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派遣书生去慰问士兵,书生反手带领士兵,以2万打40万!
乱世中,书生投笔从戎,也会变成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比如南宋的辛弃疾,文采飞扬,却一生抗金,而在辛弃疾带着北方义军南下之际,南方同样有个书生,独自往北,这个书生,叫虞允文。虞允文进士出身,早年曾出使金国,见金国大举运粮造船,就断定,金国灭南宋之心已经提上了日程。果然,绍兴三十三年,在绍兴和议的二十年后,金帝完颜亮,率领60万大军,号100万,兵分四路。
金兵一路往南,如入无人之境,宋军前线接连溃败,史载:中外震恐。被吓破胆的赵构,又想故技重施,'上欲航海’,跑到海上去避难。如果赵构真逃了,恐怕南宋的江山社稷,就完了!还好此时秦桧已经死了,南宋朝廷还有几个有骨气的,坚决反对,逼得赵构表示抗金,只是不知道这个时候,他会不会特别想念岳飞?既然皇帝都表明了态度,那么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得做充足。于是书生虞允文,被任命为参谋军事,随军北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大战在即,淮西主帅获罪免职,接管防守的大将还在路上,虞允文一介书生,改道去往采石(安徽马鞍山)犒劳士兵。虞允文到了采石后,看见宋军萎靡不振,士气低落,军心散漫,这种状态下,跟金兵遇上,要么死路一条要么兵败如山倒。虞允文在金国待过一段时间,知道以金国的资源,根本养不起60万常备军队,那么大部分从军者,应该是临时征调的,加上金军兵分四路,完颜亮的兵力,还剩40万。但尽管如此,这依然是选在宋朝头上的一把利剑。
形势不等人。虞允文的对手完颜亮,已经近在眼前,要想抵挡这40万军队,无异于以卵击石。不过,国家危难之际,总要有人站出来,告诉敌人,南宋气节犹在。当然,虞允文也全非处在劣势,他还能倚仗长江天险,而金兵是出了名的水战弱鸡,二十年前,金国大将金兀术带兵10万,被南宋将领韩世忠率兵8千,在长江的黄天荡围堵了足足48天,就是很好的例子。
其实,虞允文可以不管的,他只受命犒师,而非督战,如今任谁看来这都是烫手山芋,赢了还好说,输了绝对是他的责任。当时就有人对虞允文说:“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虞允文答道:“危及社稷,吾将安避?”虞允文振臂高呼,以其慷慨激昂的热情,呼吁南宋将士,共同抗敌,书生不畏死,士卒不惜命,采石的将士们,军心大振。然后,虞允文收拢附近散兵,人数才堪堪1万8千人。韩世忠8千打10万,虞允文1万8千,虽说面对的是40万,可只需抵挡一阵,等援兵来了就好了。
大战一触即发。两军决战采石矶,虞允文利用水军优势,并在船上放霹雳弹,烟雾石灰弥漫江面,扰乱金兵视线,同时命令士兵百姓,嗓子有多大喊多大,营造兵多的假象。一战下来,金兵撤回北岸,虞允文追上去,趁机焚毁完颜亮的战船,完颜亮移至扬州。金兵没有战船,采石暂时安稳,虞允文猜测完颜亮定当在扬州,随之也跑到扬州。完颜亮没想到又在扬州遇到这个丧门星,只好停军观望。这一等,就等出事了!
完颜亮这个金国皇帝,是通过政变上台的,他这一带兵出去,他的堂弟完颜雍就不老实了,一不做二不休,立马登基称帝。本来,完颜亮的60万大军,有一多半,并不想打仗,完颜雍是主和派,因此不少士兵,是支持他的。更让完颜亮脸面无光的是,他的四路大军,其中三路被南宋的水军打败,这下摆在完颜亮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即打下南宋,再挥师北上。所以完颜亮勒令将士'期以明日渡江’,否则军法处置,这下激起了兵变,次日拂晓,完颜亮死于金营,金军退走。如果真要说战果,虞允文取得的并不多,但要不是虞允文站出来扼守采石矶,完颜亮打过长江,率兵南下,赵构那个被吓到三条腿都软了的胆小鬼,还不是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