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岱祠岑楼
追寻岱祠岑楼
一听岱祠,就容易使人想到山东泰安的岱祠,也叫岱庙。很少有人知道陕西大荔还有个岱祠,而且它还有个名字,叫东岳庙。有人说它是相对西岳庙而言的。但仔细查看一下地图就会发现,华山西岳庙在渭河以南,大荔岱祠在洛河以北。渭河与洛河在潼关汇合入黄河,那里还有个三河口界石。这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的两个建筑,怎么能叫东岳庙呢?
带着疑问想去实地看看,百度导航怎么也导不到。站在丰图义仓的围墙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岱岑楼和院墙里面的金龙寺塔,只是隔着一条沟,无法过去。走了两次回头路,问了三四个当地人,总算找到了岱岑楼的一个偏门,但铁门锁着。
索性停下车,沿着围墙步行,怎么会找不到门呢?虽然是初伏天,太阳还是把大地烤的热气腾腾,几分钟已是满头大汗。沿围墙一直走到了沟边,拐弯后的围墙离沟沿也就一米多的距离。看着围墙里面的岱祠楼,朝南的方向正是沟边。又走了十几米,发现了用红砖新砌起来的围墙,感觉一下,这里正对着岱岑楼。会不会是原来大门就在这里,沟壑塌陷,没法再做大门了,只得封起来。
回到停车的大铁门,那只有这一个入口了。晃一下大锁,没锁,冒昧进去吧。
偌大的一个院子,长满了蒿草,岱岑楼,绿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孤零零地立在围墙边,像一位待嫁的大家闺秀,独自默默地在思考着什么。走近才验证了刚才的猜想,正门及石阶正对着一堵红砖垒起的围墙,地形变化,正门已经掉到沟壑里了,景区没法开放了。
据资料介绍,岱祠岑楼,亦名岱祠楼,俗名东岳庙戏楼。始建于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坐落于岱祠正南方,高17.5米,明穆宋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增建,清时又多次重建。解放后多次整修。岑楼叠檐三重,立通柱,上覆盖琉璃筒、板瓦,旁镶戏珠龙,斗拱挑角,雕梁画栋,下层北面为舞台,台面宽敞,在舞台上演唱,有余音绕梁之感。台内原有台梯楼板,可攀沿而上。登楼远眺,北望蜿蜓起伏的铁镰山峦,南视雄伟俊秀的太华莲峰,俯瞰黄、洛、渭河,令人心旷神怡。古人有诗云:“岱祠灵活芮城胎,宋代岱楼势壮哉”、“华原高耸岱祠超,百尺岑楼接紫霄”。
和传统建筑一样,这里面沿中轴线原来也有很多建筑,可惜都已消失,人们只能在心里随意设想当年的宏伟场面了。这个岱岑楼,只是当时的一个乐楼,供祭祀之类的重大活动时演奏用的。
在院子的最北端有一座塔,名金龙寺塔,始建于明代,位于大荔县朝邑镇,西与岱祠相临,后因寺毁唯留其塔孤立旷野。为了保护方便,于1962年扩入岱祠内。
在院内还发现了丰图义仓的游览示意图,看来,不仅金龙寺塔并入岱岑楼,他们可能会一起并入丰图义仓,构成一个游览区。
景区也如人事,经风风雨雨而分分合合。分也好,合也好,去也罢,留也罢,一切皆缘。
小重山·追寻岱岑楼
高阁飞檐洛水边。琉璃凝翡翠、落云烟。闺中幽锁几多年。长空月、夜夜冷光怜。 邀望岳峰莲。当时箫笛起、拨河弦。金龙寺塔问东天。朝霞染、欲嫁待何缘。
悠雲2021/07/15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