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笔记:昆山南站外的一片樟树林
梁东方
阳光强烈,尽管预报最高只有23度,但是一切看起来都是耀眼的。高架桥和与高架桥一个颜色的楼群,让人看不到城市中任何惬意的可能性。尽管这里没有雾霾,尽管有比自己的家乡多得多的绿色。尽管还有几个小时才上车,但已无游兴。这是我们在旅行途中经常会有的一种状态,就是疲乏,身体的疲乏之外更是审美动力的疲乏。
抵达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的兴奋,在离开的时候消失掉了。人在这样的时刻,往往会陷入麻木状态,只是随着列车时刻表的节点,机械地安排着行程。看见什么不看见什么,都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心已经浮了起来,不再有一个安定地看世界的沉稳的自我。
找了车站一个角落坐下,买了本不想买的手机流量。毕竟在写写笔记之外,再看看手机,是一种比较完整的内外通畅状态。无奈,矢志不渝不拿到钱不肯善罢甘休的乞讨者一直络绎不绝,只好出来,寻了一处稍远的樟树林。坐定了看手机,写笔记,还是十分舒适的。树荫里还能充分体会到气温只有23度的时候的惬意;这里的绿色得益于气候的湿润,树荫下完全是那种穿多了不热,穿少了不冷的惬意。这种特点就是没有沙漠化的正常气候状态,不像正在经历恶浊的干旱过程的北方:水分尽失,又不真正践行保护,遂成沙漠化的无树状态。在就要回到那样的无树状态里去的时候,再利用这最后一点点时间好好体会一下南方的树荫吧。
我们的城市,一向少有温和的品质;少有不是剑拔弩张的状态,软硬件都是钢筋水泥的不尽冷意。现在能在这样往来之人芸芸攘攘的南方的火车站外,迅速就将本已疲惫的心给修复起来,也实在要致谢于这些樟树和这些樟树所依托的好环境了。
樟树茂盛的树冠,在蔚蓝的天空背景下,随着江风海风的频繁摇摆之间所形成的那种新绿与蔚蓝的强烈对比,有着未被污染的地区的植被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这里的植物很容易被人爱上,别看因为气候原因它们往往生长迅速而生命力旺盛,哪里哪里都会有它们见缝插针一般的身影。甚至在水泥地上的花盆下面,一个小小的缝隙里居然也开出一朵顽强的花来。如果不是自己亲自拍下照片来,还真是很难让人相信呢!由此推之,相信刚才已经无心再去转的城市之中,一定还有很多这样绿色覆盖下的美妙所在。
头顶上,浅绿的樟树叶子中间偶尔还夹杂着春天时候的红叶,还有好鸟儿在这样红叶点缀的浅绿树冠里啁啾。旁边类似高架地铁车站的高铁车站上,不断有呼啸着的列车奔驰而过,或者骤然减速停车,很快就又迅疾加速启动。能将发展和环境这样比较熨帖地缝合在一起,实在是本地之幸。
这里的好环境在刚刚到来,刚刚买了第一把蔬菜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深入的体会。那把菜的菜叶上,居然有蜗牛!它们敏锐地意识到了危险,于是就从菜叶上爬下来,藏到了饭盒的盒盖里……这是纯净的大气环境里,是那种空气清清凉凉的好感觉里才会有的现象。蜗牛和清凉的好空气,这些雾霾地区久违了的纯正,是生态没有被完全破坏的地方的细节特征。
无奈上车的时间已经到来,高铁倏然而去,绿色的大地迅速掠过也迅速消失,接近徐州,地貌已经与北方无异,再无江南的样子。
一个戴着礼帽的老人,拖着大行李拿着充气的金箍棒,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艰难地走过来寻座位。帮他的时候,他自然要说话,这一说话吐沫星子就乱溅起来,还让人以为是高铁漏了雨。大家纷纷躲避,不禁笑起来。
几个说着我熟悉的、带某种特定尾音的普通话的人,上了车。他们迈着因为吃得太饱而挺着肚子的步伐,高声大嗓旁若无人,说的都是厅里的事。谁谁多大岁数,到点儿还有几年几年;谁谁能不能再上一级,那得看处里的位置;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看活动的力度大不大……你走三环还是二环。走三环不堵车三十分钟,走二环堵车一个小时。大别墅住着,跑跑路也值,多堵一会儿算什么。奥迪放时间长了刹车也生锈也有响声,响声是什么样的,是吱吱吱吱还是嘎嘎嘎嘎,还是吱嘎吱嘎吱嘎……刹了几次车以后就好了是不是,刹了几次,三次还是四次,三次吧,不不不四次,四次……
这几个人一路喧嚣不已,嗓门高到整个车厢都能听到的程度,却好像浑然不觉;当然更可能的是完全不以为然。因为他们确信整个车厢里没有他们的上级,而只要没有上级就丝毫也不必收敛。
侧头看了看,他们岁数都不是太大,但是已经满满的都是那种生态里的样貌了。他们的旁若无人,在越来越接近家乡的时候,就更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之中长成了其所生活的地方的样子。脾气和模样都有着那里四季的特征,都有只属于那个地方的物候和人际习惯所形成的传统和偏好。这也许是我们要重视自然环境,要重视人际环境,要重视社会环境的另外一层至关重要的原因。
火车即将到站。我已经离开了太仓昆山,离开了樟树蜗牛,离开了湿润的晴朗,回到了沉沉的雾霾下干旱的地方。我只能在文字里追想,追想这短暂的太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