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微写(3):《不懂就要问》
随文微写(2):《花的学校》
执教 刘老师
教材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要注意字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字词,可以利用字典、参考资料等;课文可以不像精读课文那样读得那么细,但要做到,如果是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弄清楚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怎么样。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是叙事的,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起因是私塾读书,只背不讲;经过是孙中山流利背诵课文,老师检查,孙中山又背老师圈画的部分产生了疑惑,于是壮胆问老师文意;结果是老师详细讲解了文章的内容。通过孙中山小时候的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他从小就勤学好问,我们要学习他不懂就问的勇气和精神。
教学上简单,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自学字词,实在不懂的可以提问,学生提出了“咿咿呀呀”、“学问”不懂。学习“咿咿呀呀”时,引导学生复习了古诗的吟诵,表示其是拟声词,即某些物体摩擦发出的声音,课文里指小孩子读书时的声音。“学问”一是从课文中来,知道了学习过程中要提问,二是让学生知道学问真正的意思是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就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让学生能够说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够概述课文的意思。明白孙中山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孩子。了解孙中山取得的成就。
品读语段:
(1)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念书的同学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1、联系上下文,摇头晃脑的意思是脑袋摇来摇去,本文形容自得其乐的样子。 鸦雀无声的意思是形容没有一点声音,这里指同学看见孙中山的提问非常害怕,吓得一点声音都没有了。
2、这段文字说明提问需要勇气,因为提问可能惹老师生气,会挨打。
(2)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说。
1、画线的句子说明私塾上课是只背不讲文章意思。
2、联系后文思考,老师不讲是因为不懂文章意思吗?为什么?
不是,是因为老师认为书中的道理,学生长大了自然会知道。
3、现在学校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你喜欢哪一种方式上课?
答案不唯一,略。
随文微写:
本文叙事用的语言是记叙性的,比较质朴,新鲜的语言不突出,所以没有让学生寻找。本次仿写是仿写第一自然段上课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描述出自己上课时的情景。
学生练习展示:
我在一座美丽的小学里上学。上语文课时,老师念,我们跟着念,咿咿呀呀,非常认真。我们读熟了,老师就让我们仿写精彩的或者喜欢的段落。仿写时,我们都会尽情发挥想象,有的奇奇怪怪,有的可可爱爱,也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写得好的,老师就会挑选一些发在公号上。(申艾洋)
上体育课的时候,我们跑到操场上站成几排,然后体育委员带领我们做体操,作完体操就自由活动了。同学们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羽毛球,还有的做游戏。操场上一片欢乐的景象。(王木林)
上语文课了!同学们迅速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准备上课。老师先叫我们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然段,然后再讲解课文的内容。有时候,老师会讲有趣的小故事,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如果老师不让我们抄写生字,不听写生字那就更好了。 (孟浩宇)
相关链接
看图写话原创课堂:以“妈妈不在家”为话题(编写故事时“一波三折”的第二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