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教案
柳河县孤山子镇中心小学 吴晓蒙
一、文本解读
《白桦》是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先总写“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然后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分别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在寂静朦胧中的美,在朝霞中的美,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
诗中的白桦“披一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披银霜,绽花穗,写出了白桦的高洁、挺拔,这是外在的美。在寂静中“玉立”、在朝霞里晶莹闪亮,亭亭玉立,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这是内在的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体现出作者对拥有白桦品质的人的尊敬。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记。
课文19个生字,8个要求会读,11个要求会写。其中,“潇”“朦”“胧”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会读的字中,注意“徜徉”都是第二声。会写的字中,注意“潇”右边是“萧”,“穗”的右边是“惠”。
2.朗读课文。
诗歌语言优美,讲究押韵,通过自读、领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得朗读,让学生领悟诗歌的韵律之美。
3.展开想象。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白桦》是本单元学习的第三篇课文,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充分地朗读,鼓励他们展开想象,一边读一边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之美。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能读出诗的韵味。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材料的方法。
4.学当小诗人来写诗,为合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做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齐读课题,认识作者。
(1)指名读作者。
要点:一位是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一位是优秀的文学翻译者,他们都值得我们铭记。让我们连起来再读。(题目——作者——译者)
(2)补充介绍。
叶赛宁是前苏联文学界“公认的文学大师”、“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他的诗作被奉为俄罗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他仅仅在世三十年,却为世人留下了近四百首抒情诗和和十几部叙事诗。
2.了解白桦。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
板块二: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所描述的这课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课文中的关键短语,指名交流整体印象。
2.学习生字词。
(1)读准音:潇洒 徜徉 朦胧
(2)理解意思:流苏 白雪皑皑
要点: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理解。
板块三:初读诗歌,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全班交流:通过朗读这首诗,白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美)
要点:白桦高洁挺拔,整体洁白,在雪花中的美,在寂静中的朦胧的美,在朝霞中的美……既有外在的高洁、挺拔之美,也有内在的气质之美,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感受白桦之美。
你能选择几个短语来描述这课白桦吗?
出示: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烂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4.带着感受再把诗歌美美地读一读。
板块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如松竹梅兰,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感的诗歌?请你回家后摘抄下来,为班级里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