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丨如何面对差评

前言

人物名称都是虚构的,但内容和故事基本都是发生在周边或是我在职场所经历的,每一个虚构的人物,都可能是我们自己。

每年年中的时候,很多公司都会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虽然说半年绩效考核结果只是作为一种绩效预兑现的手段,但也是对半年工作完成情况的客观评价,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有天,有位朋友在后台留言说,自己明明工作很努力,却在年中考核中排在了部门倒数的位置,心里非常气愤,感觉自己有苦说不出。

我忽然想到多年前,我有位同事李冉在年中考核公布后,得知自己绩效倒数第一时,也是这样的心情。当天晚上部门安排了聚餐,部务会公布结果后就快下班了,李冉红着眼睛躲进了洗手间。

领导安排了一位同事去安慰一下李冉。这位同事说这有什么可安慰的,绩效不好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生气、逃避、红着眼圈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啊。但因为是领导的安排,所以她还是去了。在卫生间隔着一道门,也不知如何劝慰。过了一会儿,她听到里面有抽噎的声音,只好劝说不要太在乎这次成绩,下次努力拿更好的成绩就行了。可李冉一直在里面哭,她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那天晚餐,李冉以有事为由,没有参加。

晚餐的时候,领导说起了李冉绩效会拿差评的原因。如下:让她负责的某项系统性工作,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结果很糟糕,而且耽误了最佳时期,以至于现在不得不进行重复、赶工。让她负责的日常报告,自己总是要改来改去,有时候可以说是通稿在调整,逻辑、语句、遣词都能挑出问题来。单单就事务性工作来说,去工商跑个手续,都能在不征求领导意见的情况下,擅自拿主意。等等。

可李冉自己不人这么认为,她红眼圈、哭泣、逃避,大概都是觉得自己委屈。有一天,有位同时回家的时候,正好跟她搭乘同一辆公车,她讲了自己的心里话。说自己原本是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在某部门担任更高级别的职务,但是因为自己的不懂事,选择了目前这个部门,而自己得到的却是一个科员的待遇,感觉蛮有情绪的。

可是带着情绪工作,本身就是职场人比较忌讳的一件事情。反而,如果觉得委屈,在职场里,最好的办法,不就是用工作去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值得更高的职务、更好的待遇、更多的话语权吗?如果没有能力,无法胜任工作,那就无法期待得到的更多,最好的就是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去达到自己预期。如果有能力,却自我放逐,那就要自己承担放逐所带来的后果,而且在态度上敷衍了事我认为比没有能力更可怕。

但是,今天,我不太想在这个方面聊太多,我想聊的主要在考核中,当得到了一个差评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不妨在自己身上,查找原因,重新审视自己。

大多数情况下,绩效被差评,都会与个人有非常大的关系。只不过有些问题,自己没有注意到,或者自己认为那不是个问题。

就像李冉一样,领导说她耽误了工作时机,花费了大量时间做出来的东西完全不能看、不能用、没有价值,但是她觉得自己很努力,还经常加班加点的在整理底稿。

一般情况,一个任务明确了之后,最好自己向领导阐述一下工作思路、工作计划。尤其是系统性工作,最好能隔几天就向领导汇报一下工作进展,做了哪些事情、完成情况如何,这样方便对工作内容进行过程管控,让领导参与进来帮助自己解决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对工作的推进是非常有帮助的。

而且这样做的话,还会给人稳重靠谱的感觉。试想一下,如果每次都要别人追着自己询问工作进展,就会适得其反,会让人不安心、不放心,尤其是自己工作质量与领导预期存在偏差的话,会很容易会被贴上一个不靠谱的标签。

同时,让领导参与进来的好处还有,如果结果优秀,皆大欢喜,如果结果没有那么理想,也不用承担全部责任。

这么说,不是建议大家如何分担风险,而是我们在完成一项工作的时候,本就应该合理利用周边的资源,如果这些资源能够促进我们高效、高质完成当前工作的话。

有些工作方式、方法,或许自己还没有掌握,没关系,通过绩效,与领导进行一次沟通,对自我进行一个剖析,坦诚的去听听领导对自己的评价、期望,重新对自己进行审视,明确自己身上还有哪些问题。

有些问题,在领导看来是问题,但是自己却不自知,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候,的确会因为自己的经历、认知、阅历这些东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些问题,自己也有所觉察,但有点难以改变,可如果这些问题影响了自己的成长,还是需要下点力气,总不能一直受制于它们,而变得被动、难堪吧。

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足,把差评当做是自我提升的一次机会。

如果能通过一次绩效,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那就不要犹豫,面对并改正它们,这是一次很好的提升机会。

