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增能理论下社区融入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社工课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徐亚
前言:长桥社区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于2015年8月进驻到长桥社区开展服务,在“三建两带”服务方向的引领下,在一年半的服务摸索中,初步探索出,以构建社区居民参与能力为主,构建社区支持网络、社区文化为辅的服务方向(“三建”),从而带领社区居民参与,带领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两带)。
一、社区概况
长桥社区成立于2011年1月,由原来的泉塘村改社区而成,占地面积2.51平方公里。社区共辖11个居民小组和泉塘三期安置小区,户籍人口700多户2700余人,非户籍人口驻社区单位流动人口30000多人。驻社区单位有远大空调、中联重科、大中专院校、长沙县一中、长沙市看守所、戒毒所等40多家。更有上700余家私营商铺驻扎在此。
社区众多外来人口,主要是在此经商,以及在周边的企业上班。工作时间较长,且80%的居民携家人租住在此,上班性质外来居民生活来源以男性工作为主,商铺许多是夫妻店夫妻共同经营,群体互动较为松散。本地社区居民均由农村居民转变而来,主动参与性不强,思想观念停留在政府服务,居民享受、感谢政府的层面,社区领袖和有推进社区参与的群体较少。根据社区的人口结构、社区人员的参与状况,以调动居民参与的服务推进方向较难开展。
由于在社区中大部分人群均以家庭为单位居住在此,社工服务可以通过接触和服务社区中可接触的家庭成员,提升其的能力,从而提升家庭的整体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提升居民参与社区互动愿望,促进社区融入。
二、服务目标
通过服务社区内可接触家庭成员,提升其能力,提升家庭整体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提升居民社区参与、社区互动的愿望,达至社区融入的目标。
三、理论基础
增能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无力感的三个来源:负向评价、负面经验、无效行动);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能力,但障碍可以改变;服务对象有能力、有价值;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服务推进的首要步骤的对家庭中可接触成员的能力资源调动,从成员自身内在优势挖掘和周围环境中介入,提升成员抵抗风险的能力,从而与家庭成员更好的互动、相处,建构和睦的幸福家庭,从而促进社区参与和互动,最终促进社区居民融入本地社区。
四、服务模式
从社区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开始,我们就在思考如何建立一个零基础的社区服务模式,在通过需求调查之后,这个社区的状态和需求莫过于就是长时间在社区内作息、成长和打拼的家庭及其成员,在目前社区环境和人员结构来看,家庭除了要传承文化价值,建立夫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提供感情支援之外,在满足家庭成员物质生活所需、成为家庭成员事业发展的后盾方面,也要承担很重要的功能。家庭与社区、经济体系的互动,也产生了多元而复杂的家庭形态:夫妻俩为了生计奔波,导致双方关系疏离,与子女沟通有了障碍。独居家庭、单亲家庭、离婚与再婚的新家庭组合等,难免都会产生一些复杂的家庭问题,如子女疏于管教、家庭暴力、侵犯性行为、失业、贫困等。作为在第一线接触这些问题的社区社工,若单以矫治问题为社工服务之本,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发掘深藏的个案并进行有效介入的。
因此帮助社区内的家庭提升能力,使他们不论在顺境或逆境中都可以应用一些正向思维的方法来处理是一个合适本社区社工发展的方向。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进一步把支援家庭功能实在地深化为多层次的能力建设活动。第一个层次是根据家庭成员年龄特征来设计服务,以提升有幼儿的家庭、有青少年的家庭、有长者的家庭、独居者家庭、有残障人士的家庭成员及其照顾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家庭成员对事务看法角度的转变,形成正向的思维模式,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风险。