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常季繁墓志》:一块艺术性被忽视和低估的墓志

北魏《常季繁墓志铭》(以下简称《常季繁墓志》),全称为《魏故齐郡王妃常(季繁)氏墓志铭》。 刊刻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相关资料显示,该墓志的整体规格尺寸约为62X62CM。每行26字。

《常季繁墓志》的单个方格规格,我没有查到相应参数。但我们可以大致推算一下:《常季繁墓志》的格线很明显,外围大致去掉2CM的边,则算为60CM,除以26,则该墓志方格的大致规格约为2.3X2.3CM。我们的这个推算值可能有误差,但也应该相差不大。

根据学员郑伟峰兄在碑林的现场直尺测量结果,另一块更有名的北魏女性墓主《穆玉容墓志》的单个方格规格尺寸为2.4CM。由此看来,《常季繁墓志》与《穆玉容墓志》的字形规格应该是相差不大。对于这两块墓志之间的联系,本文后面部分还会重点谈及。

在北魏众多墓志中,一些女性墓主墓志铭的书写风格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如《石婉墓志》、《司马显姿墓志》、《孟敬训墓志》、《穆玉容墓志》,以及我们今天这篇文章重点探讨的《常季繁墓志铭》,都属于这个类别。

这些女性墓志的一个特点是:由于这些墓主生前的地位都比较高,她们的墓志铭制作水平都比较讲究。正因为如此,书写者在书写这些墓志铭时,都有意将字形写得非常华丽飘逸,目的是为了体现出女性的阴柔之美。

在学习《常季繁墓志》过程中,至少我们还可以与以下两个石刻作品联系起来。一是《龙门二十品》当中的《元祐造像记》,二是《元祐墓志》。

常季繁是元祐的妃子。元祐比常季繁先去世。等到常季繁去世后,还专门重启元祐的墓穴,将常季繁与元祐合葬。在北魏墓志中,夫妇型双墓志数量很多。《元祐墓志》、《常季繁墓志》也是这样的类型。

《龙门二十品》当中的《元祐造像记》,字迹比较小,且很多模糊不清。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些石刻文字暴露于大自然当中,风化现象不可避免。

《元祐墓志》的字迹则显得比较中规中矩,艺术特征并不明显。如果我们将《元祐造像记》、《元祐墓志》和《常季繁墓志》放在一起比较,还是会觉得《常季繁墓志》最为生动。

一些碑帖专家认为,《常季繁墓志》的字形结构和用笔特点,与《崔敬邕墓志》相似或相近。我个人则有另一种看法。

如果你将《常季繁墓志》与《穆玉容墓志》放在一起分析比较,然后将这两块墓志都亲手去临写一下,你肯定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两块墓志的书写者,很有可能就是同一人。

《穆玉容墓志》刊刻于北魏神龟二年(519年),比《常季繁墓志》早了三年多。因为只有三年多的时间差,所以不能排除这两块墓志书写出自同一人之手的可能性。

如果将这两块墓志的字形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会发现,

《穆玉容墓志》刊刻时间比《常季繁墓志》早了三年多,其书写手法更为规整。相比较而言,《常季繁墓志》的变化则更为丰富一些。

考虑到师傅带徒弟、同事相互学习等因素,

《常季繁墓志》前半部分的字迹效果,比后半部分好了不少。对于这种差异,有分析认为是后半部分的石质不好。

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因素也不能排除,那就是该墓志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字迹的镌刻,很可能是由两个刻工来完成的。

也就是说,《常季繁墓志》书丹完成后,前半部分的字迹由一位水平较高的刻工来完成,后来中途有事,然后又换了一位刻工来刻完后半部分的镌刻。很明显,第二位刻工的水平不如第一位。

北魏墓志数量极多,而绮丽华美的墓志铭数量也不少。从艺术特征看,《常季繁墓志》一点也不输于更有名的《司马显姿墓志》、《石婉墓志》以及《穆玉容墓志》。从这个角度上讲,《常季繁墓志》无疑是一块艺术性被忽视和低估的墓志,因此值得我们去花时间学习、研究和临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