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发感动,低徊要眇' ——论叶嘉莹对词的潜能阐释

'兴发感动'是叶嘉莹诗词阐释的核心内容。而叶嘉莹的诗词阐释观融贯中西,主要受张惠言和王国维的影响较大。张惠言在论述词的评定标准中有言:'其文小,其声哀,放声为之,或跌荡靡丽,杂以猖狂俳化,然要其主。'张惠言着重探索词的比兴传统,着意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王国维与之互补,着重对词的美感分析。叶嘉莹将两者的阐述观整合并加以再创造。她的'兴发感动'作用于两者。分别是作者和读者。思接千载,词也可以同诗一样,通万里,产生同样的感动。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双重作用于创作与接受两个层面,她非常重视阅读诗词时活泼而自然的联想,词的语言和思想都可在微妙言语中传递。她很重视德国接受美学家依赛尔提出的潜能,她认为词也是王国维所言'堂庑庞大'。小词并不小,它带给读者的那种联想与感受不仅关乎于词人自身的修养境界,也会因为不同人在不同的时间所产生的不同联想造成诠释的丰富性。芥子纳须弥,见微而知著矣。

1、 叶嘉莹阐词示例

冯延巳有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久,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据叶嘉莹的阐释来说,冯延巳的情不是相思愁苦之情,也不是怨别之情,而是闲情,悠闲中的情之所得。这就区别了《花间集》的众多言情之词。饮酒花前打发闲情。叶嘉莹读词主张真心和真情,这样词的境界便更豁然开朗了。词也不仅仅是被一己的私人情感所拘限的内心影像,而是带有诗人最诚挚之情的一种善美的心灵呈现。

王国维《浣溪沙》中:'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可怜身是眼中人。',为什么是曛而不是照呢,那是因为太阳西下的余光在那儿,是日暮黄昏的景色,'微茫'何微,那是因为余晖照在山寺的背后,暮色苍茫,山也不再是我们能看到的常貌,而是一半隐于其中了。最后一句,实属点睛之笔。因为在其中,不能跳出来看,很像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我'也是这芸芸众生的一个,跳不开又躲不掉。

符号学里有个'显微结构',意思是你看一篇词句的时候,并不是只看他的主语,动词或者遣词造句,而是看那个最为秒,最细致的地方。如叶嘉莹所言,阐释词句时应该'低徊要眇'。着眼于细微之处,品尝词句间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

2、 '兴发感动'的理论渊源

'兴'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宫》中:'大师教六诗: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毛诗大序》中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赋,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孔子也提过'兴观情怨'说,《说文》里释义'兴,起也。'钟嵘在《诗品》序中言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叶嘉莹也说:'诗人之所以异于常人,是由于他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感动传达出来。'读者通过读诗词产生感动,而且读者可以从自身的感动出发引发联想,结合自己的境遇而联想,叶将这种称为'感发的生命'。比如王国维的境界就特别适用于'富于感发作用'的诗词。应发感动的前提得物我同一,相当于说要减少读者与文本本身的隔感。二者相生相依。这种感动在于内心与外物接触所产生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这个外物可以是世故人情,也可以是自然本身。

这种内心与物的交流同样也是双向性的。'小我'的外面也有一个'大我',这个'大我'可以是夏树繁花,是冬日祁寒或是扁舟一粒,湖心亭一点。这就需要创作者将抽象的情思通过具体的意象表达出来。比如李后主《清平乐》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更深'就是最简单的印证,或也是秦少游的《减字木兰花》中的:'欲见回肠,断尽熏炉小篆香。'

3、 读者与词的双向交流

重视读者与词的双向交流,是重视情感和联想的表现方式之一。王国维就特别重视读者联想的自由说词方式。

捷克的结构主义学者莫卡洛夫斯基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艺术品有待于读者或欣赏者来完成,只有经过了读者或欣赏者的再创造,这一艺术品才能成为美学客体。