第二个层次是促进家庭成员的良性互动,大家家庭内部的支持体系,提升家庭集体面对困境的能力,同时促进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交流家庭相处之道,学习优秀家庭互动模式,找到自身家庭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家庭幸福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家庭主动融入社区和参与社区的意愿。第三个层次是社区参与发展的能力。社区的社工可以鼓励社区内的家庭成员积极成为社区志愿者,帮助其他困境人士,参与社区建设。在促进家庭成员获得价值感的同时,激发社区活力,促进社区互动和参与,从而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区,融入本地社区的目的。
在成员、家庭、社区各能力发展和功能实现的过程中,寻求社区内可用的支持和资源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这些资源包括社区局、司法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综合管理中心、妇联、残联、共青团、工会、退管办、司法所等党政部门;律师、心理咨询师、教师、设计师、医师等专业人士;其他社会团体组织、义工队、文体协会、曲艺社等;工疗站、文化站、卫生站等社区服务网点;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民爱医院等医疗教育机构。
五、实施情况
中心在一年多的服务开展中也显现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案例。在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内容的框架下针对社区的长者、儿童青少年、妇女开展了系列专业的服务,服务方从增强可接触群体的能力入手,从而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互动、促进家庭和睦、从而促进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促进社区互动,从而促进社区融入。在此过程中也构建了社区互助关怀的社区文化,构建类各类群体的互助支持网络,带动居民参与,带动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
案例一:长者服务
开展长者服务中,我们首先明确支持和辅导老人最基本的目标是强化老人面对困难的能力,增强老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提供选择的权利。有研究显示,长者若觉得自己拥有自主权和选择的机会,感觉到家人社工对他们的尊重,他们身心会更加健康,生活会更加愉快满足(Mclnnis-Dittrich,2005;Mui,1995a;1995b)。
增权的意思是相信和认同一个人有能力做决定,为自己解决问题,并可以利用资源维持生活。换一个说法,就是增强老人对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提供选择的权利。一个专业的社工会为老人考虑各种可行的方法,包括各个方法发的优点与缺点。此模式对老人服务特别有吸引力。老人获得选择的过程是有治疗性的。社工与长者的关系是共同享有的能力,并且一同利用去解决问题和带出改变。社工和老人该专注老人的长处和能力,不论老人的情绪和认知功能如何,最重要的是帮助增加老人掌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成长,他们可能遇到很多的歧视而带来的损害。让老年人选择能够为他们提供智力上的冲击,因为在衡量厉害作出选择时,必须动用许多的思考力。这种过程可以帮助刺激到老人的思维,让他们加深认识自己并做出反思,继续成长,活到老,学到老。
长桥社区的长者经历了从农民转变成城市居民的过程,经过房屋的拆迁与家居环境和社区经济环境的巨变后,长者的生活和劳作方式也有了非常大的调整,由以前的务农为主,到失去土地,无耕种需求,长者空闲时间增多,一部份长者把以往的农耕时间,转化为在牌桌上玩乐来打发时间,另一部份长者为自己的儿女照料孙子,为家庭不断付出时间和精力。长者们在自己的生活安排和老年生活的安排显尤为被动,局限。
由于这种单一、局限的生方式,影响到了长者对自己健康的关注,据2014与2015年两年度关于社区长者三高人群疾病的调查来看,在一年中社区长者的三高人群增长了15%,在其原因的调查统计中显示,社区中90%的长者,没有疾病预防的意识,不知道三高的原因,以及治疗的方式和预防的方式。同时社区中也无长者健身的团队,和卫生服务站。同时也会影响长者与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在2015年至2016年的个案服务中,有5例长者个案,分别是处理长者与媳妇、与伴侣等之间的关系。在同辈的人际交往方面,对于外来长者尤为明显,因为社区在开展社工服务之前基本没有非正式的搭建长者互动的平台。
