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在视频号发了第一个视频后,有小伙伴说和两年前不一样了。我有两年没露脸了?罪过罪过。最近几年短视频平台确实很火,火到原封不动拿我《认知突围》和“请辩”里的内容去念的就不少,“借鉴”的就数不过来了。那为什么我自己不去找一个短视频的阵地,用短视频的方式跟大家交流呢?不是不想,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尽管有几家平台来邀请,却总也没有下定决心。大家觉得抖音是不是几乎占了短视频的半壁江山?比如看看3亿4亿的DAU,我觉得表面上是的,但实际上是否真如此呢?我曾经跟一位咖聊过短视频平台的流量问题,他的结论是微信和B站的流量才是真的。头条系现今十分凶猛,颇有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闭环帝国的趋势,但其流量掺水是从“今日头条”这个“爸爸”开始就贯彻下来的。你不用去看抖音的数据,只需要看看你身边的人真的几乎人手都装了一个抖音吗?反正我这里不是,但微信的装机量是不用说了的,两者在我这里的观感是差海了去了,远没有数据表现出的那么接近。所以我不是很愿意让大家要通过下载抖音,再搜索我的名字,然后天天打开一个自己原本不喜欢的APP来看我的内容。是的,这就是我第二个没有选择的原因,那就是抖音上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跟我的调性极不相符,喜欢我内容的人可能要忍受很多其他在他们心目中的“恶劣”内容才能看到我的最新作品。我觉得这就不用说了,快手这个平台很优秀,它的运营理念我也特别喜欢,但你觉得我在那儿出现是不是有一种特别违和的感觉?就像我的一位朋友说“看到你在屏幕前喊老铁666,画面太美不敢看”,我也觉得在这个平台不管我讲什么,你肯定都会有不适感。小破站的流量是真的大,不仅是我从各方面的数据搜集中,以及和朋友的交流中获得的信息,还有我在微博发出的调研,我说你们平时都在哪里看短视频?我在微博做的调研,回答“微博”并不奇怪,但几十上百条评论居然没有一个人回答抖音,这让我又一次怀疑抖音的真实装机量和它的DAU。但同时也让我看到了B站的量真是非虚。还是调性、装机量和大家的观看习惯的问题(我知道很多人看B站视频现在都还是在PC端看的),这就直接决定了冷启动的难易程度。很显然,它并不存在装机量的问题,就算现在有部分用户并未有视频号的入口,但再过两个月,应该所有人都会有了的,所以如果我现在让你关注我的视频号,你是非常方便就可以一键关注了的,并不存在一部分人要为了我去下载什么APP的问题(当然蚂蚁私塾我觉得你应该下载一下,毕竟是我做的,而且自认为做得还可以)。其次就是它目前并没有倾向太明显的调性,不像抖音、快手或B站,一出来,人群标签就已经站定了,而初始的人群标签又再次让同调性的人群涌入,从而导致产品标签被固化。最后是它足够新,尽管现在有看视频号习惯的人还不多,但朋友圈、微信群和微信好友的直接传递,这个量级在未来还是有很大想象空间的。
--------------------------------------------
1.视频号的比例是可以横屏,但不必然横屏,最高可以到1:1,你可以在这个区间内调节;3.自带调节工具,但你必须在制作的时候就大致规划好自己的长宽比,否则你的封面标题等内容可能会偏离中心位;4.不知道是我这边的问题还是产品的问题,我用手机的制作工具制作上去时,无论我的第一帧是什么,在视频号上必然封面黑屏。这就肯定不行,这样标题就无法在封面露出,所以只能改用了PC制作工具(或许你可以,那就是我的问题);5.目前视频号自带的制作工具比较简陋,你最好先自己制作完再上传,但相信未来肯定会补齐;6.不要在头图、介绍或者是视频内容中有导流信息,目前暂时是违规的;7.可以关联公众号文章,如果你的某个视频成了爆款,那么可以反向给公众号导流;8.无发布时间、外人看不到粉丝数,这应该是现在的内容较少,所以不想让你有太大的感知觉得推给你的是很久以前的内容,而一般人粉丝数也较少,展示出来不好看;9.播放到一半才出现进度条,且不可拖动。这个应该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完播率。10.可以发给微信好友,可以发到微信群,也可以发到朋友圈,这应该是微信给的比较高规格的鼓励传播的优先级了,什么产品是这样的?小程序也做不到。11.推送是基于好友以及好友互动,也就是你的微信得有够多的好友,还得有够多的人跟你互动,而一旦互动,这个视频就会出现在互动者的好友信息流中。只是这个肯定是有个传递率的,比如我点赞了一个视频,那么先会在我1%的微信好友中传递,如果我的好友完全忽略,那么就不再扩了;如果我的好友互动率也很高,那可能会增加到3%,以此类推。12.如果你想去拖动进度,那么很容易就由于戳屏幕多戳两下而点了赞,因为双击就是点赞,而点赞就意味着有了“喂养系统算法”的素材依据,能让其他人信息流中的视频变多。所以微信是鼓励你多点赞多评论,希望你多跟我互动一下。
--------------------------------------------
有人可能还有个疑问,为啥非得做短视频呢?文章不好吗?短视频并非是文章的替代,相反,它完全无法替代文章,因为短视频无法输出过于深度的内容,因为它无法停顿。观众只要一思考,后面的内容就无法同步接收了,一心在理论上无法二用。大家知道为什么电影里表现一个深刻的现实总让我们觉得那么有深度么?明明我们写出来就感觉是个浅显的道理啊——因为那是一整个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仅是道理本身。短视频也是一样,讲述者的表情、体态、声音、环境,以及后期制作,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让讲述的内容更容易记忆。只是前提是这个人你得十分信任,你才能通过一个1分钟以内的视频去“记”住他的内容,因为内容没有那么深,不会有多少逻辑论证过程,所以你得确保你看的是信任的人的内容,这样短视频才会是更高效的知识接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