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的纪律——教育通行

发声的纪律——教育通行
文/江一
 
发声,就是表达自己。可以任意表达自己吗?事实上,在不止一个角度来说,都是不可以的,因为发声应该有自己的纪律。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说,发声要遵循一条纪律,即教育通行,就是说任何发声都要做到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哪怕是一个孩子,在学校写一篇习作,同样要考虑习作的教育作用。可能我们会说,一个孩子胡乱写点儿东西,还要求什么教育价值呢。我认为正是这种认识耽误了一些孩子。学习之气,宜鼓不宜泄,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发声没有期待,认为胡乱说说就可以,那么孩子对自己的期待也不会太高。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无论成绩好坏,孩子往往比老师还认真,这个时候,可怕的是教师没有认真地帮助孩子解决他面临的问题。这会导致孩子对教育、学习、教师的怀疑。所以,现在我很怀疑我们的读写教育出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读写的认知、要求出了问题。一个很浅近的表现是我们对读写作用、力量、状态的认知与描述不够,不足以吸引孩子学习读写,还有就是我们对读写的要求的可能过低,读写教育过于中庸,允许甚至倡导普遍的平庸,于是,读写劈山开石的锋芒被掩盖,而这正是孩子所渴求的。

当然,甚至教师也在内心中认为读写的作用、力量不过尔尔,稀松平常。读写自有一种鸿蒙初开、洗心浴脏的心灵境界。即便是自己达不到这种境界,但至少,我们要相信有这种状态存在。自己做不到,可以告诉孩子这种境界是存在的,可以描述一下这种神秘的境界,孩子不一定就达不到这种境界。如果我们教师对这种境界没有起码的自觉,那么个人操纵下的语文教育则只能是懵懂的、无力的、缺美的。再者,功利一点地说,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也缺失了自己独立的话语。失去自身话语的语文教师,相当于一个教育工人,没有思考、读写,一切听领导安排,甚至按照数学、物理的理念上语文课。严要求,大题量,没有调查,没有思考,没有领悟,没有未来。

读写是发声的基础。在这种情形下的读写是没有灵魂的,同样,在这种情形下的发声也是没有教育价值的一堆文字。这就是我所说的发声要具有教育价值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总是认为孩子的发声本身是无意义的,不需要教育价值,其实这是不对的。告诉孩子你的文字要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那么他们心中自然会生出对文字的一些敬畏,他们自然也会竭尽全力去写作,那么他们的习作也将会更上一层楼,成为文章。

要求孩子发声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那么对于成年人尤其是知识人而言,更是如此。身在其中不自觉,但回望过去,历史与文明是由每一个人顶起来的,只是每个人的作用不同而已。这就是说,知识人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思想、哲学、文化、文明、历史、社会等,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和事实,没有一天不发生在知识人身上。只是有的知识人自觉到这一点,有的知识人没有自觉到这一点。然而,无论是否自觉到,事实就是事实,我们无法改变。因此,作为知识人,我们的发声更要有教育意义。

固然,发声无非是表达自己的认知、情感,甚至仅仅是为了宣泄一下情绪而已。这也无可厚非,但在宣泄情绪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多一句自己这是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如果没有的话,我想还是不发声的好。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重视发声的内容是什么,是认知呢,还是情感呢,发声的方式即写作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它也隐含着教育意义。此外,在发声内容上,至于诋毁、谩骂等更要虑之又虑,斟酌再三,看是否有发声的必要。
据我所见,诚然有很多文章只是为了自己一时的情绪而作,颇有偏颇的嫌疑。或者某人对某文章的点评、推介也是出于狭窄的个人经验,所以,他所行的思路就很狭窄,言语也显得些许乖张。再者,一些发声者喜欢点评时政、时事,这也是容易偏颇的地方。因为时政、时事,很重要的是时,就是当前的、最近的,政与事是具体的表层,这样的事实谁都可以说几句。但背后的道理就不见得讲清楚了。因为时政、时事讲究的不仅是新近的事情,还有最新的视角、价值、观点、理念。如果不清楚这些,点评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看起来就像一个思想陈旧的人评价现实变化一样,可能会无关痛痒,但也觉得无关紧要。再者,也许真会关乎痛痒,甚至关乎悲喜,更甚至于关乎兴衰。
生在自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站在时代潮头的人们,都希望发声表达自己,而且也做到了发声表达自己。但我认为发声也应该有自己内在的纪律,即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其实很简单,发声之前扪心自问即可。既然是扪心自问,那我的这些就只是建议,而不是要求。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和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老师”主题征文特等奖,写作教育事迹被国家级教育人物杂志《中国好老师》报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