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记忆 | 外滩的巴伐利亚风——消失的德国总会(作者:吴志伟)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外滩的巴伐利亚风

——消失的德国总会

吴志伟

前后谋划数十年

德国总会立外滩

惜哉命运多坎坷

如今只能图中寻

上海开埠后,沪上西人渐多,具有社交、娱乐性质的俱乐部也逐渐建立起来。对这种俱乐部,国人称之为“总会”,今天,就来聊聊其中的德国总会。

德国总会,英文习称German Club,正式的称呼是The Club  Concordia。该机构肇始于1866年1月10日,当时由几十个德国人宣布正式组成。因没有地皮、资金,总会一直都是租房。此后十几年里,自建新屋的计划被不断提出但始终未付诸实践。1903年,会长龙特脱(Lundt)重提建屋计划,其克服经济困难,购入了仁记洋行在仁记路(今滇池路)口外滩的一块地皮,总会的建屋计划至此方能得以实施。

为了建造这幢大楼,德国总会公开征集设计方案,最终头名由倍高获得,后者曾求学于慕尼黑,在1900年来到上海发展。其具有德国巴伐利亚风格的设计方案被建屋执行委员会采纳,并确定由其负责新屋建造。

为显隆重,新屋于1904年10月22日举办奠基仪式,普鲁士王子阿特尔勃脱(Adalbert)亲临现场,此后历经二年多至1907年2月4日完工,花费约55万两银子。

德国总会建筑内外异常富丽堂皇,建筑立面是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综合德国式罗马风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和巴洛克建筑的特点。主体建筑高三层,砖木结构。上海德国总会立面两端设计有突出的瞭望亭,上盖巴洛克式曲线形尖顶。二三层前部横贯长阳台。二层阳台栏杆安置一雕镂极精的石像。随阔大的白色大理石台阶而上即进入底层。底层设立酒吧间、弹子房、阅览室和礼堂;二层有餐厅、舞厅、牌室和室内游戏室;三层设置厨房等杂用房间。

德国总会旧照

德国总会大楼内部布局良好、宽敞幽雅,装饰精致。其中以酒吧间、礼堂、餐厅装饰最为突出。酒吧间墙上,安置一幅幅描绘着德国柏林和不莱梅风光的弓形壁画。礼堂里的色调是深土色,最有特色的是它高耸的拱梭顶和粗犷的厅柱。餐厅宽敞精致,墙上描绘着柏林、维也纳和慕尼黑风光,内中器具设备无不精致合适。一座镶嵌着各地风景的木雕落地大摆钟更为引人注目。德国总会会员大多是德国人,但并不以德人为限,他国人士只要符合德国总会规定,也可申请入会。

《图画日报》上关于德国总会描述

落成当日,德国总会异常热闹,门前人头济济,会员们纷纷将大把钱币抛向街上以示祝贺,加以其瑰丽的建筑,很是风光。但好景不长,几年后,一战爆发,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对德宣战,8月17日,上海交涉员萨福懋奉令封闭德国总会。1918年1月,萨福懋会同荷兰驻沪领事启封估价,鉴定接管。总会动产和不动产经核实估价,值价15万两银子。按理说,此时德国总会建筑已属中国政府。我国政府完全有权对这幢建筑如何使用作出安排,可实际上却一直将其空置,这其中另有原委。据战后德华银行清理处公布,德国总会欠该行28万两银子。因此启封时已有总会抵押给德华银行之说法。再说那德华银行在一战时,地位并未确定,因此德总会建筑虽被中国政府启封接管而只能让其空闭着。中国政府曾经打算将它租与卡尔登饭店,每月取银二千两,租期拟至战局终结时为止,也终因上述之因而恐产权不明,最终无法办成。

