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就伟盆景赏析
朴树《古木深秋》作者:黄就伟
《古木深秋》赏析
观察同一事物,因心境的不同可得出不同的感受,这就是主观作用于客观的结果。如同是秋天,有人感觉是树木凋零,寂寥悲戚,也有人感觉是天高气爽,心胸豁朗。刘禹锡《秋词》就写出了不同的感受,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更引诗情到碧宵。”读后不觉秋之悲凉,而觉意韵开阔。
欣赏盆景也是如此。要领略一盆优秀盆景的艺术真谛,除要了解作品的技艺风格特色外,还要把握好欣赏的角度。岭南盆景的高超之处,是能够通过技艺手法表现四季时趣,这就是:春季抽芽,新红点点;夏季浓郁,翠盖如云;秋季金风,黄叶飘零;冬季寒天,枝秃梢露。而每一表现形式,不仅仅是景色的变换,还蕴涵作品不同的内涵。
如这盆《古木深秋》盆景,作者善于利用和发挥树桩的生态优势,扬长避短,运用岭南盆景的表现手法,刻画了一幅“古木深秋”的图景和意韵。
黄就伟是资深的盆景艺术大师。他从事盆景创作40年,作品多次在国际、全国和省市盆景展览获奖,特别是其榕树盆景《本是同根生》,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获得最高大奖,造成较广泛的影响。其艺术特点是功力深厚,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传统,作品恢弘大气,意境深远。这盆作品同样体现了作者这一风格。
这盆盆景作品的胚材是岭南盆景常用树种之一朴树(也称相思)。此树种的特点是头根发达,生长速度快,愈伤包合能力强,枝条韧度好,芽眼密度大,耐修剪。其缺点是叶片较大,老叶不耐看。因此成型后它适宜运用“脱衣换锦”的手法(即把叶片全部摘掉),表现其枝骨风采。这盆作品正是通过扬长避短,运用蓄枝截干的技艺手法,经过作者长期剪裁和锤炼,不仅悬根露爪,布局合理,而且突现了树身、枝条的嶙峋、苍劲和老辣,体现了千年古树的恢宏和气度。更值一提的是,作者通过蓄枝摘叶,表达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赋予了作品意境内涵。我们仿佛看到:在深山老林中,一棵千年古树,历经风雨洗礼,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班驳的痕迹。又逢深秋,叶落飘零,枝秃梢露,更显其傲风欺雨的铮铮铁骨。它给人不是秋之悲凉,而是岁月的沧桑,更是生命强盛的力量!这就是作品给予我们的启迪。
微型雀梅《盆小天地大》(中间作品)作者:黄就伟
盆小天地大,景微草木深
——赏黄就伟微型雀梅盆景
近年我国盆景逐步趋向大型化和商业化,已很少见到成功的小型和微型盆景作品,特别是技艺精湛的成熟精品更是难得一见。而黄就伟先生这盆雀梅微型盆景作品则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它虽没有高大雄伟的身躯,身高不过十五公分,在展览中与其他大型盆景一起显得那么细小,甚至毫不起眼,不合时宜。但它却吸引了众多观赏者的目光,引起人们的品评赞赏。它为何有如此的吸引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一是近年人们看大型盆景多了,好的小型和微型盆景有久违的感觉;二是其技艺精湛,确有过人之处。
盆景本来就是浓缩大自然的一门艺术,所谓“咫尺千里”,在方寸之间能表现参天复地之意。而真正的盆景艺术家正是浓缩大自然的高手。虽然盆景大有大的长处,但从艺术上和根本上来说,盆景并不以大取胜。这盆微型作品虽然细小,但它却能以小见大,于微见著,给人以百年古树的观感。它为岭南盆景传统的矮仔大树造型,皮呈褐色,头形爪根,树干曲折,回旋结顶,且层次布局合理,枝托收放自如。摘光叶子后,露出劲枝密爪,更显苍劲老态。它俨然大树缩影,饱经岁月风霜,依然生机勃勃,雄风依旧,体现了千年古树的恢宏和气度。此情此景,居然通过不过一拳之大的树景表现出来,使人不得不叹服作品的魅力和作者的匠心。
这盆作品之所以能达到如此的效果和境界,与作品表现出来的技艺精细和一丝不苟是分不开的,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有人看不起小型和微型盆景,以为小、微型盆景创作并不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或无知。有过制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制作一盆普通的小、微型盆景可能不难,但要创作一盆精品则不容易。这盆雀梅盆景作品,据作者介绍,是用一棵小商品盆景淘汰的小树头栽培的,作者花了六、七年的时间,运用蓄枝截干的技艺手法,年复一年,反复蓄剪,精雕细刻,才有如此的效果。树胚虽小,但身干和枝托都是逐节剪蓄而成,方能一波三折,苍劲有力,使其显得树小老相。特别是细枝细爪的剪蓄处理,更是一丝不苟,马虎不得。它体现了作者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功力。个中功夫,也不是人人都能体会和达到的!
(黄就伟盆景欣赏)
红果《风骨犹存》
榕树水旱景《海阔任翱翔》
雀梅《岭南双雄》
山桔《俯瞰春秋》
鸣谢:
鸣谢:感谢谢荣耀老师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