驹泽大逆转夺冠黑马創価大虽败犹荣:箱根驿传折射我们的差距与希望

2021年第97届箱根驿传比赛落下帷幕,从未获得过冠军的黑马創価大学出人意料在前半程获得冠军,在今天后半程比赛中創価大学依旧保持了领先优势,只是在最后一两公里处被后来居上的驹泽大学超越,驹泽大学最终逆转夺冠,充分展示了不到最后一刻胜负难料的体育竞赛魅力。

虽然創価大学获得亚军,但仍值得尊重,其黑马姿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虽败犹荣。

在前半程比赛中,几所院校交替领先,竞争十分激烈,第一赛段法大领先,第二赛段东国大领先,第三赛段东海大领先,第四赛段創価大领先,前半程最后一个艰难的第五爬坡赛段創価大继续保持优势一直到终点,获得前半程冠军。

創価大获得前半程冠军

在今天后半程比赛中,按照昨天排序顺位出发,創価大在前面四个赛段依据保持领先,只是领先优势逐步与第二名缩小,以至于在第十赛前最后两公里左右被驹泽大后来居上反超。

第三名为东洋大学,而去年冠军青山学院在前半程掉队太多,虽然后程全力追赶,仍无法缩小与冠亚军的差距,最终获得第四名。

創価大被驹泽大最后两公里超越画面

驹泽大获得总冠军

虽然总体而言,今年箱根驿传的成绩似乎不如去年,但争夺仍然十分激烈,很多选手在完全交接后纷纷晕倒在地显示了日本大学生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而在往返200多公里的赛道上,日本民众戴着口罩夹道观看比赛的盛况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日本民众对于马拉松运动的热爱。

很多选手拼到晕倒

日本在中长跑领域无论是竞技水平还是全民普及方面的优势,有目共睹,这也是让我们较为羡慕的方面。

中日中长跑五大差距

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中日中长跑的差距体现在以下五大方面:

1、竞技水平

2020年中国中长跑成绩总体而言进步有目共睹,但不要忘记我们在进步,我们的邻邦日本也在进步,并且进步幅度也许比我们更大。

以下是中日中长跑2020年最佳成绩对比,基本上可以看出,在万米以上距离上,差距在3分钟,1公里以上,这个差距在赛道上基本上是互相看不见对方的……

2020中日中长跑最佳成绩对比

部分成绩可能存在统计不全

南京马拉松赛上,男子选手中有4人突破210大关(我国目前仅有8人10次跑进210以内,现役运动员中有2人创造了10个210以内成绩中的4个),小将彭建华以2:08:50创造中国男子马拉松历史第三好成绩,女子选手中同样有4人达到230以内,男子总计有49人进220,女子有24人进240。

2020年南马彭建华创造中国马拉松历史第三好成绩

在厦门环东半程马拉松比赛中,近来如日中天的小将彭建华成绩为1:03:02,仅仅落后全国纪录10秒左右。

张德顺以1:10:34夺得女子冠军,创造近十年国内女子半马最好成绩,这个成绩在中国女子半程马拉松历史上排名第8位。

日本方面,在2020东京马拉松赛上日本名将大迫杰以2:05:30的成绩打破亚洲记录。而男子完赛名单,日本本土有19人跑进2小时10分,其中进2小时08分的就有10人。

在2020名古屋女子马拉松上,一山麻绪跑出了2:20:29的成绩,成为日本历史第四快成绩,随后日本田协承认该成绩为日本纯女子马拉松的国家纪录。

2020年12月在第104届日本田径锦标赛中长跑比赛中,名将相泽晃万米成绩为27:18.75,将原有日本记录27:29.69提高了10秒左右,同时有18名日本男子选手打开28分大关。

在女子比赛中,老将新谷仁美成绩为30:20.44,而原日本国家记录为30:48.89,提高幅度更是高达28秒多。

而我国优秀运动员2020年在万米以及5000米方面成绩平平,辽宁选手任广岳2020年7月创造的5000米13:51.87的成绩已经是该项目近十一年国内最好成绩,这个成绩相比日本2020年最好成绩差距高达半分钟。中日中长跑竞技水平上的差异肉眼可见。

2、群众参与率

中国路跑运动正在高速发展,如果要比大众跑者绝对人数,日本估计是比不过我们的,但如果算跑步人口比例,日本还是要领先我们。

以2019年中国马拉松大数据为基准进行估算:我国参加各式各样所有比赛的跑者人数规模在475-500万人左右,参加全马和半马的跑者人数规模在200万人左右,相比我国14亿人口其实跑马人口还是很少,每1000个人中有1.4个人在跑马,这是我们对于跑马人口以及人群占比的基本面分析。

