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霸道的互联网巨头,也要面对“信任危机”!
一位喜欢住在美女隔壁的朋友,姓王。最近跳槽高就,跳槽之前,他其实犹豫了很久,因为可以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大,和我聊过很多次。
因为这位朋友比较优秀,不仅腿脚利索,脑子好使,嘴上功夫也厉害,更兼名校高材生光环,以及多年的IT综合经验。两家公司开出的薪酬都不低,一家为车联网,一家为国内排名稍微靠后的云计算公司,主要是面向金融行业。
最后,他到了jing-san云,主打的行业是金融行业。就是把成熟的云技术,私有化提供给金融公司内部运行。
实际上,他也曾有顾虑,担心这家公司的体量,比如云计算的巨头,比如A--li、鹅厂,排名靠后,在互联网时代,就意味着一个铁律 —— 行业只认可头部巨头公司的产品和方案。
照理说,在大数据领域,特别是在金融大数据领域。A--li和鹅厂凭借着大用户基础和多年运营的经验,他们的运营处理技术,面对海量并发可靠性,都是经过长时间验证的,应该更可靠更成熟。而且他们运营互联网金融多年,无论是支付还是后台数据处理,乃至于数据挖掘,都有丰富成熟的技术模块。
在IT行业的规矩,老大老二有饭吃,老三老四喝口汤,再往后的都是陪太子爷读书,哪一天倒下,都说不准。排名并不靠前的jing-san云,凭什么能够在金融行业立足?
凭的恰恰是jing-san云的不大不小的体量,技术基础有,但是在行业上并不强势。一些互联网巨头,你要用他的数据服务,也同时把自己的最宝贵的资产,包括算法、需求、业务模型,都交给他们了。他们对大数据的运用已经上瘾,对于客户的大数据当然也毫不客气。 —— 无论是用户数据,还是行业数据,他们对于数据的兴趣,远比瘾君子对du品的兴趣还要大。
与此同时,这些互联网巨头很多已经成长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干的是挖传统银行墙角的事情,是传统行业传统银行的对手。
传统的互联网巨头,他们提供的云技术已经逐渐不为很多企业青睐,特别是金融企业。 谁也不至于傻到把自己的命脉交到自己的竞争对手的手上。
再说,这些年和Ali合作过的公司,包括Ali收购的公司,倒的倒,衰的衰,像极了被“北冥神功”、“吸星大法”吸过内力的习武人士。搞经济搞企业的,有几个人是傻子,难道这一点看不出来吗?所以,他们在金融云计算领域,宁愿把机会给jing-san云这一类的公司,也逐渐要远离互联网巨头。银行愿意和这样子的纯技术的合作伙伴合作,而不是因为对方强大就选择对方,这相当于引狼入室。
估计很多传统企业,也在考虑这么一个问题。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到底是祸是福?表面上生意变得快捷了,但是实际上背后潜伏的坑,都不知道有多大。因为这些互联网巨头,凭借手里的大数据,还有廉价的全球资本,什么时候都可能把手伸长捞过界。而是规模越大越好做的生意,他们越有“捞过界”的欲望。
所以,互联网其实很残酷。真相并不是很多互联网公司那样,自我标榜说的那么理想主义。某些公司老板,自我标榜取外号“风清扬”,想玩“无招胜有招”,其实真实练的却是“北冥神功”、或者说是“吸星大法”,而且是星宿派的那种练法。KPI考核和淘汰机制,其实和星宿派里面的同门师兄弟PK,谁赢谁当大师兄大师姐。
其实,在大自然界,天然就有“反垄断”的特性,再强大的物种,即使“武德充沛”如狮子老虎,也不至于对其他动物赶尽杀绝。在非洲草原上,一旦狮子捕猎成功,其他的猎物就会悠哉地在不远的地方吃草。因为吃饱的狮子,不会再去攻击其他猎物。—— 而人类的贪婪,从某些方面来说,确实其实是“禽兽不如”,永远不知道满足,甚至不留活路斩尽杀绝。
强者有强者做大理由,弱者有弱者的生存之道。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有点像是门当户对的婚姻,哪一方太强大太霸道,这合作就难以长久。所以,“赢家通吃”的逻辑,也可以适当改变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