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文物常识什么“景泰蓝”、“宣德炉”、等等概念其实统统不靠谱
确实,历朝历代层层叠叠的伪录,一件物词相差百年就能面目全非,至于曲解古意、附会臆造则就更多了,闷头苦啃的结果,往往是越读越糊涂
//@松松發文物资料君:这些“骨董”知识系统萌发并成熟于明末清初,且诞生了一批图谱作品,如《宣德鼎彝谱》《古玉图谱》《项氏历代名瓷图谱》《蕉窗九录》
说起来,传统的文物常识什么“景泰蓝”、“宣德炉”、“宋哥窑”、“宋钧”、“后周柴窑”等等概念其实背后的故事统统不靠谱,名不符实。
至今没有发现能确定到景泰时期的掐丝珐琅,景泰时期景泰蓝面貌如何?不清楚。
宣德鼎彝谱则是明末清初的伪书。宣德有铜炉,但是没有专门特殊工艺铸造的炉子,宣德炉和景泰蓝一样都是晚明以来古董商兴起的概念。
至于哥窑,宋代没有哥窑,元人也不叫哥窑,元末明初开始流行的“哥哥窑”概念到了晚明嘉靖时期才文人古董商们演化为“哥窑”与“弟窑”的传说,事实上宋代并不流行金丝铁丝的开片审美。传世哥窑的窑址至今也没有找到。
宋钧?北宋没有钧窑,金代始创始。元代以前的人很可能没有钧窑的概念,至于天蓝釉钧窑的兴起,不过是在汝窑没落以后世人需求的替代品。宋钧只是个传说,无论是目前的考古材料还是文献,都不支持这个说法。宋钧之说始于清初,年份很浅。
柴窑更是奇葩,宋代人元代人提都没有提过的东西,连苏东坡、宋徽宗、赵孟𫖯都没见过的东西,明代人忽然不知从哪翻出来,又扯上一句找不到出处的后周柴荣诗然后就开始编排各种故事。晚明时候高濂就吐嘈,哎呀有人说青天明镜薄纸声磬,又有人说足粗多黄土,一个个拿不出东西,我看你们都是放屁。
我刚学文物的时候也是以上伪概念的坚定拥护者。后来才慢慢发现,有那么多事情还搞不清楚,而且原来古书上写的有那么多的故事全都是骗人的。很伤心,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