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蝶梦依依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
1907年7月15日凌晨,绍兴轩亭口的街道上,站满了全副武装的清兵。在这个肃然阴森的刑场上,即将正法一名女囚犯。
只见一个反剪着双手、拖着沉重脚镣的女犯从人前经过,她眼神凌厉,镇定自若。其慷慨赴死的气概,震慑住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位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女子,就是鉴湖女侠秋瑾。
她从容就义时只有32岁,是在没口供、没证据、没审判的情况下被残忍杀害的。
英魂烈魄,碧血长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鉴湖女侠秋瑾的故事。
1875年11月8日,秋瑾出生在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里,秋家是一个殷实的官吏世家。书香门第、家风优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秋瑾从小就品行端正,光明磊落。由于她冰雪聪明,深受祖父宠爱,得到了和哥哥弟弟一起读书的机会。在诗书的浸润下,让她少了女孩子的娇羞,性格中多了豪爽和果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秋瑾想去见识更多的地方,无奈自己是一双小脚。她缠足时,只有5岁,年龄太小无力反抗,最终没逃脱缠足的噩运,母亲的话更像根刺扎进她心里。这次折骨之痛,让秋瑾痛感男女不平等,从那时起,她就立誓,不依附于人,要像古代豪侠那样独行江湖。于是,她写下诗句明志:“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秋瑾软磨硬泡,母亲终于答应让她跟随舅舅和表兄习武,他们都是武林高手。接下来是严苛的训练,小脚走路都不稳,耍刀弄枪对于秋瑾确实着实是一个挑战。她生性坚强,只要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她咬牙坚持着,每次练完,裹脚布上都沾满血痕。几年过去,秋瑾上马比刀,下马舞剑,十八般武艺都已娴熟,这座大宅再也拢不住她。于是,在绍兴大街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英姿飒爽的女子,有小丫环陪同,骑着高头大马闲逛,看到不平事还要上前管一管。后来,一些难听的话渐渐传到双亲耳朵里,什么“不成体统,有伤风化”……母亲对她是爱护的,紧接着想了个办法,想把她拉回“守本分”的轨道上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秋家是名门,才貌双全的秋瑾自然也要嫁给豪门大户,她听从父母之命,嫁给了湖南富商王黻臣的小儿子王廷钧。当时,王家的生意做得红火兴隆,婚礼也办得盛大隆重。这桩外人看起来门当户对的婚姻,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满。秋瑾并不热衷相夫教子,而是对时局和外界事格外上心。
“身为锦衣玉食的少奶奶,这让多少人羡慕,但秋瑾为什么不满足?”
而秋瑾想的却是:人生处世,当匡济艰难,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生其身乎?性格迥异,志向相反,夫妻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一场感情风暴终于在进京后爆发。王家钱厚,为王廷钧捐到清廷户部主事的官职,秋瑾就这样随丈夫进京了。进京后,秋瑾有机会置身中国政治文化中心,使得她对于社会发展情形有了更深的了解。面对国土沦丧、民不聊生的现状,她激愤不已,奋笔写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诗句。在这期间,秋瑾与爱国人士吴芝瑛相识,在吴芝瑛的家里,她接触到大量进步图书与报刊,这让她眼界更开阔,因而激发了强烈的使命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秋瑾在默默地寻找机会,想投入到救国救民的革命阵营中去。丈夫对国事民生淡然麻木,他唯一感兴趣的就是花天酒地。在一个中秋之夜,秋瑾准备了丰盛的饭菜等丈夫过节,却始终不见他的踪影,于是她换上男装和丫鬟去戏园子听戏。当醉醺醺回家的王廷钧知道秋瑾去看戏后,立刻火冒三丈,大声训斥她去下九流的地方,是有辱门楣。
“戏园子唱的都是正经戏, 比你去的娼馆、妓院干净千万倍。”
争吵激烈、互不相让,王廷钧抬手给了秋瑾一记耳光,这让秋瑾伤心欲绝。正是这一巴掌,她被打怒了,也被打醒了,她那一颗叛逆的心又蠢蠢欲动起来。她想冲出樊笼,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这是她的决心。已嫁为人妇,居然抛下一双幼小儿女,放弃舒适生活,去陌生国度求学,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丈夫出面反对,藏起她的陪嫁和首饰,拒绝提供留学费用,但这些困难都没阻挡住她东渡的脚步。临行前,她特意穿着男装到照相馆拍了照片,留作纪念。照片上,她西洋式的发型,歪戴着帽子,男士西服,手握拐杖,脚下是一双皮鞋,小脚装在皮鞋里,走路的艰难可想而知。也是从这一年起,她开始着男装,这表明她彻底与清政府决裂,要抹掉过去的一切痕迹,重新开始。她把自己原来名字,闺瑾中的“闺”去掉,直接叫秋瑾,字竞雄,又自号“鉴湖女侠”。在日本,她除了认真学习文化课,还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各种社团活动。这时她擅长演讲的才能,也淋漓尽致得发挥出来,带动性极大。很快,她就成为留学界的知名人士。秋瑾广泛结交革命志士,如孙中山、黄兴、徐锡麟、陶成章、宋教仁等。1905年,她加入了光复会,在这之前她曾要求过,遭到陶成章拒绝,理由是女子参加革命,会带来很多不便。这次秋瑾二话没说,抽出佩刀,当场演练,只见寒光闪闪、宛若蛟龙,陶成章及在场的人无不鼓掌喝彩。不久她又加入了同盟会,开始真正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接下来,日本政府在清政府的强烈要求下颁布了《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消息一出,8000多名留日学生立即举行游行示威来抗议,并且组织敢死队与日本政府交涉,敢死队的队长正是秋瑾。秋瑾采取多种方式,文武并用,最后迫使日本政府让步妥协。通过这次斗争,秋瑾越发意识到推翻清朝封建统治迫在眉睫。叛逆不服输的她,激情澎湃,又酝酿了一个更宏大的计划。她乘坐邮轮,从东京出发回到上海。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抵沪后,秋瑾随即投入工作,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设立革命机关,创办中国公学。与此同时,她还担任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在执教办学期间,往返于浙、沪两地,积极发展当地的进步人士入会。1907年1月,秋瑾创办了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中国女报》。她始终认为,“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女报发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特别是女人们争相传阅。秋瑾提倡女权女学、追求男女平等、呼吁女性要自由幸福生活的新观念,让不少女性觉醒独立。这时候她的身份是大通学堂督办,秋瑾利用其父与绍兴知府贵福的交情,取得官府护照,从上海买来枪支弹药。她打着为清政府培养人才的旗号,广招学员并连同本校师生,日夜操练。随后又和徐锡麟秘定,在绍兴、安庆两地同时发动起义。得到密报的秋瑾拒绝离开,她遣散完所有的师生,又把文件材料等一一烧毁,毅然留在大通学堂。她为革命抱着必死的信念,她说过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只要鲜血可以唤醒激发民众的斗志,她愿意为此牺牲生命。秋瑾的牺牲是值得的,因为她间接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就是在她的努力下,辛亥革命至少提早了五年。秋瑾侠肝义胆,敢作敢当,她的气魄与胸襟,一般男子都无法望其项背,鉴湖女侠绝非徒有虚名。秋瑾终其一生,都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在为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而奋斗,被誉为巾帼英雄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