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的时代和时代的主题
研究西方绘画史,可以明确地看到西方一开始的绘画是以宗教和神话故事作为主题的。这个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一次高峰。这类主题一直延续到拿破仑三世的沙龙展体系。法国第一次绘画高潮中,王朝的洛可可风格的宫廷生活画、后来的大革命题材,到拿破仑的丰功伟绩重大历史题材,都是主题鲜明的,是故事性主题,当时是主流的绘画,一直流传下来,在卢浮宫占有崇高的地位。到了马奈,他不再画那些主题,他的画有主题,但不是故事性的主题。比如《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等等。这些画的主题带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但是没有文学或者故事的背景。到了莫奈等人,他们的画的主题比如《池塘》系列、《干草垛》系列、《浴女》系列,都没有故事性,甚至也没有什么社会属性。从他们开始,西方绘画渐渐地走向了无主题的时代。
这个之前是“主题的时代”。
研究我们中国的油画,在解放后特别是文革时期,是主题的时代。红色主题、革命主题、重大历史题材,是主题的时代。这一时期到了文革结束,由“伤痕文学”的伤痕主题绘画收尾。上海的12人画展开始,油画走向了“无主题时代”。特别是当代主义在中国兴起,成为主流,“无主题”成为主流的绘画思想。
然而传统油画并没有完全销声匿迹。我们还是以陈逸飞作为标杆。
他在中国油画脱离了主题时代的时刻,率先去美国留学。在美国期间,他创作了《音乐系列》,就是以乐器演奏者为模特儿的人像画。如同他在主题时代参与的《占领总统府》、《黄河颂》等,或者在“伤痕时期”的《踱步》,他在美国所选择的这个音乐题材,再一次显现了他对主题选择的敏锐性。
稍后他的《水乡系列》,更是打开了一扇国内“水乡”绘画的大门。他的《民国怀旧系列》(比如1991年的《浔阳遗梦》)早于后来民间兴起的旗袍热和民国热,可能起到了一个引领民间文化潮流的作用。
换句话说,当时处于“无主题时代”,但是并不代表画家不能选择有主题的表达方式。不仅如此,陈逸飞用有主题的绘画,触发了社会对于一些文化主题的流行(时尚),可以说是创意了时代的一个又一个的主题。
我们新东方主义油画是需要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现在是当代主义主流的时代,是无主题的时代。不过我们是在传统油画领域画画。因此我们分析陈逸飞大师的作品,理解他对于主题的运用,认识到他实际上选择逆着主流做的一种逆势博弈。这一点对于我们是颇具启发的。
专营自有版权许可的喷绘装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