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流行性出血热病因概要: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该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届,为负链RNA病毒,有30多种血清型,我国主要流行汉滩病毒引起的家鼠型和汉城病毒引起的野鼠型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详细解析:

  病因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该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届,为负链RNA病毒,有30多种血清型,我国主要流行汉滩病毒引起的家鼠型和汉城病毒引起的野鼠型出血热。

  病原学:

  出血热的病原是汉滩病毒,该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中的—个血清型(或基因型)病毒,我国也称Ⅰ型,如A9、Chen. 84Fli和Z10株等。黑线姬鼠是汉滩病毒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出血热病毒对一般消毒剂十分敏感,加热56℃30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可杀灭。

  流行病学:

  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老鼠。目前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引起出血热传播。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黏膜及胃肠黏膜感染。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虫媒传播。

  发病机制

  EHFV进入人体后随血流侵入血管内皮细胞、骨髓、肝、脾、肺、肾及淋巴结等组织,进一步增殖后再释放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由于病毒感染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细胞结构和器官功能损害。由于EHFV对人体呈泛嗜性感染,因而能引起多器官损害。

  1.病毒直接作用主要依据是:①I临床上患者有病毒血症期,且有相应的中毒症状。②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所引起的I临床症状轻重也不同。它们对乳鼠的致病力也不同。说明EHF患者发病后I临床症状的轻重和病毒抗原的差异和毒力强弱密切相关:EHF患者几乎所有的脏器组织中.均能检出EHF病毒抗原,尤其是EHF基本病变部位血管内皮细胞中。而且有抗原分布的细胞,往往发生病变。④体外培养正常人骨髓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排除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的情况下,感染EHFV后出现细胞膜和细胞器的损害。说明细胞损害是EHFV直接作用的结果。

  2.免疫作用

  (1)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Ⅲ型变态反应):本病患者早期血清补体下降,血循环中年在特异性免疫复合物。近年来还发现患者皮肤小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管和肾司质血管有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组化方法证明抗原是EHF病毒抗原,同时存在补体裂解片段,故认为免疫复合物是本病血管和肾脏损害的原因。

  (2)其他免疫应答:EHFV人人体后,可引起机体一系列免疫应答,目前发现:

  ①本病早期特异性IgE抗体升高,其上升水平与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率呈正相关,提示存在着I型变态反应。②EHF患者血小板中存在免疫复合物。电镜观察肾组织除颗粒状IgG沉着外,肾小管基底膜存在线状IgG沉积,提示临床上血小板的减少和肾小管的损害与Ⅱ型变态反应有关。③电镜观察发现淋巴细胞攻击肾小管上皮细胞.认为病毒可以通过细胞毒T细胞的介导损伤机体细胞,提示存在Ⅳ型变态反应。至于以上存在的I、Ⅱ、Ⅳ型变态反应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的作用 EHFV能诱发机体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和介质,其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能引起发热,一定量的TNF能引起休克和器官衰竭。此外血浆内皮素、血栓素B2、血管紧张素一Ⅱ等的升高,能显著减少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促进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关于本病发生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机制如下:

  1.休克本病病程的3~7d常出现低血压性休克称为原发性休克,少尿期以后发生的休克称为继发性休克。原发性休克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于疏松组织,使血容量下降。此外由于血浆外渗而使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升高和DIC的发生,使血液循环淤滞,因而进一步降低有效血容量。继发性休克主要是大出血.继发感染和多尿期水与电解质补充不够,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

  2.出血血管壁的损伤,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肝素类物质增加和DIC所致的凝血机制异常是主要原因。

  3.急性肾功能衰竭 其原因包括肾血流不足,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免疫损伤,肾间质水肿和出血,。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坏死,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激活。以及肾小管管腔被蛋白、管型所阻塞等。

  病理解剖

  1.血管病变 本病基本病变是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管壁呈不规则收缩和扩张,最后呈纤维素样坏死和崩解,管腔内可有微血栓形成。由于广泛性小血管病变和血浆外渗使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

