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5.28【2017-8-25】

#每日学论语#15.28【2017-8-24】

【原文】

子曰:“众恶(wù)之,必察焉;众好(hào)之,必察焉。”

【译文】

孔子说:“大家都厌恶的人或事,必须要仔细考察;大家都喜欢的人或事,也一定要仔细考察。”

【微言微感】

人,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优点,也有缺点。

一无是处的人,少之又少;没有缺点的人,难之又难。

如果众口一词,皆曰可杀。要么果然罪大恶极,头上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要么曲高和寡,特立独行,没有学会和风同尘,同流合污。

坏到极致的,众口一词该杀的,古今中外有几个人?

东汉奸贼董卓怎么样?

上欺天子,下压群僚,荼毒生灵,无恶不作,可谓坏之极也。被王允、吕布等联合诛杀后,点了点灯,三天三夜,洛阳城一片欢呼,大快人心。

但是,不仅有蔡文姬的父亲,大文豪、大书法家,为人方正的中郎将蔡邕深情哭祭,还有部下李傕和郭汜等人和吕布死磕,为董卓报仇。

其他臭名昭著的坏人,如弑父杀兄淫嫂的隋炀帝杨广,勾结外敌陷害忠良岳飞的卖国贼秦桧,会不会有人说好,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老话说,“臭虱子还有几个相好朋友。”人再罪大恶极,总还可能有人说好吧。

至于曲高和寡者,我想起了苏格拉底。我看过柏拉图的《理想国》,了解过他咄咄逼人的雄辩“产婆术”。

据说,后来他是被烧死的,也有说是被毒死的,不是秘密杀害,而是光明正大被法庭判了死刑。

伟大如苏格拉底,如何被判死刑?据说最初律师替他辩护,陪审员还一半一半支持有罪或者无罪,后来他亲自为自己辩护,竟然出现一边倒:“烧死他!烧死他!!”

一个一心一意为大家呼唤自由的圣人,被自己的同胞民意表决杀死了!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悲剧。为什么呢?

真理,离人们太远,就成了谬论。被专制习惯的人们,认为无拘无束就是犯罪。

同样,当年梁思成建设北京城的正确建议,马寅初计划生育的正确主张,也都并不能为大家接受。他们的眼光独到,他们的视野开阔,他们的主张在人们目不能及的地方,所以,很难被大家认同。

另一种情况,众口一词地赞美,白玉微斑也没有,这样的人多吗?

英勇神武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至今也褒贬不一;伟大如毛泽东主席也只是功过三七开,其他什么人又能100%被万众称颂呢?除非是专制体制下的半岛某人。

上古的圣君尧舜禹,应该毫无疑问是圣明神武了吧?会不会100%被认可?

我看过电视剧《大舜》,对唐尧和大舜有一些了解。在公正民众面前,尧舜自然是一心为了族人,大公无私为了天下,鞠躬尽瘁无怨无悔的圣人,但是对立面的鲧如何看?丹朱太子如何看?三苗如何看?欢兜如何看?

岂能尽如人意?谁能没有敌人?敌人总不会都说你好吧?鲧肯定恨透了大舜,所以才反叛他。丹朱对首领位置觊觎已久,父亲唐尧却对亲生儿子弃之不用,把首领位置禅让给了舜,还把两个妹妹都嫁给了他,所以后来才举兵叛乱。

一个人,特别是领导,如果所有的人都说好,那就说明他缺乏立场和原则。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争论,就有左中右。老百姓说好,当官的也说好,强盗也说好,敌国对手也说话,这怎么可能?

我24年做校长,几乎年年考核都在优秀行列,所以才从乡村初中、小学,到市直小学、初中,后来来到北京。开始,一考核就紧张,那一两张反对票,就像一根刺扎在心里。我想不通:我一心为了工作,对每一个人都没有恶意,怎么会有反对者?