在长者对健康的忽视,在与家庭关系处理上的矛盾,以及人际交往平台局限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长者自主参与选择机会,面对困难时处理的能力和自信。在此种情况下长者社工服务以传统佳节为契机开展各类的大型社区活动和晚会,展现不同长者在不同阶段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端午节做粽子、中秋节开展联欢会,冬至包饺子,元宵节闹花灯搭建长者与长者,长者与其他的互动通长者的互动平台。同时通过长者大学的小组和个案提升长者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
在通过第一年的服务摸索之后,在与社区的协力争取下2016年底社区建立了社区卫生站,加强了社区对长者健康关注的硬件设施,社工与卫生站合作开放长期为长者免费开展高血压高血糖测量服务,监测长者健康。针对高龄长者和患病长者开展定期的手指操恒常服务;培育和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服务,为后期给长者传播多一些健身的方式做准备。从硬件设施、志愿者发动、常规服务设置等方面为长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促进长者对健康的关注,提升自我关注的意识,同时提升应对危害健康的能力。
同时通过设计耆乐融融计划搭建长者互动平台,与社区协作开展恒长老年大学服务,每周四长者可相约到社区学习各类养生美食、法律维权等知识;通过乐龄关怀计划,为社区长者建立缅怀回忆录,缅怀过往的成功经验,提升老年生活中面对困难和自信的能力,同时建立社区的志愿者队伍,探访慰问社区的特殊长者和高龄长者,为这些长者扩大资源系统,营造敬老爱老的支持氛围。
一年多的长者服务正在摸索和发展中,在一年中社工们围绕促进长者自主参与,提升长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社工服务更加细致,更加符合长者需求。
案例二:儿童360安全防护服务
儿童安全关系到每个家庭幸福。对于长桥社区和类似于长桥的周边社区(外来家庭集居)而言,儿童的安全照顾往往被忽视,2016年底离长桥社区不到5公里的星城国际一个外来工家庭因父母外出,将小孩单独放在家中就发生儿童坠楼的惨案。这种情况在各大媒体上屡见不鲜,给各个负责儿童照顾的系统人员敲了一个狠狠的警钟。
在儿童照顾的系统中,当然首当其充的是孩子的父母。但往往有重大安全威胁儿童来自一些低收,知识、学历层次较低,且在城市中不断打拼的务工家庭子女。如果直接去向这些父母进行安全教育是比较难的。第一,这类群体上班时间长,闲暇时间少很难接触。第二,事件尚未发生,由于时间和意识的原因,这些父母不一定愿意用这个时间来听一个来自与其家庭无关的人员的说教。因此在长桥社区这类家庭的儿童安全教育只能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
先通过接触可接触系统学校来打破其突破口,儿童360儿童防护计划就是以此为突破点的服务计划。主要受众群体锁定为城市流动儿童,父母或父母一方在城市打工的群体。服务试点阶段学校以流动儿童聚集为主的学校(长桥幼儿园、泉塘小学)。当然服务在学校除面向学生为主,也有许多的功课和作业需要孩子与家长一起完成,提升家庭的参与度。在计划的后期发中应将系统人员扩大到老师,扩大到社区中有志愿服务儿童安全教育的志愿者,这是一个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需要要一步一步来。
在开展360儿童安全防护计划的开始,并没有将安全教育划定方向,安全服务的内容包括家居安全、交通安全、防拐骗、防性侵害四个方面。通过一个学期在长桥幼儿园的实践,发现交通安全的部分学生们都比较了解,在以后的服务中可以减少。
在经过系统的学校安全教育后,也联合学校与学校一同开展大型的儿童防拐骗实地演练,提升家长在儿童安全成长教育的体验和教育意识。
在360儿童安全防护计划的实施与开展中,社工作为社区的系统同需要去发展和推动的方向还非常多,是否能在社区环境上多考虑儿童的安全,是否能引入更多的志愿这资源加入到儿童安全教育过程中?等等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但目前从学校系统出发,以在儿童自身、儿童自身,学校老师部分进行了初探和尝试,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通过系统的服务,能慢慢的激活各个系统,增加儿童及其服务的安全知识,提升儿童自身及服务对安全教育方面的意识和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案例三:妈妈团的实施与发展
