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哭和不爱哭,会存在这3种差别,长大后一看便知
怀胎十月,孩子就像天使一样降临在父母身边。有了孩子后,父母都极其用心的呵护孩子。
不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会面临他的各种喜怒哀乐,要面对的问题可能会一天比一天多。尤其是哭,不夸张的讲,父母处理孩子哭的方法决定着孩子未来的行为性格。
美国有一名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名叫约翰华生,由于自创出“哭声免疫法”来培养孩子。
起初父母们信奉这种方式,但是后来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孩子失眠、自闭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这位大师因此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
“哭声免疫法”核心思路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
女星马伊琍曾表示自己后悔对大女儿采用了“哭声免疫法”。当初女儿哭的时候,马伊琍不会抱她,也不安慰她,以至于现在大女儿不爱说话也很少笑。
事实证明漠视孩子哭泣的父母最终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想解决孩子哭的问题,就要从根本入手,了解孩子为什么哭。
一、生理性的哭
孩子由于年龄小,不具备其他宣泄情绪的方式,只能通过哭来解决。比如晚上没睡好或者周围太吵让孩子不开心,他就会通过哭闹发泄。
二、需求性的哭
孩子对事物有自己的需求,比如喜欢的玩具或零食,得不到时会通过哭来引起家长的注意,让家长满足需求。
三、病理性的哭
当孩子身体出现疾病时,由于身体不舒服,孩子会哭。这种情况家长要早点处理,以免耽误孩子的身体健康。
对于喜欢哭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处理呢?
1、了解具体原因
孩子哭时父母要了解具体原因,如果孩子真是伤心,要给予安慰;
如果是无理取闹,等到孩子冷静之后,父母再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
2、杜绝放任不管
父母抱着“孩子哭累了就不哭了”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孩子哭时千万不要放任不管,时间长了,他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3、不要火上浇油
有的家长可能脾气比较急躁,孩子哭时不但不安慰,反而会批评。这种“火上浇油”的行为让孩子的情感得不到释放,久而久之心理会出现问题。
4、树立榜样
家长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坚强勇敢的榜样,让孩子向榜样学习,从中学到坚韧的品质,不要老哭鼻子。
那么爱哭与不爱哭的孩子有什么差别呢?
1)情绪表达
哭是情绪表达的方法,喜欢哭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宣泄自己的情绪;不喜欢哭的孩子则容易把情绪积压在内心深处。
2)释放压力
孩子虽然小,但内心也是有一定压力的,比如吃了不好吃的东西、没有拿到喜欢的玩具、被家长批评了等。而哭就成了他们释放压力的最佳途径了。
不喜欢哭的孩子面对压力选择的是慢慢消化,长大后会比爱哭的孩子更坚强。
3)同理心
爱哭的孩子更容易有同理心,懂得换位思考,与别人相处更容易;不爱哭的孩子相比较会差些,未来的人际交往方面会比较吃力。
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哭不一定是坏事,不要刻意压制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哭时要了解原因并采取正确的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