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文化梦 幸得学僧圆!

龙井山庵古,钟声四代传。

清泉滋脏腑,丹桂证姻缘。

屈子高吟在,张侯雅韵延。

西宁文化梦,幸得学僧圆。

此诗吟咏西宁八景之一的“龙井疏钟”。是应“郁南文艺”微信群群主的号召而写,属于文债、诗债一类。山人作诗水平本来就非常一般,这样的诗作,水平就更加非常一般了。

重建的龙井庵大雄宝殿(何鉴清摄影)

诗中的“四代”是指明、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4代。“清泉”是指山中的龙井。“丹桂”是指如今的大雄宝殿左边的姻缘树。“屈子”是指清初“岭南三大家”之首屈大均。屈大均曾到过西宁,在张溶知县新建的龙井亭中与邑中的骚人墨客唱和。“张侯”是指张溶知县。张溶,字嵋月,号娄涿,河南祥符人,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曾任江南泰兴县知县,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改任西宁县知县。张溶在任8年,为西宁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僧”是指有学识的僧侣。

“西宁文化梦,幸得学僧圆。”是指和尚主持重修的龙井庵大雄宝殿,可以重圆西宁文化之梦,而其他非和尚重修的西宁古建筑,如天后庙等,只能令人“呵呵”!

龙井庵乃龙华庵开山祖遍虚大师的徒弟东影所建,东影和尚的墓塔在龙井庵后的山上,近年已重修。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三十·古迹志·寺观》对龙井庵的历史有比较概括的介绍:

龙井庵在城北五里,(《张志》作城北三里。误)明天启时东影建。(《张志》载:有兴宁堡等处田五十四亩。《诸志》)崇祯间,知县谢天申诗碑有《漱流堂》《枕石亭》诸咏。庵前风景幽绝,井在庵后,水从石罅喷出,咫尺一泓,冬不竭,夏不盈,汲以煮茗,甚清且冽。历代寺僧均有修葺。层崖叠阁,林亭秀美,文人觞咏,多会于此。国朝光绪八年,僧泽芳修筑韦献阁一座。二十年,僧健滔修大雄殿。二十三年,改造后殿,复将塔殿增葺。

和尚圆了我们的西宁文化梦(何鉴清摄影)

译文:

龙井庵在县城北面,距县城5里。(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作在县城北面,距县城3里。是错误的)明天启时(1621—1627年)东影和尚修建。(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载:在兴宁堡等地有水田54亩。——据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崇祯间(1628—1644年),知县谢天申刻有《漱流堂》《枕石亭》等诗歌。庵前风景非常清幽,龙井在庵的后面,泉水从石缝隙涌出,一尺大小的水井,冬天水不干竭,夏天水不盈满,汲井水烹茶,十分清冽。历代寺庵里的僧人都进行修葺。顺着高高的山崖修建阁楼,林子、亭子清秀美丽,文人饮酒赋诗,大多数在这里相聚。清光绪八年(1882年),僧人泽芳修建韦献阁一座。二十年(1894年),僧人健滔修建大雄殿。二十三年(1897年),健滔又改造后殿,再把扩大,并修葺开山祖东影和尚的墓塔和龙井庵的大殿。(据《采访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