而我国经常跑步人数(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大约为3700-4500万,也就是说我国14亿成年人,只有4-5%的人是跑步锻炼者,换句话说,每100个成年人中,选择跑步健身的大约为4-5人。

根据日本总务省2012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民众经常开展的运动第1名就是跑步,超过2000万人。

日本人口是1亿2000万,也就是说至少16%的日本人经常跑步,远远高于我国4-5%这个比例。日本皇太子月跑量都能达到100公里。

从赛事数量看,根据2019中国马拉松大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所有赛事(包含中国田协认证赛事及非认证赛事,包括马拉松、越野跑、10公里跑、健康跑、超马、团队赛、垂直马拉松、定向赛等等)数量为1828场。

而根据几年前的资料,日本每年举办 1400 余场路跑和马拉松赛事,最多时候达到 1600余场,弹丸之国的日本在小小的国土面积上举办的赛事的密度仍然相当高。

3、青少年田径基础

当我们的孩子被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日本人早就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和引导儿童、青少年、大学生的跑步热情上。

长跑是日本学校最普及的运动,日本所有幼儿园的孩子都必须参加100~1000m的“马拉松比赛”,也是一种强制性的仪式。

许多幼儿园还会推行“裸保育”,也即在冬天对孩子进行耐寒训练,其中“冬季耐力跑大赛”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即使室外的气温低到了几度,老师们也会领着学生在绕操场跑步。

因此,长跑的种子很小就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并且影响终身。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造就了日本的跑步文化。

而箱根驿传为日本马拉松提供大量的后备人才,其人气甚至超过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大赛,电视收视率高达20%,与中国春晚相当。

这项本不过是大学校际间比赛,上升为国民关注的赛事,足见马拉松文化对于日本社会影响之深,以及日本马拉松文化与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之间的深度融合。

高校培养是日本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的主要输送模式。高校田径队教练员到高中选拔具备培养潜力的运动员,进入大学后进行系统的培养和训练,终极目标是通过参加知名选拔赛,如“箱根驿传”,跻身优秀运动员之列。

因为获胜的队伍或个人不仅为学校赢得至高无上的荣誉,还可以进入大企业马拉松队,为毕业后系统科学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这种“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为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作为“校园明星”的他们也对学校和社会的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引领作用。

而在我国,大学生喜欢跑步的比例还很低,进行业余训练的更是屈指可数,与日本高校成为日本马拉松人才的摇篮不同的是,我国高校在短时间内难以肩负起为马拉松运动输送人才的使命。

4、马拉松文化普及

竞技水平、群众参与、文化传承是一项运动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决定性因素,三足鼎立的局面可以让一项运动在一个国家充分地生根发芽落地开花。

长跑运动在日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00-1868年的日本封建时期。当时的邮差传递邮件主要依靠脚力,穿州过府,跑遍全国。

在1896年现代马拉松比赛拉开序幕之前,日本便已举办许多长跑比赛,比赛的获胜者多为送信的邮差,可以说日本拥有优秀长跑运动员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

在1911年11月举办的斯德哥尔摩奥运选拔赛上,有“日本马拉松之父”之称的金栗四三在此次比赛中创造了2小时32分45秒的世界最好成绩。

遗憾的是,金栗四三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在16公里处因中暑退出比赛,虽然比赛失败了,但金栗四三的勇敢精神极大鼓舞了日本国民,并且吹响了日本大众广泛参与马拉松运动的号角,他本人也被尊称为“日本马拉松之父”。

金栗四三非常富有创造性,他深感马拉松42.195公里的路程太长,这从某种意义上导致比赛刺激性不够,所以他提出以长跑接力、团队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竞赛,以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和趣味性,箱根接力赛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

如今箱根驿传接力赛已经成为全日本举国最瞩目的长跑赛事,在世界范围内也享受盛誉,可以说金栗四三也是箱根驿传之父。

而透过参加国际大赛,日本政府看到了体育运动对国家树立国际地位的重要价值。日本把田径运动作为实现这一目的的突破口。

在综合分析国内传统文化和民众身体素质优势的基础上,马拉松作为源于西方的体育项目,迅速成为日本重点发展的运动项目。

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日本定期培养出世界上最快的马拉松运动员,在 60 年代、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末,日本男子运动员占据世界马拉松之巅,成为世界马拉松王者。

