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汉墓碑林:碑之墓
发掘并被保护起来的那座定州汉墓,已经不在郊野,而在城中。
一条胡同尽头就是汉中山国第八代国君刘兴的墓葬。此前这里巨大的坟丘一直以讹传讹被说成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墓,直到满城汉墓被发现。两汉中山国十七代三百多年,只有第一任刘胜葬到了满城山上,其余国君都葬在定州周围的山前平原上。
这座汉墓发掘以后用围墙圈了起来,遍植松柏,原来矗立在定州古城及其周围各个不同的地方的石碑,在户外的时候是装点路边景色田园风光的重要节点,如今只能这样被圈在墙里了,形成了碑林。
看碑是需要兴趣与定力的,不是对过去了的人和事有着探究的意思,就很难专程前往;不是在那些沉重的石头上的冰凉符号里能体会出曾经炽烈而又已经熄灭了的温度,就很难体味。所谓发思古之幽情,不唯技术层面的研究,实乃更是面对自己的现实人生的一种必要反省。
由“北庄子汉墓”出土的488块铭文石刻,被移来镶在这里的墙壁上,形成一种环堵皆碑的惊人景象。这些石块上标有当时修墓采石的石场地名、郡国名甚至工匠姓名,涉及到六州十几个郡。这非常罕见,是篆书到隶书的实物资料,更是当时制度与工匠等信息的重要勘察途径。碑林里的碑林林总总,包括北齐“彭城寺碑”、“汉中山靖王墓”碑、“苏文忠公祠记碑”、“题魏国韩公祠碑”、冯玉祥题“王瑚碑”,等等。
在定州做过半年官的苏东坡,留下了著名的雪浪石,至今还在一家医院的院子里,似乎还是原来的样子。
乾隆皇帝六次过定州咏诗三十六首,命人绘四幅《雪浪石图》,尤对张若霭绘制的《雪浪石图》视如至宝,三次在其图上题诗,其中一首谐苏东坡诗原韵。
关羽所画的“风雨竹诗”碑为立幅,诗句系两棵翠竹由顶至根部用竹叶簇成一首四句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凋零”二字落笔于竹根部。该诗前两句竹叶呈雨动状,后两句呈风动状,由此而得名“风雨竹诗”。此石为清代道光年间所制,分阴阳两面。碑阳四边框分别勒有琴棋书画八宝图,以“卍”字纹作环衬连接,以示“万字不断”而生生不息。碑最上方刻该诗系楷体,诗下有印一方,印文为“汉寿亭侯之印”。旁有文字记载此印出处:“弘治二年七月十八日,扬州淘河获出汉印共重二斤四两,其文曰汉寿亭侯之印,道光己酉秋日会稽劳沅恩记。”印下部,即刻有“关帝诗竹圣迹”六个篆体字。
另外,王维所绘竹碑是非常珍贵的,而1948年的“清风店战役胜利纪念碑”在这一片古碑里年代最近,内容也迥然,似乎更应该放到烈士陵园去。
碑离开了故地,失去了历史环境,失去了由现场可以生发的追怀与想象的空间,就成了文物,就不再是历史故地的标志。我们的田野和户外远不应该如此单调和乏味,完全不像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样子,好像全部的过去加起来也不足三五十年。因为一切都被铲平,用做耕种和开发,用作建筑和道路,连站下一棵树的位置都变成了奢侈。全部纪念物,只要不是现实政治强调着的,只要不是现实经济逐利路线上的,就一律失去了继续占有空间的权利,没有了立锥之地。失去了最为理想的原地,作为碑本身的“墓地”的碑林,就不失为一种文物保护的必要措施了。所谓发展,已经让历史遗存拆成了失去环境依托的零件,徒唤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