自2016年5开始,中心社工发现社区中有一批宝妈带着宝宝散步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在社工宣传之时也会不时接收到宝妈们的询问,“我们家宝宝三岁了还是经常尿床怎么办”“我们家宝宝经常摸自己的小弟弟怎么办”“我们家宝宝是男孩子可是总喜欢穿裙子怎么办”基于宝妈们的多次询问,社工们了解到,这些需求不止存在于一个两个宝妈,对于初为人母的宝妈们,目前正面临着宝宝成长的过程中许多自己无法回答的成长问题。
社工们根据与宝妈们的日常询问,界定调查方向和范围,制作了宝妈需求问卷,了解宝妈们的基本资料、目前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支持等等。
通过需求调查了解到,目前这些宝妈80%都是外地人,丈夫由于在社区附近企业上班,宝妈们带孩子居住在此,由于丈夫较为忙碌,附近又无亲友,许多宝妈的教养问题都需要宝妈亲历亲为,由于许多人都初为人母又无太多资源和途径可以询问,所以常常会因为宝宝的一些行为深感困惑,有时还会影响到自己带宝宝的情绪和丈夫的关系。由于一些负面的经验常常会产生无力感。
在调查中宝妈们的问题和需求集中在宝宝的教养、宝宝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心理困惑、遇到宝宝生病时自己的心理压力、长期照顾下自己的耐心和脾气调节,宝宝照顾与丈夫沟通之间的衡量等问题。这些宝妈们的宝宝集中在0~3岁的宝宝之间。
通过需求调查和问题界定,社工开设寻找社区资源,来满足宝妈们的需求,社区中有一个开母婴店的店主非常热情,作为高级育婴师的她,愿意与宝妈们分享育儿心得,同时在她身后还有许多育儿方面的专家资源。
在确定资源与需求群体后,社工开始了第一次交流分享的筹备。在此次交流中,有30余名宝妈参与其中,现场提出了许多的困惑和问题。社工将问题进行梳理和统合,邀请专家进行一一回应。对于具体的育儿一一的回答,但宝妈们深层次的情绪问题却不能一次性的回答,因此社工从中寻求大家的意见,最后达成定期聚会分享,分解育儿压力提升情绪控制和处理能力,较少家庭矛盾冲突,寻求资源支持,缓解育儿压力的共识。自此之后宝妈们每个月定期聚会一次,每次以不同的主题来展开讨论和分享,社区的育婴师也积极寻找资源,回应不同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组建社团为社区内0-3岁的宝妈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拓展宝妈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妈妈团的实践与发展非常好的践行了增能模式的理念,在增强妈妈育儿知识的同时,提升育儿能力,同时可以提升自我情绪控制,与丈夫和睦相处的能力。在妈妈团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家庭妈妈的加入的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参与社区互动,回馈社区,服务他人。
六、项目服务反思
1、在增能理论的指导下,一年多来的服务主要在增强可接触居民的能力层面进行发展,未来将重点放到促进家庭互动、家庭和谐以及社区融入这个层面。
2、社区融入模式良好的发挥离不开对各个资源的激活与运用,在资源的发动方面仍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社工在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始终要相信人的潜能,不要为服务对象包办,相信服务对象的能力,将挖掘服务对象潜能作为工作的指引。
4、如何能够达到给服务对象增能的效果,其中一个很大的力量是给服务对象赋权,在服务中给社区领袖赋予权利,是服务对象能力成长的关键。
5、社工与服务对象始终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6、增能理论引导下的社区融入模式,在构建居民参与能力的同时,要关注社区文化的建构,社区支持网络的建构,带动居民的参与,带动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
3年了,3000多篇文章,1000个日日夜夜,社工客与你一同走过,这次,我们想离你更近一点 ,在全国12个城市,开展社工客线下分享会。把我们所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跟大家分享,同时也会邀请一些嘉宾跟大家相聚交流,下一个遇见的会是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