后来,一位老领导跟我说:“做一把手,如果每一次都是全票优秀,这恰恰就是问题。要么是提前做了工作,要么是一个好好先生。没有原则,没有担当的一把手,不是是合格的一把手。”

有一次,我的满意度非常低,反对票超过了底线。我非常沮丧,几乎夜夜失眠。

我还是这样一个我,工作依然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为人依然诚实厚道,坦坦荡荡,怎么就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

我认真反思,首先是自己的原因。既然那么多人发对,一定是自己存在问题,最起码是沟通出了问题,立场出现了问题。

我以为对的,可能也确实有利于师生的,如果形势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不被大家接收,对的也是错的。大家坚持的,可能问题很多,但是没有被大家自己觉知,或者形势所迫,利害左右,大家只能捍卫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谁就是众矢之的。这就是改革者很多都伤痕累累的原因。

当然,客观因素,也是不可避免。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二号首长》上的唐小舟,在给省委书记赵德良做秘书之前,有一阵子非常郁闷:作为才华横溢的传媒才子,一度顺风顺水,得罪了领导,明升暗降下派到一个单位,竟然举步维艰,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做不成,处处被排挤,成了人嫌狗憎“废物点心加刺头”。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这有一些明哲保身。

“治大国如烹小鲜。”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一个团队,莫不如此。不过,真正明白这个智慧而且又能和自己工作融会贯通的,其实并不多见。所以,矛盾和冲突是在做事中发生的,不干活不得罪人,干活难免得罪人,为了工作,出现矛盾,被人误解,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一个人出现众口一词都说坏,或者众口一词都说好的时候,就要冷静一下,小心谨慎,重新考察这个人,考察说他好的人,或者说他坏的人,和他的厉害关系,和他的前后姻缘。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不仅要看数据,还要看事例,看动态,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前因后果。

(0)

相关推荐

  • 机关单位怎么管理好刺头下属?

    很多回答毫无意义,都是指责和道德制高点往下看,我就说说解决方法吧,这个最实在. 分两种情况,我笼统的都说说.首先排除你们是事业单位,看起来是国企或者大型私企/商业集团, 1,私人企业,只要和钱相关并有 ...

  • 人在单位,成熟的人都做到了以下几点

    人在单位,一个成熟的人,往往能看清职场中的种种"潜规则",并能将之为我所用.反之,一个不成熟的人,哪怕四五十岁了,还在不停地抱怨自己遭到了不公平待遇,并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别人欺负 ...

  • 领导述职可否都用PPT?

    从学校回到机关,正赶上各单位一把手述职.连续听了两天,有喜有忧有感悟.先谈收获. 1.了解了方方面面的工作情况.我们是个综合部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事等等.每个方面的工作都不一样,所以可以 ...

  • #每日学论语#15.25【2017-8-21】

    #每日学论语#15.25 [原文]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啊,诋毁过谁?又 ...

  • #每日学论语#13.28【2017-6-10】

    #每日学论语#13.28 [原文]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qiè qiè)偲偲(sī sī),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quo ...

  • #每日学论语#14.28【2017-7-10】

    #每日学论语#14.28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①焉:仁者不忧,知(zhì)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fū)子自道②也!" [译文] 孔子 ...

  • #每日学论语#15.1【2017-7-28】

    #每日学论语#15.1 [原文] 卫灵公问陈(zhèn)于孔子.孔子对曰:"俎(zǔ)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行军布阵的一些 ...

  • #每日学论语#15.2【2017-7-29】

    #每日学论语#15.2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xīnɡ).子路愠(yùn)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孔 ...

  • #每日学论语#15.3【2017-7-30】

    #每日学论语#15.3 [原文] 子曰:"赐也,女(rǔ)以予(yú)为(wéi)多学而识(zhì)之者与(yú)?"对曰:"然,非与(yú)?"曰:" ...

  • #每日学论语#15.3【2017-7-31】

    #每日学论语#15.3 [原文] 子曰:"由,知(zhī)德者鲜(xiǎn)矣." [译文] 孔子说:"仲由啊,真正懂得德的人太少了呀!" [微言微感] 对孔子 ...

  • #每日学论语#15.6【2017-8-2】

    #每日学论语#15.6 [原文]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dǔ)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cān)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 ...

  • #每日学论语#15.7【2017-8-3】

    #每日学论语#15.7 [原文]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shǐ):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qú)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 孔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