70 年代中期,日本开始开展女子竞技马拉松,是世界上开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成为了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世界女子马拉松成绩最好的国家之一。

而日本男女选手均有在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获取前三名的记录。后随着非洲的崛起,才让位于黑人选手。

日本选手野口水木获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马拉松冠军

正是因为日本厚重的长跑文化积淀,使得“坚持不懈、不放弃、超越自我”等等马拉松符号成为日本国民的精神图腾,并且与大和民族内敛、不张扬的民族性格一脉相承,使得日本大众形成了马拉松运动的价值认同,并深刻嵌入到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其最终表现是日本大众普遍对于马拉松运动充满热情积极参与。

而在我国,除了跑者,相当比例的大众对于路跑和马拉松运动缺乏文化认同,甚至偏见不少。

我国中长跑运动崛起的四大希望

正视差距是一方面,但我们也不应该妄自菲薄,中国路跑运动近年来所取得巨大进步有目共睹,马拉松成为当之无愧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的最佳代言和缩影。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路跑运动强国,为什么我们有这个自信,那是因为以下四个原因:

1、大众积极参与是最重要的托底的力量

从马拉松无人问津,北马都需要单位组织才能报满名额到热门赛事逐年降低的中签率,我们只用了短短七八年,就实现了路跑运动的跨越式发展。

每年发布的中国马拉松大数据无一例外显示各种数据高速增长。除了参与人数的迅速增长,我国群众马拉松水平提升的速度也是有目共睹。

《2019年中国马拉松蓝皮书》首次出炉了平均完赛成绩,全马男子和女子平均成绩分别为 04:22:11和04:41:58,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全马男子和女子平均配速达到了6:13和6:41。

这个成绩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说明一方面跑马人口增长迅速,一方面跑者日渐成熟,破300,达到330精英跑者水平成为相当比例成熟跑者孜孜不倦地努力方向,并且有意思的是很多跑者反映自己的成绩在持续进步,但马拉松总名次却在后退,这进一步验证了大众跑者进步的速度似乎是要明显快过我国专业选手进步的速度。

群众参与多了,竞争自然也就更激烈,水平高的选手就会自然涌现,这就是群众基础的托底作用,中国人越来越喜欢跑步,参与跑步,这是我们对于中国路跑运动充满信心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2、社会力量投入

除了人的投入,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对于路跑运动的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生意产生,马拉松强大的人群聚集效应,不仅使得马拉松产业蓬勃发展,也使得很多企业愿意借助路跑和马拉松运动进行市场营销,资金、物力的投入使得路跑运动发展有了充足的资金和物资作为保障;

体育装备企业看好路跑市场、跑步服务型企业方兴未艾、企业马拉松俱乐部正在发力,赛事公司如雨后春笋等等,这些力量都有力推动着路跑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3、体教融合强化青少年体育

今年,《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密集发布,集中体现着党和国家对体育教育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也让“体教融合”等关键词跃入公众视野,系列文件的出台将给中国的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带来一场深刻变革。

这些文件将大量笔墨落脚在学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后备人才上,一个核心的变化就是未来的学校体育将担负起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任务。

在体教融合的国家政策支持下,无论是积极投身运动的新一代家长对于孩子的榜样力量,还是各级考试增加体育成绩比重,亦或是体育本身重要教育功能的再认识,相信包括中长跑在内的田径人才匮乏的局面将得到有效化解,孩子们常运动、爱运动、懂运动、会运动、常竞赛的美好画面一定可以会到来。

4、马拉松精神塑造中国人

马拉松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比耐心,比坚持,不攀比,不自卑,不停地奋斗,不停地超越,不停地绽放,这与当下中国人努力为个人、为家庭、为社会竭尽所地付出是完全吻合的,行动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才能走得更长远,路跑和马拉松运动的日益普及也必然会带来马拉松精神感染感动更多人。

马拉松精神与马拉松运动推广相辅相成,中国路跑马拉松运动没有理由不芝麻开花节节高。

小结

日本马拉松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但我国大众马拉松运动如火如荼,这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基础。

相比日本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马拉松发展历史,我国仅仅5-8年的马拉松快速成长史,还是显得短了些,我们在持续进步,有一个伟大的对手激励我们也是好事。

中国路跑运动未来可期,量变终将迎来质变的那一天!

说说你对我国马拉松运动的期望

 想要提高核心力量的跑者

    点击原文,练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