我以前有个同事,觉得自己业务能力非常过硬,自己的领导专业性不强,因此在很多事情上,喜欢跟领导较真,领导说向东可行,他说向西更佳。

我不建议,我们跟领导进行硬碰硬。我以前在与领导意见向左的时候,也喜欢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但后来,我要带团队的时候,才发现,以前自己的想法,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获取到的信息有限,看待问题还是有局限性的。领导作出的决策,自然有领导的原因,一般情况下,领导也会向我们阐明自己这样做的目的、用意、意义等等。

当然,我不是说,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领导需要向上负责,无论当下的决策是最优决策与否,他都要直面公司决策层,我们作为专业岗,要做的是为领导做的决策提供足够的依据、支撑和建议。如果我们将我们的专业判断已经向领导进行了汇报,也给出了自己充分并且合理的建议,领导还是坚持一个方案的话,我相信这其中一定是有我们所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和内容。

很多时候,因为职务的关系,我们彼此之间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了解并知晓自身的局限性,也是有必要的。

我们所谓的提升,不仅局限与业务水平和能力,信息获取与知识重塑,思维方式和逻辑思考,沟通表达与衔接协调,做事方式和行为风格等等,都应该是我们提升范围内的事情。

绩效近期效应,但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一以贯之。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是,人们往往对远期的印象会越来越模糊,对近期的印象会有深深的烙印。因此,有些人会在绩效考核前期,提升与领导沟通的频率,增加与领导汇报的次数,以期望自己在领导的印象中有一个比较明确、明朗的印象。

但我觉得这种近期效应,只是强化在行为考核领域,对工作贡献的考核还是要依靠工作输出的,也就是说工作结果,你对公司业绩的贡献有多大,这个是硬指标。

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一以贯之的形成自己职场风格。比如沟通汇报,平时就应该多加强,而不是说临时起意。但也不是说,要向领导早请示、晚汇报,我觉得也没有必要。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需要领导知晓、协调、决策等事项,是需要向领导汇报的。如果不是,也没有必要天天心思放在那边,还是把自己的业务做好,这才是关键和核心。

我有一个感受,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比较稳定,这个稳定是指情绪稳定、能力稳定、状态稳定,基本可以判断这个人的综合素质是比较高的,也是可以去信赖的。

情绪稳定就是不要有太大的波动。有一次我们在开企业文化会的时候,有一个开会的女生听着听着就留下了眼泪,我当时就想,这也太情绪化了吧。

能力稳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二是指无论面对多么糟糕的境遇,都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化解一些难题,解决一些问题,承担一定压力。

状态稳定,是多方面的,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体现,需要一种泰山崩于前不动声色的淡定与沉稳,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职场里,夸夸其谈的人或许很多,脚踏实地的人也不少,想要脱颖而出,必须勤奋加努力。

应届生招聘的时候,我们一般会按照学历、学校、专业进行硬件的筛查,因为我们在面对大量的的人才池的时候,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的筛选到与我们需求相匹配的人选,这还是比较科学靠谱的方式。

我们周边的同事,我认为我们在智力上应该差距不大,没有那种很笨的人。但是想要脱颖而出,在众人里有所跳脱,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用对方法,勤奋,且努力。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同事小A,应该说她在专业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领导在考虑管理职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小A,而是认定了另外一个小B。

小B相对小A来说,业务能力或许没有那么强,但管理思维、逻辑能力、沟通表达确实他的强项,同时也非常善于调用各方资源,来达成自己的工作目标。用领导的话讲就是,团队交给小B更加放心,不会出问题。相反,小A或许在专业上一枝独秀,但在团队力量的凝聚、管理思路的精准、逻辑演绎与资源协调等方面,却有着自己的短板。

这个事情后,小A感觉到自己非常委屈,于是找领导聊了自己的想法。领导也非常坦诚的与小A聊到了他的长板和短板,小A说自己以后会更加努力,弥补自己短板之类的话,末了,他脱口而出:“但是……”

没有但是,如果想要进行转变,表达自己的意志就好,但是出来后就是给自己留了退路和后手,想要改观一种固有的印象,就要付出相对来说比较实在的努力。比如,改变大家对你只适合做专业的固有印象,但这个时候,就要体现出你在其他方面也有自己独特之处。

不管不建议说出来,在心里也不要常常给自己设限,“但是”就是在给自己设限,让自己有逃跑的可能。

早上看了连岳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关于人生意义的话题。他说人生的意义就是解决一个接着一个烧脑的问题,人最后的竞争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的多了,轻而易举,力气还很小的人很羡慕你,以为你天生如此,其实主要是因为你练习的比较多,没有从当下的问题中选择逃跑。

