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子》卷8逸文诗解3定分止争至德精诚

《慎子》卷8逸文诗解3定分止争至德精诚

题文诗:
一兔走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

兔未定分.积兔满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

分定之后,虽鄙不争.匠知为门,能以,

不知门,故必杜门,然后能门.劲而害能,

则乱;能害无能,乱也.道术,

度量,求一人识,以识天下,谁识能足?

多贤也可,不可多君;无贤也可,不可无君.

匠人成棺,不憎人死,利之所在,忘其丑也.

兽伏就秽.也,精微不见,聪明不发,

精诚守,外物不累.夫道所以,使贤无奈,

不肖何也;所以使智,无奈愚何.此谓道胜,

则名不彰.炎附,有司.臣下闭口,

左右结舌.久处无过,世俗听矣.昔周室衰,

厉王扰乱,诸侯力政,人欲独行,以相兼并.

胜寡.诗往志也,书往诰也,春秋往事.

两贵也者,无以,两贱也者,无以使.

家富者,则疏族聚;家贫者,则兄弟离,

非不相爱,利不相容.藏甲之国,必有兵遁,

市人者,可驱而战;安国之兵,不由忿起.

【原文】


  一兔走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为未定分也。积兔满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后,虽鄙不争。(《后汉书·袁绍传注》又《意林》及《御览》九百七并节引。按:《吕氏春秋·慎势篇》引《慎子》云:今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一兔足为百人分也,由未定。由未定,尧且屈力,而况众人乎?积兔满市,行者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已定矣。分已定,人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及国,在乎分定而已矣。)

  匠人知为门,能以门,所以不知门也。故必杜,然后能门。

  劲而害能,则乱也;云能而害无能,则乱也。

  弃道术,舍度量,以求一人之识识天下,谁子之识能足焉?

  多贤,不可以多君;无贤,不可以无君。

  匠人成棺,不憎人死,利之所在,忘其丑也。

  兽伏就秽。

  夫德,精微而不见,聪明而不发,是故外物不累其内。

  夫道,所以使贤无奈不肖何也,所以使智无奈愚何也。若此,则谓之道胜矣。道胜,则名不彰。

  趋事之有司,贱也。

  臣下闭口,左右结舌。

  久处无过之地,则世俗听矣。

  昔周室之衰也、厉王扰乱天下,诸侯力政,人欲独行以相兼。

  众之胜寡,必也。

  《诗》,往志也;《书》,往诰也;《春秋》,往事也。

  两贵不相事,两贱不相使。

  家富则疏族聚,家贫则兄弟离,非不相爱,利不足相容也。

  藏甲之国,必有兵遁,市人可驱而战;安国之兵,不由忿起。

【译文】3

一只兔子走上街上,众人都会前来追捕,贪婪的人匿藏其中,人们也不会去责备,因为兔子还未确定归属。成堆兔子在市场上,行人过路而不顾看,并非不想要兔子,归属确定之后,即使不肖之徒也不会争夺。

    匠人知道怎样造门,也能够造门,不知道为什么要造门,所以一定是把门关上了,清楚用途然后才知道怎样造门。

有武力的人伤害有才能的人就会有动乱。有才能的人伤害无才能的人,也会有动乱。

放弃道德学问,舍掉计量评测,单凭个人见识认识天下,谁的见识能够足够呢?

众多贤人而不可以众多君主,没有贤人而不可以没有君主。

匠人制造棺材,并不厌恶人们死去,因为对自己有利益,忘掉自己行为的丑恶。

野兽趴下来吃肮脏的食物。

美德行为精致微细而不会显露,耳目聪明而不散发,所以外在事物不能损害内在心境。

道,是致使贤人的贤明无可奈何不肖之徒也思考发问的因由,是致使智者的智慧无可奈何愚蠢之人也思考发问的因由,如果这样,就叫做“道胜”啊。道胜就不会彰显名声。

办事庸碌功效甚微的官吏,会变得卑贱。

臣下都闭口不说,心腹也不敢多讲。

长久留在不犯过错的地方,就世俗的人都会听从他啊

从前周朝政权衰落,周厉王扰乱天下的太平安定,诸侯们以武力干预朝政,人们都想自立为王来兼并对方。

多数群众胜过少数贵族,这是必然。

《诗经》,体现古人的志向;《尚书》,是古代帝王的公文告示;《春秋》,是从前编年记事的史书。

地位同等尊贵的不会互相侍奉,地位同等卑贱的不会互相唤使。

家境富裕就疏远亲族也会来团聚。家境贫穷就至亲兄弟也会相离散。并非互不相爱,利益不足以相互容纳。

贮藏恺甲的国家,必有隐藏的军队,基层的人都可被驱使上阵。安定国家的军队,不因忿恨而发动战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