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龙分享:西安博物院北周史君墓石椁艺术上篇

西安博物院

北周史君墓石椁艺术上篇

刘海龙分享

刘海龙,网名大佛,

盛世收藏论坛“金石碑帖.古籍旧书'版块资深版主。拓本爱好者。

西安市北郊发现的北周史君墓,出土石椁图像内容涉及汉文化、祆教等十分丰富。据石椁上的题刻记载墓主姓史,为北周凉州萨保。是继虞弘墓、安伽墓的发掘之后国内有关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北周史君墓为长斜坡土洞墓,墓葬座北朝南。由墓道、天井、过洞、甬道和墓室等几部分组成,全长47.26米。墓室中部偏北出土一石椁。石椁东西长2.46米,南北宽1.55米,高1.58米。座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歇山顶式殿堂建筑,由底座、中部墙板、椁顶出檐和屋脊四大部分组成。在椽头、瓦当、斗拱、立柱等部位均贴金。石椁四面分别浮雕有四臂守护神、祆神、祭祀、升天、宴饮、出行和狩猎等题材的图案。在人物脸部和服饰、人物身上和佩饰、建筑构件以及山水树木等部位施有彩绘或贴金。雕刻内容与风格带有十分明显的西域特色。

墓主人及其妻康氏分别为史国和康国人,均属昭武九姓,也即历史上所称的粟特人。昭武九姓胡人活动于今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这一地域在汉魏时期称为粟弋或粟特。

石椁东西长2.46、南北宽1.55、高1.58米。坐北朝南,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式殿堂建筑,由底座、中部墙板和椁顶三大部分组成。在椽头、瓦当、斗拱、立柱等部位均贴金。

石椁墙板四面分别浮雕有天王、宴饮、出行、狩猎等题材的图案。在人物脸部和服饰、动物彩绘或贴金。雕刻内容与风格带有十分明显的外域特色。在墓室淤土中,还发现一长方形石刻残块,上面分别有中文和外文文字。

石椁横枋上粟特汉文双语题铭

史君墓石椁、石榻和石门的浮雕内容分丰富,一方面有袄教文化,另一方面又受中亚、中国佛教文化和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得比粟特本地的粟特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门楣上的粟特文,共32行。

门楣上的汉文,共18行

第1行阴刻篆书“大周(凉)州(萨)保使君石堂”,第2-18行是正文部分,楷体,“君...史国人也,本居西域...迁居长安...授凉州萨保...大象元年(579年)五月七日薨于家,年八十六。妻康氏,其...日薨,以其二年(580年)岁次庚子正月丁亥朔廿三日己酉,合葬永年县”。


石椁外四面均有浮雕,斗拱之间刻有畏兽和展开双翅的鸟,造型生动。石椁南面由八块石头组成,石椁的门槛,在清理椁内填土时才发现。

正中间为两扇石门;门上为一块整石,刻有粟特文和汉文译文;门两侧为脚踏小鬼的四臂守护神,雕刻手法采用高浮雕,十分醒目;

最外侧对称的是直棱窗,直棱窗上分别刻有伎乐,下刻人身鹰足的穆护,手持火棍,前面分别放有两个祭祀用的火盆。

门槛有6级台阶

石椁南侧穆护与火坛

昭武九姓胡活动于今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这一地域在汉魏时代称为粟弋或粟特。粟特人主要信仰袄教,南北朝以后大批徙入中国新疆和内陆。通过漫长的丝绸之路频繁往来于中亚与中国之间,操纵着国际商贸活动,对中西文化的沟通、交流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感谢墨香阁大力支持

传拓技艺  正定非遗

墨香阁的人文旅程

非遗传承人简介:刘秀峰,河北石家庄市正定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秀峰,墨香阁创始人。河北金石拓片博物馆馆长(筹备)。墨香阁创建于一九八九年,由当代书法大家黄绮先生题写《墨香阁》匾额。墨香阁以书画装裱和收藏为主要载体,传承中国文脉,承接金石之文化,其收藏的金石珍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其中碑志、造像、秦砖汉瓦印章等数百件,期不乏至臻上品。藏拓近万种之多。刘秀峰先生,几十年苦心经营,不断追求,收藏其金石珍品现已成规模,不断受到文化各界的关注和盛赞。近年来,由于热衷于对金石文化的研究与收藏,被吸纳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金石学会理事,中国龙藏寺碑研究会副会长,河北金石学会副会长,河北装裱协会副会长,正定文联理事,正定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墨香阁藏品丰富,广交贤友。吸引了众多书法名家,文化学者,金石专家到此参观,进行学术交流,其中有:沈鹏、黄绮、旭宇、何应辉、刘正成、王镛、周志高、丛文俊、刘恒、华人德、李松、刘文华、陈根远等。并为墨香阁留下了多达两百多种墨宝跋语和信件。墨香阁的收藏珍品被全国著名书法大家、金石学家撰文,并发表于国家级杂志报刊上。曾发表在荣宝斋、书法丛刊、中国书法、中国国画、上海书法、河北书法、书法导报等几十种全国知名学术杂志与刊物。其藏品还多被文物学术机构引用与收藏。(《洛阳碑志三百种》、西安《碑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河北社科院等)。特别是2017年,由刘秀峰传拓151种北朝精品拓片结集,与北京大学合作推出《墨香阁藏北朝墓志》一书,由上海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