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住时亦莫随住,住心自绝
《顿悟入道要门论》直说37
若住时亦莫随住,住心自绝,即无住心,即是住无住处也,若了了自知,住在住时,只物住,亦无住处,亦无无住处也。
心若起时,当下觉悟,这就是念起不随,亦名去心自绝。如果学人看到一切境界,不住着在一切境界上,当下觉悟,则住心自绝,眼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见相离相,无有住着,此即是无住心,即是住无住处。
以实证的经验来讲,当学人无论怎样感知境界,都能同时返观自心,审视这个心是否被牵动,这就是当下觉悟。比如,你看到一棵大树,当下不忘失反观自心,这就不会随着这个境相浮想联翩,还是如如不动,只是灵觉常明,一念不生,这就是般若,即是我们常说的智慧。
有些人不明心性,可能会以为空即是什么都不知道,空掉一切,将这个灵觉性也失去,那就悟入了歧途。因此,空,不是空无所有,我们人人本具的这个天然觉性才是佛。人们常说“佛在心中留”,这个所谓的“佛”,即是我们的灵明觉性。“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如来智慧德相,即是空寂灵知。因此,不要再迷惑了,一切有相的佛都不是真佛,唯有一切众生本具的这个空寂灵知才是法身的显现,才是真佛。《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凡执着于有相的佛,皆是迷惑颠倒,皆是众生之见,皆是邪见。
若了了自知。如果能够于一切时一切处,空寂而了了觉知,住在住时,安住于无所住时,只物住,不住着在物境上,即是亦无无住处。一件物体本来就在那里,和你的心又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有关系,此皆是业力使然。假如了知一切物相都是幻境,还要执着什么?所谓执着,即是这个心有所住着。假如看到这棵大树,只是看见,而不去分别妄想,只是心如虚空,灵觉独耀,了了分明,则不被一切境界所拘。还是昨天的提示:无论行者眼见什么境相,当即不忘失照顾本心,则心空境自空,还有什么境界要除?所以黄檗禅师说“境不可除”。假如迷人妄想以心除境,即是妄上加妄,无有了期,此皆是迷人所为。如果说学法修道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对境的同时,不忘失照顾自心。只是这么一念返观,则全体圣心现。这是法,不是教,学人应当深自体会。如果觉得这个方法好,那就要时时提起不忘失,逐渐形成新的习惯了,就上路了,很快很快,没有什么难度。
我们说这个法,不说教,只说实证,也就是在实证上的方法。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都讲究实用,如果道理一大堆,没有将实证的经验融合其中,那就没有什么意义。所以,道理在证,而不在说,希望见者都能一切放下去实证,才不负当年佛陀反复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