  2.肾脏病变脏器中肾脏病变最明显,肉眼可见肾脂肪囊水肿、出血。切面见皮质苍白,髓质暗红,极度充血、出血和水肿。并可见灰白色的缺血坏死区。镜检肾小球充血,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囊内有蛋白和红细胞。肾近曲小管上皮有不同程度变性。肾间质高度充血、出血和水肿,使肾小管受压而变窄或闭塞。间质有细胞浸润。

  3.心脏病变 肉眼可见右心房内膜下广泛出血甚至可达肌层或心外膜下。镜检心肌纤维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部分可断裂。

  4.脑垂体及其他脏器病变 脑垂体肿大,前叶显著充血、出血和凝固性坏死。垂体后叶无明显变化。后腹膜和纵隔有胶冻样水肿。肝、胰和脑实质有充血、出血和细胞坏死。

  5.免疫组化检查小血管、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及肺、肝、。肾、肾上腺、脑、胸腺、淋巴结、胃、肠、胰等脏器组织中均能检出EHF病毒抗原。

(0)

相关推荐

  • 感冒发热...流行性出血热...清瘟散...任继学

    28.清瘟散 生石膏30克,薄荷8克(二味同摔打碎),犀角6克,玄参9克,黄连4.5克,栀子.黄芩各9克,知母5克,赤芍.连翘.丹皮.大青叶各9克,荷叶10克,忍冬叶12克,生地9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 ...

  •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学、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

    病原学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HFRS呈世界性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病死率较高 ...

  • 流行性出血热

    [急症处理] 1.发热期 (1)寒湿郁热 证候表现 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骨节酸痛,无汗面红,呕恶纳呆,口渴不欲饮,舌质偏红,舌苔白或白黄相间,脉浮弦. 辨证要点 疾病初起,感受寒湿疫毒之邪,肌表被 ...

  • 肠穿孔,肠梗阻,阑尾炎,糜烂性胃炎,流行性出血热,胸膜炎医案

    25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李某,男,18岁,学生,住院号68359,1975年9月24日急诊入院.主诉:晚饭后两小时突然上腹剧痛,为持续性,不放射,伴恶心,呕吐食物一次,约100毫升,无 ...

  • 老中医坐堂 儿科病诊治绝招15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系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生在山区.草原.森林.新开垦的荒山.江河湖泊低洼地带.可呈地方性或局限性流行.多见 ...

  •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流行性出血热经验

    周仲瑛治流行性出血热医案三则   医案一 张某,女,19岁.以"畏寒.发热2天"为主诉,于1992年11月18日初诊.患者2天前突然畏寒,发热,伴头痛,腰痛,次日畏寒消失,高热不退 ...

  • 『儿科病防治绝招』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系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生在山区.草原.森林.新开垦的荒山.江河湖泊低洼地带.可呈地方性或局限性流行:多见于年长学龄儿童,以冬季 ...

  • UC头条:周仲瑛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医案三则

    医案一 张某,女,40岁.1982年11月27日入院.4天前突起恶寒.发热,当晚寒罢,高热持续,头痛.眼眶痛.腰痛,烦渴,不思纳谷,大便干燥,小溲黄赤.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收入住院.查体:体温3 ...

  •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糖尿病的易感人群:1.家族史,尤其是父母,兄弟姐妹有糖尿病的中国人.2.过度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中老年者.3.缺少体力活动,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者.4.生活习惯不良,尤其嗜肉.吸烟.嗜酒者.5.患有全 ...

  • 流行性出血热常用柴胡桂枝汤合三仁汤

    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病发热期,往来寒热,午后热甚,无汗,全身酸痛,腰痛,干呕,纳少,微咳,腋下及腰部见大量针尖样出血点,面红,眼泡肿,尿少,舌红苔薄白,脉细.证属少阳病兼太阳,湿热郁滞三焦所致.法当和汗兼 ...

  •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高血压高危人群1.不良生活方式:饮酒.吸烟.少运动.多久坐.高盐饮食.2.遗传因素:76%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父母均患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2.年龄:男性年龄>55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