1918年9月7日《新闻报》关于德国总会用途的报道

战后,中国银行收买该建筑作为行址。经营多年之后,鉴于房屋趋于陈旧,不适合再使用,便于1935年1月搬到汉口路营业部。打算将这所房子拆掉改建成大厦。房屋空闲的时候,曾一度作为伦敦中国艺术展预展的会所,直到1936年正式开始拆除另建工作。由于受战火的影响,拆建工作时断时续,到1941年,新的中国银行大厦才告竣工。原德国总会建筑的面貌,至此只能从照片上去一睹了。

初落成时的德国总会

时光如烟

建筑百年

来源:上海城建档案

(0)

相关推荐

  • 【每天老照片】-1万-6506- 民国时期上海老照片:高楼比比皆是,夜晚灯光璀璨,一副繁华景象

    位于虹口的食品市场,因上海生活的外国人达几十国,这里因此也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食材. 这张所拍的位置,据考证应该是"德国总会"楼上的瞭望亭,大楼1907年由德国人建成,此楼为意大利 ...

  • 外滩建筑群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殖民者逼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撕开了中国的国门.上海是被迫打开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殖民者看中了外滩这一带的风水宝地,以极低的价格拿到了地皮,在此 ...

  • 记录1980年代末外滩地区的两幢“怪”楼(作者:戴兆辉)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记录1980年代末外滩地区的 两幢"怪"楼 戴兆辉 上世纪八十年代 ...

  • 早些年的麦收记忆:扬场等风,装粒不让说话

    有个词叫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风的确是好东西,除了飓风不受欢迎外,更多的是风能帮助人做很多事情,因此,祈求风助不单单是诸葛亮的事情,在我们这里,每到过年起五更的时候,娘常说要敞着门煮饺子,这样, ...

  • 申城记忆 | 圣诞节,探秘上海唯一的中式教堂

    铃儿叮叮当 圣诞钟声响 翻翻老照片 看看鸿德堂 圣诞节又来临啦!一直关注我们公众号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每年这时候我们都会和大家聊聊教堂,今年也不例外噢! 猜猜看,这回又是哪座呢? 佘山天主堂? 董家渡天 ...

  • 留在记忆深处的家乡那些消失了的学校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拾捡记忆中的椰风海韵

    点击链接或长按封面扫码查看高清MV 作者:西爸 糖粉编号:045192 哈尔滨糖粉 个人主页:https://tuchong.com/1161695/ 最近终于有空来整理这些照片,转眼一晃又到双十一了 ...

  • 华州记忆:怀念华县消失的小人书摊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想起那些看"娃娃书"的年代 作者    胡博玮   偶尔看到微信朋友 ...

  • 【灵璧记忆】在灵璧版图消失的这个地名,有多少人知道?

    学栋乡和学栋人民公社 文/同龄人 这是灵璧县人民政府命名的一个地名,也是 灵璧县地名文化中最应该记载的一个地名.因为这个地名与灵璧县的一位英雄人物有关,这位英雄人物就是灵璧县九顶区高圩乡堌塘村泥湖庄人 ...

  • 申城记忆 | 雷士德与圣三一学校

    满腹惆怅赴沪上 甲子一晃上海宁 德和洋行做慈善 为富且仁雷士德 为富且仁雷士德 在九江路219号大门的西侧有一方大理石铭牌,记录了这幢大楼的基本信息,上面镌刻:"CATHEDRAL SCHO ...

  • 嘎啦哈,你还会玩吗?记忆里一种即将消失的儿时游戏。

    在我小时候,有一种游戏叫玩嘎啦哈!我们老家那地方一般这么叫. 嘎啦哈是动物后腿膝盖部位.腿骨和胫骨交接处的一块独立骨头. 我们小时候玩的是用狍子骨头做的嘎啦哈.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如今的小朋友在玩儿嘎啦 ...

  • 那些记忆里的老城区,消失的海关后珍贵旧影

    曾经的海关后承载了几代岛城人的记忆,那些老街生活的印记不会随着老街.老屋的消失而被抹去. 本组照片的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岛城资深纪实摄影家王挺老师,这是他拍摄于2006-2007年的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