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挖掘和整理传统医学理论,将针灸学术体系完整地呈现给全人类;二是在临床方面增加对针灸疗效的研究。这两方面做好了就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三]
中药人
春节的时候,医馆君便筹划医馆界的另一个视频栏目“寻找头刀”,头刀是指药工一把手,再推迟,老药工快走完了,最年轻的都七八十岁了,他们也是中医药的根啊。
国家与舆论重视名老中医,却忽视了中药人的重要作用。
➤冯根生
▲2010年度“风云浙商”颁奖典礼
冯根生,2017年7月4日辞世,享年83岁。江南药王,胡庆余堂传人。
14岁的冯根生,子承父业,被送进胡庆余堂当学徒,也成了胡庆余堂的“关门弟子”。
据冯根生口述,“我做学徒的头一课,就是诚信教育。举几个例子,冬天半夜里病人来急诊配药,化痰平喘有一味鲜竹沥,要用大的淡竹管现烧现烤,方子上写着“淡竹沥三两”,你掺个一两水进去,哪个晓得,哪个去化验?可心底里正是有了诚信二字,把它看做天经地义,不要说你不会有这样的胆子去做,连这样的念头也不会有,就是忍着呵欠、眼乌珠盯着竹沥看它一滴一滴一滴一滴滴满三两为止!还有代客煎药,头汁两百毫升,二汁一百五十毫升,你好意思耍滑头把头汁倒倒开混充混充?头汁要用冷水煎、二汁要用热水煎,再用冷水药一缩药性发不出来的,龙井茶第二焯如果用冷水泡就喝不出香气也是这个道理,你好管它冷水热水随手乱加的? 肠胃药要幽笃笃煎半个钟头,感冒药越快越好,你敢不上心的?人命关天,你是治病救人的,还是谋财害命的?如果大家都能守住“诚信”二字,中国发展得还要快,老百姓日子还要好过,哪里来假药,哪里来毒大米,哪里来瘦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