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一七)临证谈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里面的柴胡为君,清代医家柯琴在《伤寒来苏集》里面谈到小柴胡汤的时候,他说:“先辈论此汤,转旋在柴、芩二味,以柴胡清表热,黄芩清里热也。卢氏以柴胡、半夏得二至之气而生,为半表半里之主治,俱似有理。然本方七味中,半夏、黄芩俱在可去之例,惟不去柴胡、甘草,当知寒热往来,全赖柴胡解外,甘草和中,故大柴胡去甘草,便另名汤,不入加减法。”
柯琴是从方后的加减法和大柴胡汤这样对比去解读的。那么,用他的解读就是,小柴胡汤里主要的药是柴胡配甘草。有了柴胡配甘草了,我们就可以治少阳病了,其他的都可以加减,只要留下柴胡配甘草就行。
宋代许叔微有一本书叫《普济本事方》,这本书是怎么写成的,他收集了一部分方剂,自己验证过或者是别人验证过的方剂,全部收集到这一本书里面。也就是说,这本书里所有的方子都是经过验证,确实有效的。
在这里有一张方子是这样组成的:柴胡(四两,洗,去苗) ,甘草,(一两,炙)。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同煎至八分,食后热服。治邪入经络,体瘦肌热,推陈致新,解利伤寒,时疾中暍伏署。
看了这张方子,就柴胡和甘草,且治的病很多,其中有一个病就是解利伤寒,就是说可以治疗伤寒。也就是说,在小柴胡汤里面,只要有柴胡,我们就有小柴胡汤的意思,没有柴胡,就没有小柴胡汤了。所以,柴胡为君,这是对的。
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柴胡列为上品,气味苦、平,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神农本草经》里面有两味推陈致新的药,一味是柴胡,另一味是大黄。于是,后世学者有的主张说,会用柴胡,大黄,就会治热病了。
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柴胡可以去除在表之寒热邪气,可以去除在里之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可以使周身表里上下气机畅通,隐约中有推陈致新之功。
我们上面解读小柴胡汤,是说柴胡配黄芩,可以使周身气机升降出入复常。而这里,从《神农本草经》里面单味柴胡,我们隐约可以解读出来,柴胡确实有使周身表里气机畅通。
在《神农本草经》对柴胡论述的基础上,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柴胡的性味功用作了进一步的界定和发展。如《汤液本草》:“柴胡气平,味苦辛。”“少阳经、厥阴经行经之药。““东垣云:能引清气而行阳道,伤寒外诸药所加,有热则加之,无热则不加。又能引胃气上行升腾,而行春令是也。”“柴胡泻肝火(黄连佐之),柴胡泻胆火(亦以黄连佐之)。”“柴胡泻三焦火(黄芩佐之)。”
从不同的理论体系去论述,它有不同的功用,也许,后世医家对柴胡的认识,并不一定符合《伤寒论》中张仲景对小柴胡汤中柴胡的认识。但柴胡的归经属脏、升浮降沉,有助于我们临证中对柴胡的使用和对小柴胡汤的使用。
也就是说,后世医家对这一部分的论述,可能在张仲景那个时代,在小柴胡汤诞生的那个时代是没有的,也没有这样论述过,但是,我们通过后世的认识,可以扩展我们对小柴胡汤的认识和使用,可以拓展我们对小柴胡汤的认识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