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后世要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书写一部历史书,那么阿里巴巴与腾讯这两大巨头绵延多年的对垒,显然将会是无法绕不开的一个篇章。不过,阿里与腾讯这般你来我往的日子或许将要划上句号了,近日根据相关消息显示,阿里巴巴与腾讯考虑互相开放生态系统,这也就意味着双方将有望进行“世纪和解”。有进一步的传言显示,阿里巴巴的初步举措可能包括将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而腾讯则可能将允许阿里巴巴的电商信息在微信中分享,或允许微信用户通过小程序使用阿里巴巴提供的一些服务。在互联网日渐成熟,并逐步将全球各大经济体的用户都装入了这张大网之时,如今增量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寻找,而伴随着流量红利的枯竭,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具,纷纷选择“以邻为壑”。在国内市场,阿里巴巴与腾讯之间这堵看不见的高墙已经横亘许久,而关于双方到底是何时、因为何事而划清界限、互相封杀,则几乎成为了一桩互联网史上的公案。事实上,腾讯与阿里巴巴之间的纠葛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冬天。当时双方围绕着在微信中打开阿里旗下APP链接一事展开了一系列的攻防战,阿里说微信缺少“主域名查询功能”、存在安全隐患,并表示,“微信一天不安全,我们一天不开放。我们只对安全开放”,腾讯则直接反手拦截了所有来自阿里的域名请求。最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如今这个类似于火星文的“淘口令”了。到底是谁先动的手如今显然已不再重要,从电商、社交网络、新零售、移动支付、外卖、文娱、网约车、共享单车、云服务、游戏,这场蔓延至今的对抗也将“战火”烧到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几乎每一个角落,更是让无数相关企业化为柴薪。事实上,在这一市场传言之前,双方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逐步破冰。今年3月,阿里方面提交了淘宝特价版微信小程序的申请;4月,阿里系重要成员盒马鲜生旗下的盒马集市入驻微信小程序。巨头之下寸草不生虽然是过去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常态,公司做大了只能卖给BAT也一度成为彼时创业者的写照,而要不要“To BAT”创业甚至是萦绕在当时每一位互联网行业创业者心头的题目。有鉴于此,与其等着监管机构主动,不如双方先一步化干戈为玉帛,主动调整远比被动改变留下的回旋余地更大。就阿里与腾讯此次“和解”本身来说,阿里或许挣得比腾讯多。毕竟,腾讯的核心业务社交与游戏两方面,目前并没有实质性的挑战者出现,而阿里的核心业务电商,前有京东、拼多多,后有抖音、快手。而流量则是电子商务的源头,为什么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乃至新的淘宝特价版会在各主流APP上打广告,尤其在开屏广告上进行大手笔投入,是因为电商本身的流量红利期早在PC互联网落幕的时候就已经消逝了。下沉市场中的“五环外人群”被拼多多率先拿下,靠的其实就是来自微信的流量倾斜。别看微信属于“每天有5亿人在吐槽,有1亿人想教我做产品“的状态,但不得不肯定的是早期其确实凭借着简单易用的体验以及代替短信的功能性,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成为了广大首次接触互联网的“五环外人群”首选IM软件。对于这部分用户来说,别说淘宝有多么多么好,就单单一条在微信生态中分享购物信息给好友时只能给出一串“火星文”,就注定了下沉市场用户群体不会喜欢,特别是还有拼多多作为对比的情况下。而在腾讯的支持下,拼多多的“帮我砍一刀”以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让用户看到了拼多多中商品有多便宜、优惠力度有多大。别看只有“火星文”与直接显示商品详情这一点区别,多了复制并手动打开淘宝这两步操作,用户的体验无疑是直线下降的。对于不太熟悉互联网的用户,选择直观的拼多多还是复杂的淘宝,显然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反过来说,在腾讯的生态向阿里敞开大门后,微信的流量将会是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共同分享,就或将意味着拼多多、京东此前的特殊地位没有了,所以也难怪在这一消息传出后,京东与拼多多的股价随之应声滑落。当然,要说阿里与腾讯互相开放生态谁最受伤?可能并不是拼多多,而是字节跳动。作为目前国内互联网行业中少数与阿里、腾讯均无关联的企业,字节跳动的独立一方面意味着自己在战略上有着更强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缺乏盟友,或者说当下的字节跳动几乎用“举世皆敌”来形容。字节跳动如今是既与腾讯在打“头腾大战”,在社交、游戏等腾讯的基本盘上交锋,又用抖音与阿里在电商领域对垒,还做了头条搜索直指百度的腹心,同时又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试图横插一脚。彼时,字节跳动能够四处进击,同时与阿里、腾讯竞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阿里和腾讯本身处于“全面战争”状态,双方互相视对方为大敌,两者的对抗也消耗了各自的很多资源。随着阿里与腾讯的战事告一段落,也就意味着双方都腾出了手来,或能够在对抗字节跳动这一战场上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这样来看,字节跳动就或将成为最受伤的那一位了。
在S10系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vivo如今在众多方面的技术积淀。
刚刚发布的vivo S10 Pro,用技术重新定义了“自拍旗舰”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