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美文丨高考结束日:孩子,请给爸爸妈妈一个拥抱吧!

1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这么结束了。

对于已经经历过高考,或者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高考,仅仅只赋予了6月7号和6月8号这两天特殊的意义。

而对于正在经历或者即将接棒经历的家庭来说,高考不简单的只是这两天的事情,这是一场回忆起来都深感漫长的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仅考验着参加考试的孩子们,更考验着这群孩子们的父母。

今年单位里有不少的同事,家里有孩子参加高考。

在我的印象之中,整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以来,同事们工作之余的家长里短,似乎全部都在围绕着这群参加高考的孩子。

“你孩子成绩怎么样啊?”

“唉,不行,我和他爸都愁死了。”

“孩子也挺不容易的,这马上高考了,可千万别给孩子压力!”

“可不是嚒,每天晚上都学习到凌晨,我们看着也心疼。”

“每次月考完,我们都不敢多问,小心看着孩子脸色,生怕哪点就给孩子增添压力了。”

“是啊是啊,只能努力做好咱们的后勤保障工作,叫孩子吃好点!”

这群和孩子们一起参加“高考”的父母们,他们的故事被掩盖在“为命运放手一搏”的孩子们背后……

在高考这个敏感的时期下,他们的默默付出,也许是孩子们眼中的不耐烦;他们的如履薄冰,成为了孩子们嘴中的不理解;他们的担忧关心,变成了孩子们肩上的负重环;他们的一时疏忽,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火药包……

他们成了怎么做都会错的“笨蛋”。

孩子们,参加高考的你们有着“生杀大权”,尽可以肆无忌惮的冲爸爸妈妈们冷战或者爆发。

他们绝不会回击,只会默默承受。他们会继续为你做“难吃”的清淡营养餐,继续“唠叨”着叫你早点睡觉,继续“不识相”的周末问你是否出去散散心。

可是孩子们,在你不知道的背后,你的爸爸妈妈比你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和辛苦。

2

前几日,人民日报微博发了这样一则特殊的视频。

视频中10位高考家长用手机记录下了照顾高考孩子的真实状态。

这些高考家长们和孩子们一样天天在努力“备考”着,每天送孩子上学后,是他们思考最多的时间:

考前作息怎样才最科学?

考前吃什么才最营养?

孩子有心事不跟我说怎么办?

考前压力这么大,我该怎样帮助他?

上考场万一忘带准考证怎么办?

哪种文具才最正规?

孩子考前睡不好该怎么办?

他们把担忧和疑惑都藏在了手机搜索的历史记录里,只留给孩子最温暖平和的表情,给孩子们鼓劲,给孩子们加油。

“妈妈不知道你紧张不紧张,其实妈妈很紧张。”

“爸爸非常理解你,毕竟这是你的第一次大考。”

“对你比较严格,我也是希望你路能走的平坦些。”

“妈妈希望你打起精神来,我们坚持到底。”

“扛得住你要扛,扛不住我们托着你一起扛。”

他们虽然不能替你考试,不能替你承受着竞争的压力,但是在背后,他们也同你一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也拼命的去了解,去学习,如何能将你照顾得更好。

而像这样的爸爸妈妈们,在高考家长中比比皆是。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孩子能够健康的挺过高三,选择全程陪读。

有的家长们轮流排班到班级参与陪读。

有的陪读妈妈坚持写100天早安语录,激励儿子,也给自己打气。

有的陪读爸爸下了14小时的夜班后,仅休息两小时就给儿子做饭,百天不重样。

有的考生爸爸在高考前一夜整夜未眠。

“妈妈从来就不觉得做的事情有多伟大,也从来不期望你能感恩妈妈一辈子,妈妈只是想让你明白,你不是一个人去战斗。”一位高考家长曾这样说过。

他们对你的爱是毫无保留,不求代价的。

他们只希望用他们的陪伴,去温暖你最艰苦的这段奋斗时光。

3

6月7日,高考首日,当学子们在考场上征战的时候,这群在考场外一同征战的爸爸妈妈们上了热搜。

他们有的在外务工,请假10天跨千里回来陪伴。

他们有的来自边远的农村,骑车30里偷偷躲在小树林陪考。

他们“花式送考”,只为了给你博得最好的彩头。

要穿红色,寓意“开门红”。

要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

要穿高跟鞋,寓意“步步高”。

要穿灰色和黄色,寓意“走向辉煌”。

要拿着向日葵,寓意“一举夺魁”。

要举着粽子,寓意“高中”。

一个陪考妈妈这样说,其实如果不是孩子经历高考,我们也不知道那么多。

他们想把自己能做到的,全部都做到。

你在考场里面待了多久,他们就在考场外面等了多久。

以往的6月艳阳高照,今年又多了些地方大雨滂沱。也许考场的外面连一棵树都没有,但是他们就是那样,在太阳下,在雨里,默默地等着你。

他们知道你曾经奔溃,却不敢露出任何紧张的情绪,直到你进了考场才忍不住落泪。

他们会因你带病上考场,而心疼到痛哭流涕。

一场高考,照出了最真切的父母之爱——那么卑微,那么无私,那么深刻。

4

高考在中国的教育里,为什么那么重要?

对于孩子们来说,“它是最公平的可以选择未来生活的权利,可以跨越阶级,对抗后门和关系。”

而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它是孩子们走出家庭,迈向社会的分界点。

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的孩子们将真正的脱离家庭的教育和陪伴,走向独立,而爸爸妈妈们也“功成身退”,将目送孩子们的背影渐行渐远……

这是一个伤感却又必然的角色转变。每一个家长都深知这一天终将到来,他们用尽全力去做好这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养育”是18年前成为父母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的神圣职责。

到此刻为止,这份神圣的职责被画上了也许圆满、也许稍有缺憾的句号。

所以,孩子们,请你记住。

你的十二载寒窗苦读,也是爸爸妈妈十二载的风雨陪伴。

现在高考结束了,在这个即将离开家,走向属于你自己人生的时刻——

请收起你的敏感和含蓄,大步奔跑过去,紧紧拥抱他们。

对他们说,谢谢,告诉他们,我也爱你。

作者简介:金觅, 90后,用文字守护善良,用文字找寻希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