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关系,为什么让人五味杂陈
亲戚,曾是中国人,除父母和兄弟姐妹外,最亲近的关系。
但现在,亲戚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负担。
平时没有交集,过年过节,还必须聚在一起尬聊。
理解认同没有,闲话多来自亲戚。
感情上又习惯把他们归为特殊的一个人群。
有人说:亲戚就是希望你好,又见不得你比他好的人。
亲戚,是建立在地缘关系上的血缘集团
1
中国是农业大国,这种生计方式,让人固守在自己的土地上,依地而居,繁衍生息。
生下来儿子,也要耕种祖产,或在紧邻祖产开垦新田。
一个村落,逐渐繁衍壮大,大多人之间有血缘关系,在同一块土地上生活。
农民聚族而居,血缘地缘同构。
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个地方,谁家婚丧嫁娶,种地杀猪,都需要别人帮忙才能完成。
这是一个熟人社会,看重人情。
人情的本质,是“亏欠、还贷”。
如果你得了别人帮助却又没回报,或者看到别人家有困难,你没去帮助。
等你需要帮忙的时候,就遇到了难题。
农村的生活方式,没有亲戚邻人的帮助,是生活不下去的。
众叛亲离,是农村的绝路。
基于这个需要,人们会互相关心,极重亲戚关系。
近二十年,亲戚关系不再平等
2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一场交换。
以前,亲戚群体里,所有人都种地,家家拥有资源相似,需求相似。
人们之间用来互相交换的是无差别的劳动力,时间,关心。
没有谁是特殊的。
但改革开放以来,亲戚中总有一两个家庭因为某些机缘富裕了起来。
相对他人,他们具有经济优势、或者资源优势。
具有优势的人,会帮助亲戚。
即是为了别人好,也是为了体会优越感,从别人的需求中获得认同。
他们会给亲戚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或社会资源,如帮子女上学,找工作等。
但人和人之间是要互相交换的,资源向下流动,权威就向上流动。
一个家庭里,只要有一家发达了,其他亲戚就受制于他。
有时是生活方式受制,更多的是精神感情受制。
所谓“富人求异”。
底层社会中,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往往没受过太多教育。
穷人乍富,他们往往膨胀狂妄,目中无人,优越感极强。
一方面,他们在外部资源上,施恩与亲戚故人,满足自己的优越感;
此为,亲戚会对你好的原因。
一方面,他们在内心深处,鄙视曾经的亲戚故人,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获得出人头地的自我认同;
此为,不希望你比他好的真正原因。
受惠的亲戚,为了得到帮助,无形之中交出了权威。
一方面,努把力就能够得着的人,会尽力跟随富人的节奏,通过“求同”来获得认可。
一方面,既然接受了帮助,就得时不时的接受富裕亲戚的随意干涉,指点嘲弄,人格尊严的踩踏。
这场“富人求异,穷人求同”的游戏中,你追我赶,将曾经淳朴的血缘地缘感情,搅的支离破碎。
时间久了,这种对个人尊严的压力会激起反抗,会产生“气”,引发各种情绪。
我们经常会听到:“我对你那么好,说你两句怎么啦?”
他们不明白,对人提供帮助,不是不尊重对方的资本。
渐行渐远,互不理解的亲戚关系
3
亲戚,是基于地缘关系上的血缘关系,和父母兄弟姐妹等至亲不同。
如果没有共同生活经验,很容易渐行渐远。
这二十年,农村人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上学,入仕的,经商的。
如果说以前的亲戚就像石榴籽,成熟了还抱在一起。
现在的亲戚就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时代的大风一吹,四散各处,命运迥异。
既然已经不在同一块土地上生活了,这个因地缘关系,而建立的血缘共同体就逐步瓦解了。
目前这个瓦解还在进行中,只是不同地区的瓦解速度和瓦解方式不同。
所谓三观一致,必将取代血缘关系,成为新的人际关系的纽带,意义就在这里。
没有了共同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的经验,人和人的经历也就千差万别,不再有共同语言。
这个世界上,除了至亲,和其他人的关系,最深处的本质,都是基于地缘的关系。
因为生活场景相同,才能面对共同的事,遇见同样的人,形成相近的思维逻辑和三观。
谁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人
4
在快速的社会变革面前,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往往有滞后性。
人们之所以对亲戚关系五味杂陈,是因为亲戚的表现,总是不符合自己的心理期待。
而这个期待,是传统农业社会遗留下来的心理惯性,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
亲戚是先天命运安排的关系,挚友是后天自己选择的亲人。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心对你。
不要看他在你低谷时,是否帮助你。
因为他可能只是,在你这里寻求优越感和心理满足。
更要看,当你的生活中发生好事时,比他更好时。
他不妒忌你,真心为你高兴,希望你好,并以你为荣。
每个人的感情都很珍贵,只能给那些真心对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