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恒瓈:师恩如海,德馨难忘,忆赖志金老师

德语班的同学们。

赖志金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科社系、哲学系78级的德语老师,1978—1980年教过我们两年德语。我们这些“老学生”里,除了黄中华是因为英语太好了,想学第二外语之外,其他人基本上是从来没学过英语,或者英语基础极差的。

我个人是因为没有英语基础,怕跟着英语班受罪,才选择了能从头学起的德语。当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德语班时,不期然竟遇到了整个学生生涯最难忘的一位好老师。

一本来之不易的德语词典

1978年底,改革开放还没有拉开序幕,“文化大革命”后的教育文化事业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这个时候开始学习德语,市场上连一本像样的字典都买不到,可是我们的学习进度却是每周三次课,每天平均40个生词。

大量的词汇全部由赖老师一个个地为我们详解,不仅增加了老师讲课的工作量,挤占了大量的课上时间,而且同学们课后复习手上也没有任何参考依据。没有德汉词典给大家的学习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和阻力。

某天,赖老师不知从哪里获得消息,海淀镇上有一家书店正在出售一种影印版的德语词典,售价7元。她急忙告诉班里同学,迅速统计了数字,并带上几名男生直奔海淀镇把词典搬了回来。

说“搬”词典一点都不夸张,那本16开的词典厚约8公分,搬起来真像一块砖头,当老师和王学东、裴晟等几位男生气喘吁吁地把字典搬进教室的时候,大家都特别感动。

老师教学教到这个份儿上,不仅替学生想得如此周到,而且亲自上阵代买词典,还当“搬运工”,这在我的学生生涯里是从未遇到过的。

虽然影印版字典个别地方字迹有些模糊,虽然这本字典是纯德语版没有德汉对照,但不仅在当时使我们的德语学习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而且在以后更深入地学习中还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这本来之不易的词典在我们德语班同学心目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副词的磨难

学语言有很多关口,突破了就很容易,过不去就很痛苦。副词就曾经是令德语班很多同学备受磨难的一个关口。

由于汉语教学并不过分强调语法、词类、词性这样一些知识,直到学外语时它们的重要性和难度方才显现出来。副词的作用是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的虚词,脱离实词它本身就没有了意义,在语言运用中缺少它又不能准确表达意思。

难啊!就好像职场上副职的境遇,用好了,被修饰的实词会增光添彩,而副词自己总是默默无闻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为了帮助大家渡过副词理解和运用的难关,赖老师准备了大量的练习题指导大家反复地练习。当最初见到副词“集体晕菜”的现象逐渐渡过以后,只剩哲学系一名同学总是不能理解、不会运用副词,就显得比较扎眼了。

赖老师很为他着急,不仅私下里单独给他讲解,帮他练习,而且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多给他机会回答关于副词的问题。虽然偶尔他还是会答错,但大多数时候还是能够理解了。

对于赖老师的热情执著,同学们十分钦佩甚至有些于心不忍了:老师这么费心地教你,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这种心情最终使这位同学落下一个有趣而毫无恶意的绰号——副词。

标准德语PK河南式德语

德语的发音有很多与其他语种不同的难点,譬如:小舌音,硬尾音。为了学会卷着小舌发音,同学们甚至走在食堂的路上、晚上临睡躺在床上都会“吐噜儿吐噜儿”地刻苦练习。

赖老师告诉过我们:“法语是讲给情人的语言,德语是讲给敌人的语言。”德语的特点恰如日耳曼民族的形象——理性而强硬,而把硬尾音读准读实对于德语学习就非常重要了。

对于北京同学来说,硬尾音应该不算难学,可对于那些来自外地本来就有些口音的同学来说,德语与他们固有的发音习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

有一天,一位河南籍同学在课上回答问题时,尾音明显地露出了乡音的痕迹,赖老师抓住问题及时纠正。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四遍,非常耐心地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分解着纠正他,可惜多年形成的发音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变,不仅该同学河南尾音未能及时纠正,连赖老师的发音都被带到“沟里”了——当连续多次一句紧跟一句的带读之后,她不能自制地用河南口音大声读出了一个德语单词,全班同学先是愣了,紧跟着爆发了一阵哄堂大笑。

赖老师生怕因为尴尬影响了那位同学的学习热情,急忙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然后又特意对大家解释道:“大家不要小看这件事,不正确的发音一定要纠正过来,不然将来讲出的德语,谁都听不懂,那就是老师和你们最大的失败。”

后来,在赖老师的帮助下加之那位同学格外勤奋,到德语课结束时他的成绩已经相当好了。

既是老师又是朋友

赖老师为人非常随和,她与学生相处从不摆老师的架子,总是拿我们当做她的朋友一样。这种师生加朋友的关系使大家对德语课平添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学习德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情绪。

记得有一次赖老师到教室来指导我们晚自习,看到所有德语班的同学都在看德语书,没有人看其他课程,而当时我们一学期有很多门课,学习负担比较重,所以她担心地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分配好学习时间,不要光学德语把其他课程落下哦!”

