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松拔毒膏的临床应用,外治疔疖、蜂窝炎、淋巴结炎、溃疡等病
第 1684 期
作者 / 符彦成 李秉涛 李艳华 河南省西峡县公疗医院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笔者配制师授的荔松拔毒膏,外用治疔疖肿疔疮、蜂窝织炎、淋巴结炎、慢性溃疡等病,通过临床反复观察,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治疗方法
2病案举例
例1,赵某,女,32岁,工人,1995年7月13日来诊。自述6天前,右手拇指指背近指根处起粟粒状黄疱,麻木作痒,因搔破着水后渐红肿热痛,至第2天开始发烧,局部红肿明显,累及手背,并起红线向上臂延伸,本厂卫生室曾用青霉素治疗,外敷贴金黄膏,2天后烧稍退,但局部红肿未消,疼痛加剧,红线向上臂延伸到肘窝以上,并伴纳差、口渴症状。诊见右手拇指红肿隆起,肿及手背,疮头高突,疮口溃流脓血,压痛明显,沿前臂有条红线延及肘窝上方,查体温为38.6℃,苔黄脉数,查血常规,WBC130×109/L,N0.83,L0.17。
诊断:红线疔。证属火毒炽盛,毒流经脉。治宜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先将疮面清洁后,再将荔松拔毒膏以米粒大小放在疮口,外敷贴太乙膏,2日换药1次。内服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每日1剂,水煎2次服。2日后患者感疼痛大减,右手红肿明显消退,红线消失,经换药4次,煎服中药4剂,肿消腐尽,疮口愈合。
例2,杨某,男,57岁,农民,1996年5月16日来诊。背部于10天前起粟米样小疱,痒痛,自以为小疾,买拔毒膏敷贴。后患处漫肿溃破,疼痛剧烈,高热口干。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未能控制,来院就诊。(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诊见:背部右侧有一面积约10cm×13cm肿块,疮形平塌,根盘散漫,疮色紫滞,疮口约6cm×5cm,布满脓头,状如蜂窝,溃流稀脓血水,舌质红,苔黄,脉细数。诊断蜂窝织炎,证属阴液不足,火毒炽盛,治宜滋阴生津,清热托毒。将荔松拔毒膏拍成疮面大小的片状,放至疮口,太乙膏敷盖,2日换药1次,内服竹叶黄芪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2次服。
4日后患者热退,疼痛大减,口干消失,但脓毒排泻不畅。上方黄芪加至30g,以增加托毒之力,继上方再服6剂。5月28日诊见局部肿硬消退,疮形已转红活,坏死组织尽脱,但肉芽生长缓慢,脉象弱,此为气血不足之证,法当气血双补,佐以解毒,方用八珍汤加减4剂,水煎服,外治同上。6月4日诸证消失,疮口愈合。
3体会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