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王维心静如水,在写给张九龄的这首诗中,句句充满了哲理!

王维与张九龄都是盛唐著名的诗人,而且两个人之间的忘年之交,更是成为了一段佳话;当年17岁的王维初到长安,写下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从而开始在盛唐文坛冉冉升起,引起了张九龄的注意,并且写诗相赠,认为王维将来一定前途无量;不得不说张九龄很有眼光,事实也证明,王维是人才,在那个天才横空出世的时代,王维不仅考取了状元,另外在诗坛还与李杜齐名。

张九龄当时担任宰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维初到长安名不见经传,可是并没有影响两人之间的交往,张九龄倾心结交。当然最重要的是王维有才华,有着高尚的品格,这些都是张九龄最欣赏的地。当王维考取了状元之后,张九龄开始提携王维,两个人之间也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文人与文人之间其实是很难成为了朋友,毕竟文人都是比较高傲,可是很显然张九龄与王维之间的友谊,已经是打破了传统的文人观念,没有了“文人相轻”的恶习,彼此惺惺相惜,真正把对方当成朋友,为此王维也是很感激,写下了很多的诗回赠张九龄,其中最经典的要数这首《酬张少府》,通篇写得很有趣,每一句都别具一格。

《酬张少府》

唐朝: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顾名思义就是报酬,也就是报答对方的知遇之恩,张少府指的就是张九龄,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一度官至宰相,深得唐玄宗的赏识;只是后来由于宠爱杨贵妃,启用了李林甫等人,因而失势,还被人排挤和打压,连带着王维也跟着被人打压。

王维在这首《酬张少府》一诗中,更多的是一种心情的宣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一种从容的人生态度,首联就显得有一些心灰意冷,读来耐人寻味,“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一个人到了晚年之后,不会有其它的追求,反而是喜欢安静,想要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隐居,对于任何的事情也是漠不关心,只想过平淡的如水的生活,只想让自己安静下来,不再过问其它的事情。

颔联和颈联更多的是一种心境的描写,重点突出了个人内心的感受,还有对于人生的看法,这种细腻的描写,也让这首诗有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自是很惭愧无法实现人生理想,无法去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现在我什么也不想了,只想尽早归隐山林,去过普通人的生活。在那深山中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迎着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照映下,独坐在山间弹琴,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是最理想的生活,也是我最向往的一种生活。

尾联也是紧扣主题,进一步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想要尽快寻找一个地方隐居,“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世事无常,有一些事情本来就是如此,还问什么穷理之通,其实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既然已经是这样了,那么就没有必要去多想了,不如去听一听江面渔船上渔夫的歌声,这也是另一种活法。

王维这首诗写得很巧妙,不仅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同时也是劝慰了张九龄,毕竟两个人都受到了冲击,所以王维在这首诗中,以朋友的口吻安慰了张九龄,认为隐居也是不错,有一些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没有必要去纠结。整首诗看似平淡如水,可是一字一句极为讲究,读来也是耐人寻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