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洋车
洋车也叫东洋车,因起源于日本而得名。
青岛于德国占领初期即有洋车输入,1904年青岛德国当局颁布《东洋车专条》,对洋车营运进行管理。
洋车分自用和营运两种。自用洋车专供自家人使用,雇人拉车,拉车人称为拉包月。当时青岛的自用洋车保持在500辆左右。
营运洋车是车主购买车辆,向治安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车辆照牌和营业执照,车行开业,拉车人到车行租车拉客。拉车人也需到治安部门登记。拉客时要穿统一式样的背心,背心上印有号码,俗称号衣。
当年,洋车遍及青岛街头,车站、码头、戏院、妓馆等繁华场所是洋车汇集的地方。解放前,青岛营运洋车控制在2500辆上下,后一度放松,超过3000辆。
看过老舍名著《骆驼祥子》的人会从中了解车夫与车主的关系。车夫租车要交车租,青岛的车租因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夏季营运好,车租高,冬季则稍低。车租一般为车夫收入的一半,剥削是相当严重的。
为反对过高的车租,1930年7月青岛洋车工人大罢工,5000多拉车人无一人出车,游行示威、阻截、打砸营运中的出租汽车、拉客马车和公共汽车,全市交通陷于停顿。这次罢工震动朝野,影响深远。
青岛开埠后,历经德、日占领和大批英国海军进驻,是一个华洋杂居的国际化都市。洋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由洋车引发的涉外事件屡屡发生。其中比较重大的事件有,1927年7月日本人坐车不付钱,并殴打车夫,中国警察上前劝阻,也遭毒打。过后,又有一群日本人大闹警察宿舍,抢走警刀、枪支。此事激起青岛及山东各地人民的极大愤慨,经省、市政府与日本领事馆多次交涉方得平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