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最让我感动的一段话
GOOD NIGHT
大雁塔那里一个看塔的小沙弥,你给他半吊钱,就能偷偷攀到塔顶,看尽长安的牡丹。小沙弥攒下的钱从不乱用,总是偷偷地买来河鱼去喂慈恩寺边的小猫。
升道坊里有一个专做毕罗饼的回鹘老头,他选的芝麻粒很大,所以饼刚出炉时味道极香。我从前当差,都会一早赶过去守在坊门,一开门就买几个。还有普济寺的雕胡饭,初一、十五才能吃到,和尚们偷偷加了荤油,口感可真不错。
东市的阿罗约是个驯骆驼的好手,他的毕生梦想是在安邑坊置个产业,娶妻生子,彻底扎根在长安。
《长安十二时辰》 马伯庸
长兴坊里住着一个姓薛的太常乐工,庐陵人,每到晴天无云的半夜,必去天津桥上吹笛子,只为用月光洗涤笛声,我替他遮过好几次犯夜禁的事。一个住在崇仁坊的舞姬,叫李十二,雄心勃勃想比肩当年公孙大娘。她练舞跳得脚跟磨烂,不得不用红绸裹住。
对了,盂兰盆节放河灯时,满河皆是烛光。如果你沿着龙首渠走,会看到一个瞎眼阿婆叫卖折好的纸船,说是为她孙女赞副铜簪,可我知道,她的孙女早就病死了。
我在长安当了九年不良帅,每天打交道的,都是这样的百姓,每天听到看到的,都是这样的生活。对达官贵人们来说,这些人根本微不足道,这些事更是习以为常,但对我来说,这才是鲜活的,没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长安城。在他们身边,我才会感觉自己活着。
《长安十二时辰》 马伯庸
《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没看,但书已经二刷了,读到这段的时候,哪怕已读过一次,还是不由得心生波澜,可能这就是“人间烟火气儿”的魅力吧。
与那些光鲜亮丽的人不同,有些人光活着就竭尽全力了。但是,他们从不慨叹命运的不公,很大的可能没有那个时间去感慨。于是他们拼尽全力,只因为活着。
有人的盛放与凋零如阳光下的红玫瑰,不管开与落都轰轰烈烈,成为旁人回忆中的传奇;而他们的盛放与凋零如山谷中的野百合,不管开与落都无声无息,成为被时光掩埋的秘密。
但是当舞台的灯光偏离了原本应该聚集的焦点,我们从陈旧的历史书籍中翻出那些小人物的画卷,透过零星的画面去回味那曾经的美好或沉重。抛开所谓的王侯将相、达官显贵,这些小人物的真实显得尤为动人。
在《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的《洪都的奇迹》中有一个人——他叫张子明。
《明史》中是这样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