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终于要走到头了吗
本周《创造营2021》和《青春有你第三季》开播,但不少观众表示第一期就看不下去,最大赢家竟然是《偶像练习生》?
不光是101系选秀,从超女快男到《中国好声音》大家似乎对选秀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一届不如一届。
为什么选秀节目越来越不好看?小妹就来说道说道。
第一,选秀节目的选手质量不如以前了。
选秀节目说白了就是为娱乐圈补充新鲜血液,那参赛选手自然就是一个节目的重中之重。
现在回看好多选秀节目,一开始的选手实力都比后面几届好得多。
在老牌选秀超女快男系列里,最早的一批选手有许多都是出身专业艺术院校,他们的唱功大多都过关,也有不少能唱能跳的,后来这一批选秀歌手也都活跃在乐坛和娱乐圈里。
在现在101系的选秀节目里,最后出道的团体几乎都是主打唱跳。不可否认的是,有不少经过专业训练的练习生存在,他们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但随着节目一届届地办,也没有那么多好的苗子能够填满参赛名额。
所以在节目里就出现了好多只练习了一个月甚至十几天的选手,在还没什么实力的时候自然是贡献了不少车祸现场。
但之前的选秀里,没实力的选手都会得到评委的严肃批评,也走不到最后,但现在没实力的选手靠粉丝投票就能出道,哪怕不会唱不会跳也能混得不错。
喜欢看草根逆袭的观众把杨超越投出道,但没实力,没文化也成了她后来被吐槽最多的地方。
选手的质量差也不仅仅体现在专业实力上,文化水平低、负面消息不断也让很多观众越来越失望。
第二,选秀成了流量跳板。
以前的选秀,选手大都是为了实现梦想而来,选秀舞台给了真正怀揣梦想的人机会,最后好多人都成功跨进了娱乐圈成为艺人,还有不少草根选手完成了逆袭,改变了人生轨迹。
但随着节目的关注度不断升高,更多人把参加选秀看成了能火一把,甚至挣快钱的机会。
许多网红来节目里露个脸,出不出道无所谓,只要能多攒一些粉丝,就能实现最迅速的“流量变现”。
许多演员在唱跳零基础的情况下参加节目,只为了能提高知名度。他们刚在节目里说完有唱跳梦想,下了节目就继续拍戏。
新人演员陈宥维参加《青春有你》时表达自己渴望成团,说大家的支持让他找到这条路上面的乐趣,用乐趣去滋养这份梦想,
但去参加《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的时候他又说自己不是偶像,想做一个好演员。
THE9成员赵小棠在采访时说只会做一年半的偶像,之后一定要做一个演员。
《创造营2021》选手刘璋曾经写歌diss爱豆,但转身自己也去选秀了,还在节目里演唱一首《道歉信》为之前自己的行为道歉,但也还是很多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想来做唱跳偶像。
拿选秀当跳板,看上去也着实少了些真诚,而这些可能来参加节目前就小有人气的网红或者演员,也让那些为了梦想苦苦打拼多年的练习生更难熬出头。
第三,选秀节目的主题跑偏了。
以前的选秀都是“秀”在前,人在后,靠好的表演把选手带火,而现在好多都是人上节目作秀。
之前好多选秀节目里都留下了不少经典的舞台表演,甚至有些选手可以靠一己之力把一首歌唱红。
但现在的选秀节目从选人变成了选人设,努力练习的选手可能远远没有有趣会造梗的选手圈粉快。
有“不出道就要回家继承家产”的富二代,
也有大魔王和废柴逆袭的剧本,“皇族”标签明显到观众时常怀疑出道人选早已内定。
《中国好声音》前几季节目的重心还都在选手的演唱上,后来有太多的煽情故事在舞台上频频出现,就有点喧宾夺主。
其实选秀节目让观众了解选手真实的个性,真实的生活和排练场景也说得过去,但故事性太过了就难免会忽略选手的表现。
“秀”和“人”的本末倒置,让观众对选秀节目的兴趣也越来越低。
第四,同档节目连续制作好几年,模式不再有新鲜感,创新难突破。
《偶像练习生》首次将韩国原版《PRODUCE 101》的模式搬回国内。
对于当时制作101模式还没有任何经验的国内班底来说,照搬就是最好的办法。所以这档节目大到淘汰规则,小到节目情节都在尽可能地复制韩版。
从初评级到主题曲公演,再通过三次公演舞台层层筛选留下观众呼声最高的几名练习生成团出道,整个选拔模式是节目的根本。
这之后这一模式就被爱奇艺延续保留,少有突破创新。
去年的《青春有你2》引入了"X”概念——不定义女团,不过这个概念对于节目而言更类似于一句slogan,而整体的选拔模式并没有做出改动。
