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掉漆害死联队长?二战日军头盔为什么罩渔网?其实大有用处

在军队里,步枪和头盔可能是士兵最重要的装备,一个能杀敌,一个能保命。现代军队的复合材质头盔能挡住流弹,但在头盔诞生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以钢铁为材质的“钢盔”只能挡碎石和弹片,但这已经让军人的伤亡率下降了10个百分点。

在二战里,参战各国军人的钢盔花样繁多,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日军90式钢盔。

抗战电视剧中的日本鬼子往往穿着黄绿色的军装,戴着“猪耳朵”军帽或者绿钢盔,肩扛38大盖。日本人的钢盔外形浑圆,开口外扩,活像个中国的酒盅。因为形状规则,抗战结束后很多日军头盔被改成铁锅在民间使用。

很多影像资料里,日军的钢盔上往往还套着一层渔网,还有的裹着一层帆布。日本的钢盔经过了怎样的发展?日军在钢盔上套渔网的目的是什么呢?其他国家的钢盔有没有这种设计呢?

一、日军“铁帽”发展史

日本作为亚洲最早的工业化国家,军队发展也是向世界强国看齐,其军队佩戴钢盔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2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各国军队都不怎么重视钢盔,尤其是日军根本不戴钢盔,日俄战争时的日军戴着法式军帽搞“猪突猛进”,在俄军炮火下死伤惨重。

一战时的军事家们发现,被炮弹弹片和碎石打中头部而伤亡的士兵占到总伤亡的20%以上,全世界才开始重视头部防护。日军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设计钢盔,他们把钢盔叫做“铁帽”,其设计思路也是跟着欧洲法兰西陆军走,按照法式M1915钢盔思路设计自己的“铁帽”。

日军的第一款钢盔叫做“01式钢盔”,其外形跟法国亚德里安钢盔非常相似,头部是半球形,顶上开着一个透气孔,用黄铜压成个樱花造型。01式头盔四周有帽檐,在低头的时候能保护整个面部,防护性能很好。

全面侵华之前,日本正在摸索自己的军备发展思路,除了01式之外,日军还模仿了美国的M1917头盔,仿制了“18式头盔”,这种头盔外形接近英国的“碟形头盔”。“01式”和“18式”都是日军头盔的实验型,这两种装备在918事变和淞沪抗战中都有出现,日军戴了两年后将其综合改造,制造出了经典的“90式钢盔”。

90钢盔从1932年配备日军一线部队,日本人一直戴到了二战结束。

二、钢盔上一层渔网的作用

电视剧里的日军头戴的基本都是90式钢盔,日军喜欢在这种钢盔上套上渔网,背后有多重目的。

头盔上的渔网首先解决的是金属表面的磨损问题。日军的钢盔是一体成型,用硬钢压制而成,上面刷上油漆。头盔的油漆战时消耗很快,因为战场上需要摸爬滚打,油漆很容易被磨光,露出底下的钢面。银白的钢面闪闪发光,在战场很容易暴露目标。

在抗战最激烈的1938年,日本101师团第101联队长饭冢国五郎被中国士兵击杀,害死他的就是一顶掉漆的90式钢盔。

饭冢国五郎当时是日本国内的战争明星,因为他人长得高大,又留着一脸大胡子,看着非常威猛,所以经常出镜担任日军形象代言人。

1938年9月3日,饭冢国五郎在庐山战役前线拍摄战地照片,他头戴一顶掉漆的钢盔,拿着武士刀耀武扬威。结果对面的中国士兵被闪闪发光的钢盔顶子吸引,看到了站在战壕外的饭冢国五郎,一位老兵在几百米外一枪洞穿饭冢的胸膛,这位“军神”当场被打死。

头盔掉漆害死联队长,这件事在日本军队内引起了思考。当时已经有人察觉到了钢盔掉漆带来的威胁,有经验的日本老兵最常做的是就是用泥土抹头盔,打仗前糊一层泥,就能增加自己的存活率。

饭冢死后被追赠少将,而他的一条小命也推动了日本士兵头盔的“渔网化”。头盔上的“渔网”学名叫做“伪装网”,日军90式头盔的“伪装网”能在油漆外面形成一层隔绝,减少油漆剐蹭,延长头盔的使用时间。

此外,这一层渔网还能减少头盔碰撞时发出的噪音,士兵在战场摸爬滚打,尤其是巷战中穿梭在废墟里,头盔造成的异响也能暴露目标,减少噪音就能增加存活率。如果是长时间在野外潜伏,头盔上的渔网空隙可以插上树枝树叶,达成一种野战伪装,这也是“伪装网”名称的由来。

日军在二战中大量使用伪装网,因为这东西的成本极低,也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战争后期,日军开始在热带打仗,头盔的生锈损耗程度陡增,所以日军开发出了“头盔罩衣”,用一层帆布把头盔包起来,彻底解决反光和异响问题。

三、美,苏,德,中军队的伪装网

二战时不光是日军,全世界各个国家在钢盔上都有伪装层。美国,日本都用的是伪装网,德国使用的是罩衣。

美国大兵的伪装网比日军的更加细密,几乎所有二战电影里的美军头盔都有一层渔网。这层渔网不仅能防反光,防碰撞,还能在里面装上扑克牌,弹壳,十字架等等小物件,显示出士兵的个性。

德国人对于军备设计更加精细,德国军队会根据军队不同的战场环境,配备不同的头盔伪装。野战军的头盔用绿色罩衣加钢丝,方便在空隙里插入树叶,沙漠军则用黄色伪装,高寒地区或者冬季作战用白色伪装。这种差异化伪装的思维后来被现代军队继承,演化出各具特色的战术迷彩。

至于苏军和被苏军影响的解放军,则一直对头盔不太重视,甚至因为提倡军队战斗精神和硬朗作风,有些鄙视头盔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从东北走出来的解放军就大量使用日军90式钢盔,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建国后。

整个抗战前后,我军缴获了几十万顶日军90钢盔,一直在部队中使用。解放军在建国后一直没有研制自己的头盔,在抗美援朝,对印反击,对越反击时戴的都是布军帽,这一点从历史照片里就能发现。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我军还是戴着布质军帽上战场,结果在越军的迫击炮和榴弹发射器面前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头盔防弹片和碎石的作用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但当时解放军没有自己研制的头盔,无奈之下只好把仓库里的日军90式头盔全部运上前线应急。

在战争的要求下,我国按照日军90式头盔的设计生产出了自己的80式头盔,从1982年开始全面装备部队。80式头盔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功臣,在战场上,解放军也在钢盔上装上伪装网,上面插满了杂草做伪装。在90年代之后,中国仿照西方的现代头盔设计了QGF02头盔,于1997年装备部队,一直使用至今。

到了21世纪,现代军队的头盔已经不仅仅提供保护和伪装作用,还是一个战场信息组合的终端。现代军用头盔的形状更小,设计更贴合头部,上面集成着对讲机,夜视仪等设备,方便指挥和夜间作战。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使日军倒霉的日式钢盔》,杨名宇

2、《日军钢盔的战时故事》,萨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