一个男生俏皮地回答:“我们一般都是把每天最好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德语上,等到学累了,脑子成一锅粥的时候,再用粥脑子去学别的课程”。说完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虽然是玩笑,却说明大家已经把对老师的好感迁延到老师所教的课程上,一位好老师足以成就一群优秀的学生。

大家都知道,学语言是一件比较枯燥而又必须循序渐进、没有捷径可走的事,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和保持学习积极性,老师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给我们增加一些有关德国文化和历史的内容。

记忆最深刻的是赖老师娓娓道来的那段罗蕾莱女妖的故事,还有欧洲最负盛名的莱茵河对德国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这些相关知识激发了我们对德国及德语的浓厚兴趣。

课余时候,赖老师还带着我们学唱德语歌曲,增进我们对德国文化了解,进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像《小小少年》、《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这些德语歌曲都是在那个阶段跟着赖老师学会的。

30年后,在陕西师大任教的许晓春同学,依然能声情并茂地用德语完整地演唱这几首歌。

还有一件让我非常难忘的事情。本人酷爱旅游,当年又是带薪上学的“富学生”,每月工资除了吃穿买书,一年下来总能存上两百多元。因此大学时期的三个暑假(第四个暑假已经分配工作了),我一个也没糟蹋,全用来旅游了。

1980年那个暑假,我决定去走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南京、庐山、武汉一线。因为与老师私人感情很好,常在一起聊天,临放假时我把要利用假期去旅游的事告诉了老师。热心的赖老师听说我一个人去旅游,当时就表示很不放心。

老师是上海人,家中还有兄弟姐妹,于是她力邀我到上海住在她弟弟家里。而我觉得不好意思打扰老师的家人,就婉言谢绝了。没想到她竟然立即与家人通电话讲了我要去上海的事,要求他们一定安排我住在家里。临行前又写给我家里的地址和电话(那时还是公用电话呢),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务必住到家里她才放心。

到了上海我才知道,老师的弟弟正在出差,最后是麻烦老师的弟妹接待了我,这件事令我印象极为深刻。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的热情、友善、诚恳、执著。

悠远绵长的岁月,如江河之水载着我们一生中最美妙的学生时代,滔滔东去。岁月之河的岸边,总会有座座灯塔,标志着人生最难忘的经历和记忆。一位敦厚善良、德高望重的老师,虽然不一定是岸边灯塔里最高大最明亮的一座,却因为在我们人生重要时期起过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而令人难以忘怀。

难忘师恩带给我们人生以至纯之美,难忘师德留给我们记忆以至善之馨。

附:趣事两则

Schreiben? 矢拉一盆?

德语的“写字”是Schreiben,发音大约是“史来本”。这个单词里有一个小舌音,很不好读。为了练好小舌音,同学们每天都非常刻苦地把一个单词反反复复地读,为了便于记忆还总是大声地读出来,于是男生宿舍里就经常响亮地飘荡着类似“史来本、史来本”这样的声音。

学校里学德语的同学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我们在读什么,只是听着那读音很怪异,那时他们不解地暗想,德语班的同学为什么总是说“矢拉一盆”呢?当然他们当年没胆量问我们,多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实在按捺不住,才向德语班同学提出了这个困扰了他们20多年的问题。

舞会趣事

刚上学不久,学校组织跳集体舞的活动,舞曲只有一个:《青年圆舞曲》,尽管旋律优美欢快,却十分单调,好在那时课外文娱活动不多,大家竟也跳得不亦乐乎。现在看来这种集体舞似乎起到了同学间相互沟通和某种观念解放的作用,男女同学从原来的互不熟识到逐渐接近,从开始的“授受不亲”,转变为敢于牵手跳舞,有的应届生女同学甚至是从跳集体舞开始经历了人生与异性的第一次牵手。

随着集体舞活动的开展,交谊舞也在同学中自发地兴起,虽然参加的同学为数不多,来者却都很热衷。开始我们班只有大约4~5个女同学敢跳,大部分女生还羞答答地抹不开,而男生的活跃分子也限于年纪较小或较大的两端。

