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6.9[2017-9-16]

#每日学论语#16.9

【原文】

孔子曰:“生而知(zhī)之者,上也;学而知(zhī)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天生的就知道的,是上等资质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资质的人;遇到困惑不解然后才学习的,是又次一等资质的人;遇到困难仍不肯学习,是最下等的了。”

【微言微感】

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不服不行。

颜回闻一知十,子贡闻一知二,子路听说一件事马上就做,搞不明白,落不到实处,不敢学习新的,樊须问老师什么是仁,老师说了还不清楚,不得不再请教同学子夏。

达摩小时候,为了避祸,不得不离开王宫,放下王子的尊贵,住在乡下外婆家。少年乔达摩·悉达多,天天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到处惹是生非,和小朋友打架斗殴。外婆拿他没办法,不得不拿着钱,跟在后边跟村民赔礼道歉。

突然有一天,小王子突然厌倦这种无所事事的日子,开始想学习了。这无疑是奇迹,顽劣少年变了一个人似的,废寝忘食读起书来。读累了就望着远方,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很快,达摩就无师自通,得道开悟了。

这是民间传说,查无实据。但是说得有鼻子有眼,让人感觉圣人就是圣人,天纵之才,不学自知。

历史上果然有这样的天纵之才吗?

有一首《古人歌》唱道:“安安七岁在绿林,周瑜九岁去带兵。甘罗十二为丞相,解缙十四入朝门。”

七岁中状元,九岁带领兵,十二做丞相,十四就到朝中做官,这是不是天纵之才?

从生理结构讲,人的大脑容量大抵差不多,1400克,二斤八两,上下浮动并不多。人的记忆、思考、判断、推理等,就凭借形形色色的脑细胞。既然脑容量差不多,智商也就大差不差。超常聪慧儿童,千里挑一,神通如莫扎特、甘罗、周瑜者,万里挑一,或者万万有一。

电视剧《解密》中的容金珍是个天才,别人一辈子搞不定的事情,他三下五除二就“解密”了。但我们看到的,他除了高智商,更多的是酷爱数学,痴迷做那些枯燥的计算。

“战神”白起无疑是军事天才,从没有学习兵法,但是用兵神出鬼没;毛泽东也是天才,没有上过军事学院,但无疑是最优秀的军事家。

果然如此吗?

白起无从考证。毛泽东则是博览群书,活学活用,是典型的批判性人才,创新性人才。

原来,天才,不仅高智商,而且爱学习,会学习,痴迷学习,以此为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谓天才,一是确实有天赋,二是肯定很用功。

生而知之者,是没有的。孔圣人都说自己不是人而知之者,而是好古,敏而求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月不知肉味”……老夫子是勤学典范啊!

生而知之,这是不存在的。虽然有高智商,天赋好的,但是能成才一定是学得纯粹,学得专注,学得痴迷。否则就是江郎才尽,仲永之伤。用最通俗的话说:聪明不干,等于笨蛋。

学而知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共同之路。颜回的闻一知十,是他“一瓢饮,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痴迷乐学的结果;北宋文同的竹子画得好,是因为他勤于观察,笔耕不错,胸有成竹的结果;王羲之能成为“书圣”,是他洗墨染池,醉心苦练的结果;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是他成麻袋演算纸,心如止水,全神贯注的结果……

当然,很多困而学之的,也能成就大事。文王拘而演《周易》,苏秦受辱而头悬梁,《射雕英雄传》上的周伯通,打不过黄药师,被困岛上十五年,于是练成双手互搏和七十二路空明拳。《大宅门》的白景琦,也是“困而学之”的主,被母亲赶出家门,在济南赤手空拳打天下,被关牢中开始研究药方,一人独创32张秘方……

成功是逼出来的。困而能学,虽然不如乐而学之,但毕竟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人在绝境,要么绝望而自绝,要么拔剑而起,杀出一条血路。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困而能学,总比束手就擒好。

至于困而不学,死猪不怕开水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吃苦受罪,也只能是活该了。

作为教育者,对天才、英才我们要珍惜,得英才而育之,人生大幸,不可等闲视之,不可误人子弟,别让天才砸到自己手中。对于学而知者,困而知者,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学生。教育是唤醒,教育是激励,教育是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大多学生都是爱学习的,只是那颗爱学的种子,发芽有早晚,环境有不同。发芽早晚不同,只能耐心等待。过去环境影响,只能区别对待:有些可能比虫子咬破了胚芽,有些可能被错误地存放破坏了种子的能量,我们能做的,只是给种子提供水分、土壤和阳光。

困而不学者,油盐不进者,胚芽没问题,我们就耐心守护,胚芽已经坏掉的,我们也不必自责。

教育不是万能。我们不可能从石头里孵化出小鸡,我们也无法叫醒装睡的人。

尽人事,听天命,如此足矣!

(0)

相关推荐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40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季氏第十六 16.5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 ...

  • 四十之后须不惑——《论语》悟读【450】

    老牛亦解韶光贵, 不待扬鞭自奋蹄. <论语>第十七篇第二十六章: [原文]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文] 孔子说:"年已到了四十还被众人所厌 ...

  • 论语日课278:墨守成规,是创新的基础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11.20) 子张询问做善人的准则.<集注>言: 善人,质美而未学者也. 善人,相当于仁人.先 ...

  • 国学经典80句

    国学经典80句

  • 素说《论语》:季氏篇(九)

      一.原 文   季氏第十六 16.0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二.释 解   老师说:"君子 ...

  • 张载“知论”探析

    摘 要:张载的"知"可以分为见闻之知.德性所知.诚明所知.张载虽然认为德性所知不始于见闻,但张载并未否定见闻之知对德性所知的"启之之要"之功.从探索张载知论的理 ...

  • 钱凤仪||鬼谷子相人三十六法的理论依据

    鬼谷子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他提出的相人三十六法,对于认识人.评价人.选拔人.任用人而言,即使在当代, ...

  • 《论语》智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原  文: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释  文:孔子说:"年已到了四十还被众人所厌恶,他这一辈子也就算完了." 今  解: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 ...

  • 【荀卿庠每日学论语】子罕9.16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

    [荀卿庠每日学论语]子罕9.16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 [原文]9.16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翻译] 孔子说:&qu ...

  • 【荀卿庠每日学论语】泰伯8.16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荀卿庠每日学论语]泰伯8.16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原文]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翻译] 孔子说:"狂妄而 ...

  • #每日学论语#12.16【2017-5-5】

    #每日学论语#12.16 [原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

  • #每日学论语#13.16【2017-5-29】

    #每日学论语#13.16 [原文] 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文] 叶公向孔子请教政事. 孔子说:"境内的人安居乐业,心情喜悦:境外的人纷纷前来归附,接 ...

  • #每日学论语#14.16【2017-6-28】

    #每日学论语#14.16 [语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shào)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 ...

  • #每日学论语#15.16【2017-8-12】

    #每日学论语#15.16 [原文]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遇事从来不说也不想'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最终也不知道对 ...

  • #每日学论语#16.1【2017-9-8】

    #每日学论语#16.1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zhuān yǔ).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 #每日学论语#16.2【2017-9-9】

    #每日学论语#16.2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yuè)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yuè)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稀)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 ...

  • #每日学论语#16.3【2017-9-10】

    #每日学论语#16.3 [原文]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fú)三桓之子孙微矣." [译文] 孔子说:"鲁君失去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已经五代了啊, ...

  • #每日学论语#16.4【2017-9-11】

    #每日学论语#16.4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liànɡ),友多闻,益矣.友便(pián)辟(pì),友善柔,友便(pián)佞,损矣."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