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刺绣——致宣纸刺绣艺术大师顾玉纯|| 张维舟(河南孟州)

宣纸刺绣

——致宣纸刺绣艺术大师顾玉纯

文/张维舟

编辑/落英小桥

小时候,我走出大山,
到城里上学校。
临别前,妈妈在我的书包上绣了一朵花,
那是妈妈含泪的微笑。
那朵花,有妈妈的体温,
还有妈妈的叮咛嘱托。
我动容了,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
“妈妈,我离不开你,我不走了……”
“傻孩子,不念书
咋能断文识字,知书达理,心存厚道?……”
长大了,我到外地谋生,
临行前,妈妈给我一块新手帕,
上面绣着一对鸳鸯。
妈妈眼眶含着泪花,强装微笑。
“过几年,带着你的'那一半’,让俺瞧瞧……
还有,持家过日子要划算,
学习你姥姥,
数着米粒儿下锅,
不多也不少……”
于今,我回来了,
带着你要的“那一半”,
面对遗像,向你述衷肠。
“妈妈,我也会刺绣,
在宣纸上,在瓷具上
绣出龙凤呈祥,鸳鸯戏水,
紫气东来,福星高照。”
“孩子,我相信,你从小就心灵手巧。可你知道,
中国刺绣,为什么针线落地,地动山摇?”
母亲的声音从天边传来,浑厚庄严,
顿时高山肃立,江河不语,树林不喧嚣。
我想了想,坚定回答:
“这就是中国人的精气神,
代代相传,永不衰老。
这些年我在宣纸上、瓷具上,
绣过王羲之'兰亭序’,
绣过吴昌硕石鼓文,
绣过徐悲鸿奔驰的骏马,
绣过齐白石晶莹透亮的葡萄,
还有'龙虎天下绝’呀,
和那梦魂萦绕的'留侯家庙’。”
听了我的陈述,
母亲笑了,笑得像一朵花,
——当年我走出大山时,
那书包上绣的那一朵花,
不,比那花更深情,更俊俏。
我看见母亲笑了,
笑得那么灿烂,那么甜蜜,那么亮丽,
像齐白石笔下的葡萄。
这葡萄于今悬挂在宣纸上,
水灵灵,亮晶晶,永远青春闪耀。
看啊,这就是炎黄子孙的自信,
这就是新时代中国人的骄傲!

顾玉纯简介:顾玉纯,中共党员。1954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扬州,1960年定居江西省南昌。江西省《宣纸刺绣》非遗第九代传承人,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非遗协会会员,中囯工美学会员,江西省高级工程师,国家二级技师,江西省劳动技术能手,江西省工艺美术家,南昌市民协副主席,南昌市专家工作站负责人,南昌市《宣纸刺绣》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南昌市首届“洪城工匠”,浙江理工大学《宣纸刺绣》工作室负责人,《宣纸刺绣工艺》国家专利发明人,《陶瓷刺绣工艺》国家专利发明人,2018年南昌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9年度中国老科家协会“协会奖章”获得者,南昌市残联残疾人文学艺术院 副院长,香港《宣纸刺绣》联谊会名誉会长,顾玉纯1083年起从父学艺《顾家纸绣》技艺至今,形成一派。系国内外惟一在纸质材质上刺绣技术。被专家人士认为:“中国刺绣行业升级版”,先后在港澳台、马其顿、新西兰、美国等地举办过政府与民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展。其作品大多为名人收藏。央视、党报、港澳台媒体均反复做过报道。顾玉纯性格低调沉稳,不喜炒作。现专注技艺传承,并在誊写教材,为未来《纸绣》艺术家人才培养工程而工作。

作者简介:河南孟州人,江西师专退休教师,副教授,任教期间曾担任过鹰潭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和学院教务处副主任。是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鹰潭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长篇纪实文学《芦甸评传》、散文集《读书杂谈》、散文集《守望》,参编《芦甸诗文选》《天涯三人行》。近几年在海内外华人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二百多篇。《芦甸评传》填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芦甸研究的空白。《读书杂谈》被中国伯乐文学研究所评为一等奖。论文《和谐伦和整体观》被收入《海峡两岸道教论坛文集》,与张炜合作《龙虎山文化的界定及其特征》为2015年炎黄文化研究会六省大会论文集采用。近期主持编纂《道文化纵横谈》(40万字,沈阳出版社出版),又协助编辑《月湖政协》文史部分。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诗词: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钟华戟

诗歌: 钟金洲   槐花飘香   五月雪

组稿: 湘子   石峰    李汉军  枫叶红

主播: 深谷幽兰   伤木  初一  真实

主编:菊野芳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