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75)吴王谋反
读通鉴(75)吴王谋反
注:吴王为什么要谋反,吴王有铜山铸钱,煮海盐卖到天下,相当于汉朝第一个富过国家的大资本家,钱多势力就大,敢招留天下亡人,慢慢就成了与朝廷抗礼的局面,他内心瞧不起朝廷,实际也觉得自己比朝廷更牛逼。他并不会感谢文帝给他铸私钱是一种政策的恩宠,也不会觉得自己搞盐卖钱是国家分的这块地好,全都认为自己能力强,运气好。
孝景皇帝元年(乙酉,公元前156年)
冬,十月,丞相申屠嘉等上奏:"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
制曰:"可。"
夏,四月,乙卯,赦天下。
遣御史大夫陶青至代下与匈奴和亲。
五月,复收民田半租,三十而税一。
当初,文帝除肉刑,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斩右止者又当死;斩左止者笞五百,当劓者笞三百,率多死。这一年,下诏说:"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其定律:笞五百曰三百,笞三百曰二百。"
以太中大夫周仁为郎中令,张欧为廷尉,楚元王子平陆侯刘礼为宗正,中大夫鼌错为左内史。周仁一开始为太子舍人,以廉谨得皇帝宠幸。张欧亦事皇帝于太子宫,虽治刑名家,为人长者;皇帝由是看重他,用为九卿。张欧为吏未尝说要治人,专以诚长者处官;官属以为长者,亦不敢大欺。
二年(丙戌,公元前155年)
冬,十二月,有星孛于西南。
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春,三月,甲寅,立皇子刘德为河间王,刘阏为临江王,刘余为淮阳王,刘非为汝南王,刘彭祖为广川王,刘发为长沙王。
夏,四月,壬午,太皇太后薄氏崩。
六月,丞相申屠嘉薨。当时内史鼌错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自绌所言不用,把黾错当成心腹之患。黾错为内史,东出不便,变更条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也。申屠嘉听说黾错穿宗庙墙垣,为这件事上奏,请诛黾错。丞相府门客有人告诉黾错,黾错内心恐惧,连夜入宫上谒,自缚归皇上。等到上朝,申屠嘉请诛内史黾错。皇上说:"黾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冗官居其中;而且又我派他去做的,黾错无罪。"丞相申屠嘉作罢。退朝后,申屠嘉谓丞相长史说:"吾悔不先斩黾错再请示,为黾错所卖。"至舍,因此欧血而死。黾错因此愈贵。
注:景帝上位后启用的都是自己过去的老部下,申屠嘉是高帝时的旧臣,文帝时的丞相,做事较真,他看不惯黾错,留下了隐患。历史上任何一个新上任的官员都要展示自己的特征,新官上任三把火,景帝上任后所做的事,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威信,威信是有恩有威,两者相加而成。
秋,与匈奴和亲。
八月,丁未,以御史大夫开封侯陶青为丞相。丁巳,以内史鼌错为御史大夫。
彗星出东北。
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
荧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间;岁星逆行天廷中。
梁孝王以窦太后少子缘故,有宠,王四十余城,居天下膏腴地。赏赐不可胜道,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招延四方豪俊之士,如吴人枚乘、严忌,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蜀人司马相如之属皆从之游。每入朝,皇上使使持节以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至,宠幸无比;入则侍皇上同辇,出则同车,射猎上林中;因上疏请留,且半岁。梁侍中、郎、谒者着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孝景皇帝下
前三年(丁亥,公元前154年)
冬,十月,梁王来朝。时皇上未置太子,与梁王宴饮,从容言曰: "千秋万岁后传于王。"梁王推辞谢绝,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詹事窦婴引卮酒进皇上说:"天下者,高祖之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皇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因病免职;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朝请。梁王以此益骄横。
注:景帝刚上任的时候,较轻浮,做事说话都不严谨,君无戏言,怎么能把这么大的事随口乱说。从这点上看,太子宫中的这些智库假把式的多,骨子里追求的都是利益最大化
春,正月,乙巳,赦。
长星出西方。
洛阳东宫灾。
初,孝文帝时,吴太子入朝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大怒说: "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来派说客代替自己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答说:"吴王真情况是没有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内心恐惧,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