人是无法逃跑的,当下的问题总要解决,如果不解决,明天的问题就会更多、更棘手、更烧脑,所以说,面对问题、困难都不要紧,要紧的是面对和解决。一次不行,就用两次,多点付出,多点勤奋,多点努力,总能解题的。

永远有第二次机会,不要轻易放弃自己。

我当时在做绩效考核的时候,如果某项不足以给业务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了,首次我会提出警示,再次我会纳入考核,第三次就会加重考核。

职场生涯里,我面对过一些差评。有些差评,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算是吹毛求疵。但是大多数时候的差评,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我刚入职咨询进项目的时候,项目经理是按照一个成熟顾问对待我的,也就是说在项目分工的时候,我与其他有经验的顾问承担的职能是差不多的,也需要单独出具报告。每天晚上过材料的时候,我都是被批评的对象,但是确实是我的报告有问题。后来,项目经理安排专人对我进行辅导,我从中也学到了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表达展示等等。

应该说,每一个职场人都不是完美的,真实的我们自己,本身就不是完美的啊。

所以,如何面对差评,改进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才是面对差评的重点。

推荐:职场丨爱惜自己的羽毛。

上篇:职场丨沟通的艺术

搜索公众号 “ 七十二朵云 ”

生活,可以很有意思

作者小云:

管理学硕士,企业中层。

(0)

相关推荐

  • 职场上,6个危险信号,暗示你将“被离职”

    如何开始与如何结束,是任何职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很火的话题:"上午还在修改设计图纸,下午就被问裁员打算". 评论区可谓是众说纷纭. 有一个网友的问题很有意思 ...

  • 职场丨如何区分职场里的“优等生”和“差等生”。

    前言 今天轮到职场篇啦. 因为职场进来的朋友:鸡汤不能多喝,虚不受补,每周一篇,先干为敬. 职场无小事,一般通过几个细节就能够在一群人里识别那些"优等生". 01  沟通反馈 公司 ...

  • 她职场丨3.15,“权”威讲解维权秘籍!

    蒲导读 又到一年"3·15",爱买买买的你,有没有遇到过空调没用6个月就出问题了,某宝商家拒绝"七天无理由退货",遭遇了无良商家欺诈,这些日常生活看似稀松平常的 ...

  • 她职场丨要不要二胎?你想好了吗?

    蒲导读 要二胎吗?这既是问题,更是话题.二胎政策出台后,作为孩儿妈的你,考虑过这个问题吗?尤其是职场女性,你是否也在"想要"和"不想要"之间思前想后.权衡再三? ...

  • 鬼谷子:职场中如何面对谣言伤害?教你三招应对,越早知道越好

    请听题:人在职场,被人背后恶意中伤了,怎么办? 一 诸多时候,一个能做事的人,很容易遭人嫉妒. 阿祥本以为做出业绩,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坐等升职加薪了.却不想他的境遇并没有比过去好太多.自打他帮公司签了 ...

  • 职场女性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如何化解?试试这3招

    现代职场,每一个人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左手育儿带娃,右手驰骋职场,需要面对的是工作和育儿的双重压力.有时候,这种压力得不到很好的释放,不仅会影响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质量,还会影响到我 ...

  • 她职场丨职场小白求生秘籍!

    蒲导读 回想N年前,初入职场的你,有没有因为工作哭过?是觉得上级不喜欢自己?还是因为没底气.没资历,就算受委屈.被冤枉,也只能顺从,无法抗衡?N年后,当你披荆斩棘,成为职场"白骨精" ...

  • 【职场指路】面对“职场绿茶”,应该学习还是反对?

    九安周丹 绿茶不可怕,没有先研究自己才可怕 虽然这么说不太科学,但不能忽视存在即合理本身的合理之处.想来卡题中所述的这位同事因为他的绿茶行为是获得了某些好处的,不然同事再绿茶,换来的是领导的训斥或漠视 ...

  • 职场丨韩语学习

    不管是看过的韩国职场韩剧还是在韩国有过实习.工作经验的盆友们都知道韩国职场有着比较明确的"等级"制度,本期就来学学职场职称. 首先来看中韩对照职位名称,除了一般的社员.实习生,其他 ...

  • 她职场丨三胎政策落地,一起看看职场女性有何反应?

    蒲导读 "你已经27岁了,很快就要准备结婚了吧?" "我们需要你签一份协议,承诺入职两年不能生小孩." "你很优秀,我们都觉得很合适,但是没办法,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