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4.3【】2017-6-15
#每日学论语#14.3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xùn)。”
【译文】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说话和行为都要正直端庄;国家政治昏暗的时候,行为仍然要端正,但说话要恭顺谨慎,不宜过于直率。”
【微言微感】
危,本义是人在悬崖上,引申为端庄正直,比如正襟危坐。“危言危行”,就是直来直去,直言不讳,有一是一,不遮不掩。
这是好事吗?
好话好好说,好事好好办,这话说着容易做着难。秉性使然,很多人性格刚直,直肠子不拐弯,往往实心实意做了九件好事,因为一句话把对方得罪透了。
这还好说,毕竟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要真心待人,还是会得到谅解的。但有时候,人际关系不够和谐,信任关系不曾确立,厉害冲突比较纠结,交往环境比较复杂,再不能谨言慎行,那就要给自己惹麻烦了。
一个单位,领导不和,窝里斗,纠纷不断,如果不小心说错话,站错队,那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莫名其妙下了岗,一不小心就被黑了。
孔子说的“邦有道”或者“邦无道”,当然指的不是一个小单位,而是国家层面,是政治环境。
我不由想起秦始皇死后,奸臣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其实文革时候,这样的例子更多,正直的人,说话不谨慎的人,倒大霉的枚不胜举。
《亮剑》中的赵刚、李云龙都是对党和国家忠心耿耿的人,都是有大功劳的人。但是,宁折不弯的性格,仗义敢言的性格,都让他们倒了血霉。赵刚、冯楠贤伉俪,对革命忠贞不二,却惨死于红卫兵的批斗群殴。李云龙将军和夫人田雨,何等刚强忠贞的人,竟然被惨无人道往死里整,打仗不要命的李云龙,被折磨得选择了饮弹自杀,而柔弱女子田雨,则割腕殉情。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英雄项羽的选择对吗?我们该如何评价他的宁死不屈?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变法英雄谭嗣同该不该听大刀王五的话,在变法失败时候逃走?
我不知道。
但是孔子是很现实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他是不主张人动不动就“舍生取义”的。
南宫是孔子欣赏的学生,还亲自做主把他的子女嫁给南宫做媳妇,为什么呢?孔子认为南宫是一个“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的具有智慧的人。
宁武子也是孔子欣赏的人物,为什么呢?卫懿公好鹤误国,北狄夺取朝歌城,宁武子及家人随逃难的人群一路东奔。后来卫文公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复国并迁都楚丘,宁武子开始在君主身边作官,并逐渐崭露头角,受到卫文公重用。到了卫成公时代,成公又被一时的繁荣景象迷失了方向,荒淫而无道,卫国再次陷入了混乱之中。国内有识之士、有功之臣或遭受迫害,或离家出走。而宁武子则周旋其闲,装聋作哑,自保其身,退居幕后装起糊涂,以便等待时机。因此孔子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我少年轻狂,自喻顽石,有楞有角有性格。师范毕业,恩师陈喜斌先生给我留言:“你自喻顽石有棱有角,有性格可以理解,但是社会的大熔炉,还是鹅卵石更适应一些。”
说实话,恩师的话,我并没有完全听心里,直到后来工作中,让顶头上司的亲戚直接落聘后,轮番被领导们磨砺,才懂得那句话的深意。
后来,我办公室挂过几幅字:
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向于钱,外圆内方。
少年血性,当说则说,宁折不弯;中年圆融,内心方正,知进懂退。
一个人,选择冲冠一怒不管不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血性;但是能够左右逢源不失本真,委曲求全顾全大局,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与人交往,合得来,肝胆相照,生死相托;合不来,井水不犯河水,敬而远之未尝不可。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假话一句不说,真话不能全说。
滔滔不绝,是好口才;适时闭嘴,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