接受美学家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了文学的两极之说,他认为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要把重点放在文本上,还应该重视读者的反应。,阅读的快乐就在于阅读过程中活跃着的创造性。,就这两点看来,王国维的说辞方式与西方的接受美学存在很多契合点。他以'三种境界'来说晏欧的词,虽可能会'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但确实呈现出活泼泼的读者阐释之美。当然,一切的诠释必须以文本蕴含的可能性为依据。伊瑟尔认为文本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潜力。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产生出美感。

4、 结论

'朝闻道夕死可矣',叶嘉莹对于词的阐释透着中国士大夫一种志于学的传统。米勒说文学已死,而笔者认为,文学仍然延续着其千年来的生命力。单就词这一文学样式而言,虽没有汉大赋的铺陈宏伟,赶不上唐诗的甜美圆熟,也或许不能与瘦劲深刻的宋词媲美,但它营造的婉转情思却也是它的独特之处。

对于任何文学作品的认识和阐释的态度应该是慎重客观的。《文心雕龙·时序》有言:'时运交移,质文代变。'看待问题,阐释事物不要拘泥在此山中,跳出来,或许也能达到目击道存的新奇感。

(0)

相关推荐

  • 《叶嘉莹手稿集》前言

    叶嘉莹手稿集 巴蜀书社2020年出版 叶嘉莹先生 2016年于迦陵学舍 叶嘉莹先生是当今世界极负盛名的中国古典文学教授.学者.诗人,自一九五四年台湾幼狮出版社出版先生第一部作品<夏完淳>至 ...

  • 《随处净土》养德福||《随处净土》阅读感言

    --以<随处净土>一书中1月份日志为例 马向阳先生的新书<随处净土>,收录的是他从2017年1月1日到2017年6月31日之间,日复一日不间断的读书日记,共181篇.此书发行之 ...

  • 茅台有今天,不能忘了他!李兴发、季克良都要叫师傅-百年郑义兴

    提起茅台,总会想起茅台酒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怒掷酒瓶振国威"领取金奖的典故. 如果了解今天的茅台酒,都会知道其前身"三茅"(华茅.王茅及赖茅),也是 ...

  • 文学原创•《难忘的“五七干校”》文/许兴发

    难忘的"五七干校" 文/许兴发     机缘巧合,我有幸参观了沙洋范家台"五七干校." 在沙洋原警官学校院内,走过一条幽静的刚修的小水泥路,来到一片茂盛的水杉树 ...

  • 文学原创•《闭门思过》作者 许兴发

    编者语:删除许先生的文章,并非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其对与过的,只是因为微信公众平台也是要接受社会的检验,要有一个导向问题,不能因为某篇文章而引起某些负面效应.在编辑那篇文章时,小编也不是没有思考的,可为 ...

  • 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发展新进展 陈兴发

    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发展新进展 陈兴发

  • 郑殿兴:感动不已的“小感动”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  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感动不已的"小感动" 郑殿兴  有人对电视剧<小 ...

  • 从磨基山到兴发广场

    今天跟着我的大孙女"疯"了一整天. 我们是上午九点多钟就出了门的,原计划是到江南磨基山背后所谓新建的西部广场的草坪上去玩,可是我家的小公举却偏要在东部广场下车,也只好依着她.我们将 ...

  • 谢兴发药书 , 1837

    谢兴发药书 , 1837

  • “中国酱香之父”李兴发,一代宗师的传奇人生!

    磨砺的童年:苦其心志 1930年10月17日,李兴发出生在仁怀市三百梯村一个农民家庭.李兴发本属令狐家族后裔,在四兄妹中排行老二.那时,满目疮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民不聊生.他 所在的家,也和天下劳苦 ...

  • 文学原创•《回乡之路》(小说)作者 许兴发

    回乡之路 文/许兴发 梁满仓这已是第四次站在村委会的大门前,望着高大敞亮.红砖青瓦.马头墙高筑的村委会,心中忿忿不平的想:仅有八九百村民,三个村干部的旮旯村,竟然盖了占地四百多平米的办公楼.这些村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