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大学妈妈奖励5万,女儿却想用来买LV包……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原创文章,转载请加微信mingzhu786联系授权。

 01 

在知乎上,有一个热度很高的问题。

一位母亲为了激励女儿考上理想大学,承诺如果考上的话,给她5万元现金的物质奖励。

结果,孩子想用这笔钱买LV包。

母亲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小孩子这样太过分,但不知道如何解释给她。

女儿说钱是她自己的,她有支配权,母亲一时词穷,骂了句:

“你德不配位。”

这位母亲向网友提问,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

 02 

其实,这位母亲对给女儿的奖励如何花,心里是有期望的。或是去旅游增长见识,或是去培训机构学习技能,或是去购买学习资料,想必母亲乐意接受女儿这样的选择。

而当女儿的选择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母亲自然有不满的情绪在。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网友“神兽小姐”的亲身经历,也证实了这一点。

该网友说,自己当年考高中时,妈妈曾答应,如果考取了省实验班,就给买个MP4,可以随便挑。

等真的考上了,妈妈带着去买,自己看中了一款499元的MP4,结果妈妈却变脸了,不挑200元以下的就不给买了。

很久以后她问妈妈,499元对家里来讲并不是什么大钱,为什么当时不愿意。

妈妈回答说:我以为你至少要推让一下,表达一下自己学习好是应该的,就拿个便宜的,哪晓得,那么个没用的东西你一要就要个500元的,我挺不舒服的。

原来,妈妈虽然嘴上说了给买MP4,心里却想的是让孩子见好就收,主动推辞掉。

可是,作为一个孩子,在成功完成一件事,心花怒放的时候,又怎么会在意母亲曾经的承诺中的弦外之音呢?这只会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

 03 

前段时间小米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许多员工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而澎湃新闻发表的一篇采访中的细节让笔者记忆深刻。

小米第一批员工中最年轻的一位叫做秦智帆,今年只有32岁,而当年只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回忆公司的发展历程,在早期期权的分配上,他提到,“其实当时我还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给不给期权都无所谓,因为我不懂,但是公司一点都没少给。”“曾经的口头协议后来都签订了纸质协议。”

如今,他拥有的公司期权价值数亿元。

而这些,可能只是来源于当时公司领导的一句口头承诺罢了。

 04 

人与人交往,我们最应该具备的就是契约意识,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然有言在先,就要按约定执行。

假如,那位母亲想要让女儿按照自己的心意去使用奖励的那笔钱,那么在答应给女儿5万元奖励的时候,可以做出限制性的约定,比如规定只允许用来旅游、学习、创业、日常消费,而不能用于购买奢侈品。

如果女儿同意约定,则给她奖励,如果不同意约定,则不必奖励。

这种条件下,如果女儿拿到了钱还想去买LV包,那自然是女儿的不对。

可是,母亲提前没有规定任何限制条件,自然女儿对那些钱拥有绝对的支配权,母亲对女儿怎么花钱不应进行干预,更不应责骂。

作为家长,应该做的是自己不轻易做出承诺,而不是随口许愿,然后把希望寄托于孩子不要当真。

 05 

我们都知道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的妻子想去赶集,她的儿子非哭闹着跟着去。

于是她对儿子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等她从集市上回来,曾子马上就去杀猪。

古时猪很金贵,是家里的重要财产。于是,他的妻子连忙阻止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将来怎么教育成人!”

于是曾子真的把猪杀了,煮肉给孩子吃。

曾子的作法看起来确实有些极端,但道理不错。

既然对孩子承诺了,那么,就算损失大也要兑现。

我们体谅那位母亲的担忧,刚刚成年的女儿拿到人生第一笔奖励资金就用来买奢侈品,这种消费倾向确实并不正确。

但女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消费观,家长平时是怎么教育的,在给女儿承诺时,有没有想过会出现极端情况,这是母亲需要反思的地方。

作者:遗君明珠,教师,自媒体平台作者,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文章影响了亿万学生和家长。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欢迎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