于是文帝顺势赦免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王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予不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公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注:文帝内心里是知道这个吴王有问题,可能会造反,但文帝考虑是吴王比自己年长,可能会死在自己前面,采取的就是隐忍待机的策略。
王夫之说:文帝崩年四十有六,阅三年而吴王濞反。濞之令曰:“寡人年六十有二。”则其长于文帝也,十有三年。当文帝崩,濞年五十有九,亦几老矣。诈病不观,反形已著贾谊、黾错日画策而忧之。文帝岂不知濞之不可销弭哉?赐以几杖而启衅无端,更十年而濞即不死,亦以衰矣。赵、楚、四齐,庸劣无大志,濞不先举,弗能自动。故文帝筹之已熟,而持之已定。文帝幸不即崩,坐待七国之瓦解,而折箠以收之。是谊与错之忧,文帝已忧之。而文帝之所持,非谊与错所能测也。
吉凶之消长在天,动静之得失在人。天者人之所可待,而人者天之所必应也。物长而穷则必消,人静而审则可动。故天常有递消递长之机,以平天下之险阻,而恒苦人之不相待。智者知天之消长以为动静,而恒苦于躁者之不测其中之所持。若文帝者,可与知时矣。可与知时,殆乎知天矣。知天者,知天之几也。夫天有贞一之理焉,有相乘之几焉。知天之理者,善动以化物;知天之几者,居静以不伤物,而物亦不能伤之。以理司化者,君子之德也;以几远害者,黄、老之道也;降此无道矣。庸人不测,恃其一罅之知,物方未动,激之以动。激之以动,而自诧为先觉。动不可止,毒遂中于天下,而流血成渠。国幸存,而害亦憯矣。呜呼!谋人家国者,可不慎哉!自非桀、纣,必有怀来,有一罅之知者,慎密以俟之,毋轻于言,而天下之祸可以息。
鼂错数次上书言吴王的过错,可削;文帝宽容,不忍惩罚,以此吴王日益骄横。、及景帝即位,黾错劝皇上说:"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皇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与黾错作对;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黾错有隙。等楚王刘戊来朝,黾错因言:"刘戊往年为薄太后服,私奸服舍,请诛之。"帝下诏赦罪,削其东海郡。加上前一年,赵王有罪,削其常山郡;胶西王刘昂以卖爵事有奸,削其六县。
朝廷众臣方议削吴地。吴王恐削地无已,因发谋举事;念诸侯无足与计者,闻胶西王勇,好兵,诸侯皆畏惮之,于是使中大夫应高口劝说胶西王说: "今者,主上任用邪臣,听信谗贼,侵削诸侯,诛罚良重,日以益甚。语有之曰:『狧穅及米。』吴与胶西,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吴王身有内疾,不能朝请二十余年,常患见疑,无以自白,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窃闻大王以爵事有过。所闻诸侯削地,罪不至此;此恐不止削地而已!"
胶西王说:"有这件事。子将柰何?"
应高说:"吴王自以为与大王同忧,愿因时循理,弃躯以除患于天下,意亦可乎?"
胶西王瞿然惊骇说: "寡人何敢如是!主上虽急,固有死耳,安得不事!"
应高说:"御史大夫鼂错,营惑天子,侵夺诸侯,诸侯皆有背叛之意,人事极矣。彗星出,蝗虫起,此万世一时;而愁劳,圣人所以起也。吴王内以鼂错为铢,外从大王后车,方洋天下,所向者降,所指者下,莫敢不服。大王诚幸而许之一言,则吴王率楚王略函谷关,守荥阳、敖仓之粟,距汉兵,治次舍,须大王。大王幸而临之,则天下可并,两主分割,不亦可乎!"
胶西王说:"善!"
归,报吴王,吴王犹恐其不果,乃身自为使者,至胶西当面定约。胶西群臣或闻胶西王谋反,劝谏说:"诸侯地不能当汉十二,为叛逆以忧太后,非计也。今承一帝,尚云不易;假令事成,两主分争,患乃益生。"胶西王不听,遂发使约齐王刘将闾、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济南王刘辟光,皆许诺。
初,楚元王好书,与鲁申公、穆生、白生俱受诗于浮丘伯;及王楚,以三人为中大夫。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子刘夷亡、孙王刘戊即位,常设,后乃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遂称疾卧。
申公、白生强起之,说:"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
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存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楚王刘戊稍淫暴,太傅韦孟作诗讽谏,不听,亦去,居于邹。刘戊因坐削地事,遂与吴王通谋。申公、白生谏戊,戊胥靡之,衣之赭衣,使雅舂于市。休侯刘富使人劝谏楚王。楚王说:"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休侯惧,乃与母太夫人奔京师。
注:通鉴常会用结果反推,在之前找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件事发展预示。实际上人有走有留,走的并不知道自己当时的决策就真的英明,留也不会觉得留下来是一件什么艰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