今年的《青春有你3》评级时取消了“F”,加入了一个“N”,但其实换汤不换药。在评级之前还为练习生举办了一场媒体见面会,除了练习生的低情商回怼被骂了一通外,似乎也没什么讨论度。
腾讯和优酷倒是在模式上作出了很大改变。
《创造101》时就加入了两种类型直接定c位和旁听生复活等环节。
《创造营2020》基本颠覆了101选秀模式,然而被观众认为不伦不类,更像“中国达人秀”。
《创造营2021》又打着国际青年文化交流的名义请了不少国外练习生,初评级也从导师团评选变成导师团和所有练习生一起点亮“撑腰”。第一期结束后,大部分人都在讨论国内选手实力被国外选手吊打。
而优酷办的《以团之名》和《少年之名》无论是练习生竞技模式还是成团出道形式都更为复杂,这样的创新也没能换来观众的好评。
除了101模式,国内很多竞技类节目都有这种问题。
《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已经连续播出了八季,实际上从第三季开始,过于熟悉的选拔模式加上水平远不如前两季的学员,已经让很多观众有了审美疲劳。
在2016年版权到期之后,这档老牌节目开始着手创新。先是把导师盲选环节的转椅变成了“战车”,导师会坐着战车向心仪学员发起冲刺,又把学员人数限制改为了无上限,还取消了“巅峰之夜”的环节,在导师对决后直接进入全国总决赛。
然而再怎么创新也无法挽回这档曾经大热的综艺的颓势。
同样,《中国有嘻哈》等节目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演出模式固化,想突破观众也不买账。
第五,同质化节目越来越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市面上但凡出现一个现象级综艺类型,紧跟着就是越来越多的同类型节目涌现。
自《偶像练习生》播出后,快四年时间里竟出现不下十个101模式的选秀节目,除了爱奇艺和腾讯每年的固定101选秀,芒果也创新推出了《乘风破浪的姐姐》,紧接着优酷推出了《追光吧,哥哥》,这都是在101模式基础上推出的节目。
今年有更多的平台加入到这一行列,抖音之前也做了一个“网红101”选秀节目。
近几年选秀节目还总选在同一时段播,今年同期对打的《青春有你3》和《创造营2021》,去年《青春有你2》快到尾声时《创造营2020》开播。
平台想抢占市场的心固然是对的,可观众精力有限,真的看不完,没有亮点的话大概率是都不看。
不单是101模式引发了平台的大面积跟风,最早《中国好声音》播出后,又出现了《中国最强音》、《中国梦之声》等等歌唱竞技节目;《中国有嘻哈》爆火之后,市面上又多了很多说唱节目。
同类型节目越来越多的结果,就是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加速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第六,“情怀滤镜”在作祟。
其实所有选秀节目出现时都伴随着很大的争议,包括最早的《超级女声》播出时,也被很多观众质疑价值导向。
《偶像练习生》当时也因为涉及抄袭争议被相当一部分观众狠批,尽管是国内101选秀鼻祖,然而节目制作粗糙,经常出现的错别字、节奏混乱、令人眩晕的舞台镜头等等问题都能感受出这档节目仅仅是爱奇艺的“试水之作”,并没有多上心。
当时这些鼻祖节目的观众,也是边看边骂,为什么在过去几年后,它们反而成为了经典?
其实观众自己也明白,他们蒙上了“时代滤镜”。
节目再多的问题,观众再多的不满都抵挡不了当时的“新鲜感”。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民投票的选秀,《超级女声》让观众成为造星者,一票一票亲手将素人捧成大明星,而引进101模式的《偶像练习生》则作出了全方位记录练习生成长,让观众见证男团诞生的新尝试。
最初那种前所未有的热情是观众亲身经历过的,这种情绪被留在了那些最初的节目里,最终让大家在回顾这些选秀鼻祖时蒙上了“情怀滤镜”。
当然,粉丝的爱也是滤镜的来源。从选秀厮杀中走出来的偶像早已经积累了一批粉丝群体,自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节目在他们看来当然是最好的。
总而言之,选秀节目的观感下滑绝不是因为某一个原因,而是多方面的因素。各制作组也要好好想清楚该如何真正推陈出新,别把选秀变成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