按说我们班女生资源算是相对充足的,可跳舞的时候还是显得比较短缺,于是班干部们极力鼓励女同学参与。有一天还真的动员两个女同学来了。

舞会就在我们的教室里举办,课桌被搬到四周,同学们围在“舞场”边,三两对同学在中间跳着,不仅放着音乐,口中还都念念有词地数着步点“1、2、3—2、2、3—”,那时没有快三、平四,更没有两步,全是中速的曲子,可大家都跳得开心又认真。

后被拉来的女生虽然跃跃欲试,仍有些放不开。某女同学站在旁边自我挣扎似的念叨着:“我可是非牛非朱不跳哦!”这是什么意思啊?原来我们班有几位上学前已婚的老大哥同学,他们中间有两位跳舞的积极分子,一个姓牛(牛继升),一个姓朱(朱立群)。

大概女同学觉得和已婚年长的同学跳舞比较“安全”吧,所以声称“非牛非朱不跳”。后来交谊舞在社会上也慢慢普及起来,我们班的舞会也曾从教室转移到香山公园的大草坪上,到现在我们还保留着很多当时舞会的照片呢!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曾经的小青年已成长为沧桑的中老年,不管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应酬,大家后来都参加过无数场不同规格的舞会,而大学时代那简陋的“舞会”和舞会上青涩的心情,却久久地留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

作者姚恒瓈为中国人民大学科社系78级

(0)

相关推荐

  • 开扒融合班上的难民同学

    " 本人来德国将近7个月,刚完成 a2,说说这几个月和难民同学的相处吧. 我们班有16个人 其中9个人是难民,8个男叙利亚其中两个男库尔德,我一个中国,一个女菲律宾,一个女克罗地亚,一个男巴 ...

  • 随笔||第一封情书

    第一封情书 为了便于描述,文中的两个小女孩分别为小A.小B.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记忆中,那时候我正在读小学高年级吧! 当时,班上有个女同学小A,成绩很好,是我们班名副其实的学习委员--每逢考试, ...

  • 尚正仪《我们班的新同学》 指导教师:张玲玲

    我们班的新同学 东营市海河小学三年级一班 尚正仪 新学期开始啦,最新鲜的是,我们班转来了四位新同学.其中有一个男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男孩子胖乎乎的,看起来很可爱.他长得虎头虎脑,大眼睛炯 ...

  • 浓情九月 师恩如海

    浓情九月  师恩如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山高水长有尽时,师恩师德日月鉴. 花儿吐蕊绽芳蕾,忘不了那春风的爱抚:禾苗破土嫩芽出,忘不了那雨露的灌溉:长大成人有今天,忘不了那师恩的滋润.当 ...

  • 「叶半居随笔」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不带走一本作业,那诗墙下的报栏,是夕阳下的梦想,数学海洋的剪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年,那个年少轻狂的少年,走在远离校园的路 ...

  • 诗词丨致老师: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文化提升品位,阅读改变生活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将我们的理想与国家未来紧密连接在一起. 教师,既是辛勤的园丁,也 ...

  • 师恩如海!越南的这位教师连续四年免费为学生提供午餐……

    师恩如海,终生难忘.11月20日,是越南教师节,今天,我们要介绍一名无私奉献的越南教师. 她叫阮氏幸原,是越南宁平省某小学的一名教师. 因班里的20个孩子几乎都来自贫困家庭,她便决定免费为孩子们做午餐 ...

  • 教师节丨致老师: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古诗词文苑 聆听文人故事,品读诗词之美,于醉美的文字中,体味人生百态! 1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

  • 戴广德抒情诗——《师恩如海》(组诗之一)

    九月十日 每当此时,她喜欢独坐树下 那棵大树体内,富有五千年的滋养 要放飞所有疲惫,让果实回到根 让花朵,回到想去的地方 让心灵好好与梦幽会,各种声音 都去看海,师恩如海 她想在海边,梦见水鸟自由的翱 ...

  • 戴广德抒情诗——《师恩如海》(组诗之二)

    师 品 皮亚杰曾说,人有七智 揭示出教育内在密码,人有差异 世界包罗万象,用其所长足矣 教育的功能,在于发掘人生潜能 养活并促其成长,木秀于林 若能成为珍稀景观,三生有幸 天富有别不可人为牵强,盲目攀 ...

  • 戴广德抒情诗——《师恩如海》(组诗之三)

    师功 文明,是古今中外经验的荟萃 教师,是文明的二传手 无数巨人留下的精华,汇成一串 巨大的脚印,圣母华胥踩上它 心有所动,激发灵感 孕育了人类文明的始祖.伏羲 带领人们走出矇昧 圣女姜源踩了它,产生 ...

  • 二十年的思念——师恩比海深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所说,正是老师们的真实写照.老师们的教诲,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老师们的爱,比父爱严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