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高杠杆率背后还有哪些隐忧?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平说财经)

居民杠杆率的波动一直影响着宏观经济消费和房地产投资两大动能,关乎金融体系稳定。近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向媒体透露2018年的监管风向:监管部门要着力抑制居民杠杆率,并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就在稍早之前,央行行长周小川,也罕见的表达了对居民杠杆率过快攀升的担忧。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份,我国居民部门总贷款已达到39万亿,再加上5万亿公积金贷款,居民总负债44万亿,占GDP的比重已达到55%。目前,尽管居民杠杆率低于美国、日本(70%~90%)的水平,但仍高于新兴经济体国家。

面对决策层传出要调降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国内专家们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中国居民的杠杆率不仅不高,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一方面,根据权威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家庭的资产负债率仅为5.5%,远低于美国(12%)和日本(15%)的水平。而且,根据该报告计算,有负债的家庭占比50%左右,城市居民仅有不到17%的家庭有住房贷款,超过80%的居民没有住房贷款。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购房和消费性贷款需求只会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中国储蓄率很高,银行拿了这么多存款无处可投,只能将居民存款投向开发贷和房贷领域。2016年我国储蓄率高达46%,远高于发达国家20%~30%的水平。想来居民储蓄率过高也有其合理性。主要是社会保障体系深度不够,收入分配偏向居民还不够,促使人们更习惯于把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促进了居民杠杆率的提升。

不过,我们认为,监管部门对居民的杠杆率过高已经开始极度重视,并且已将其提升至其今年监管工作的重点位置,想来必有深层用意。中国居民的杠杆率虽然还不及西方发达国家,但背后仍然存在着三大隐忧。

首先,不能被虚假的数据所蒙蔽。从表面上看,中国居民的杠杆率只有55%,似乎与发达国家居民动辄80-90的杠杆率相比还是偏高。但实际上,西方国家的房地产杠杆的比重没有中国这么高,他们国家的居民除了房贷之外,还有远比我们发达的短期消费类贷款。如果拿发达国家的居民房贷杠杆率与中国相比,那么中国居民的杠杆率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公布的数据。

再者,中国居民的杠杆率上涨过快。从债务绝对量看,2015年居民新增贷款4.6万亿,2016年上升到7万亿,2017年预计达到8万亿,3年时间翻了近一倍;从杠杆率水平看,2007年居民杠杆率不足20%,10年后的2017年翻了2倍还多,而美日这一指标则平稳增长。

热点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使得居民杠杆率也迅速攀升,那房价过何会快速上涨呢?其一,从2015年初至2016年6月货币政策一直处于宽松状态,这使得大量资金涌向房地产领域,到了2016年10月,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这次房地产杠杆率快速上升才暂告段落。

其二,进入2017年,居民的杠杆率将进一步提升,国内二、三线城市房价又开始飙升,而一些低收入群体蠢蠢欲动,就通过消费贷、现金贷等加杠杆的方式进入房地产市场,以短期的借贷投资转向了长期的投资。于是去年1-9月房价也又迎来了新一波涨声。

最后,隐形的居民杠杆有多少,监管部门不得而知。虽然居民杠杆率只有55%,但这不包括互联网金融和民间借贷的资金杠杆。由于前些年房价疯狂上涨,很多低收入群体只能望眼欲穿,而去年上半年房价还是在暴涨,这些人害怕自己越不买房,越将买不起房。

于是一部分是通过向互联金网金融和民间借贷凑足房贷的首付款就入市了。而另一些人通过消费类、过桥贷等其他银行短期贷款也入市了。而这恰恰又是监管部门所无法监管的盲区,其背后隐藏的金融风险丝毫不可预估。

若想要控制居民杠杆率,首先就要改变热点城市房价“只涨不跌”、“长期上涨”的预期。目前,热点城市居民之所以疯狂加杠杆购房,就在于过去十多年来形成的房价上涨的顽固预期并未改观。

由此,一方面要保持调控目标和力度不放松,另一方面要尽快推出长效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各种途径来解决民众的居住问题,最终还要彻底打掉“政策松绑、房价反弹”楼市涨跌大循环。这样居民的杠杆率才能真正降下去。

本文由平说财经(微信ID:bzzcaijing)供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