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棹仙讲肌肉生理
|吴棹仙(1892-1976),著名中医家,重庆人。曾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师,重庆市第一、第二中医院院长,成都中医学院医经教研室兼针灸教研室主任。其编写的《医经生理学》、《医经病理学》二书,曾作为陈老读书时代的中医学教材,为中医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肌肉章
一、肌肉之生
肉,训柔,象形也。肌,训肥,形声也。肌与肉,皆脾之所生,而充实于皮肤之内、筋骨之外者也,故肌肉以脾为主。
二、肌肉异色
肌色白而肥,肉色赤而瘦。肌与肉之交,名曰“分肉”。其质疏松,有气道名曰腠,以通会六元五真之气,且有经脉血气,伏行其间。血有余,多内潜而濡筋骨,故肉色赤。气有余,多外散而充皮肤,故肌色不赤而白,以皮应于肺。肺主气,肺在色为白也。
三、肌肉合应
肌肉为脾之所生,故与脾相合而相应。脾与胃为表里,故肉又与胃相应,而胃之厚薄、缓急、高下,皆可于肉部诊别之。
四、肉之分会
肌与肉之分,名曰分腠,以行营卫而会元真,述如上也。然不宁惟是,凡通体之肉,有大分者,曰谷;小分者,曰谿,皆足以行营卫而会大气。设热壅而营卫不行,则肉败为脓;寒留而营卫不居,则肉卷为不仁。
五、肌肉之本
肌肉受外皮之包裹,多不可见。其可见者,为唇与舌。盖脾荣于唇,而脉连于舌,故唇舌者,为肌肉之本。肉之多寡,人之肥瘦,即可于唇部验别之。
六、肌肉受病
唇舌为肌肉之本。肌肉合应于脾胃,故肌肉受外邪之暴病,则唇有五色之变。甚者,唇舌稁而无汗,其有至阴感邪而成肌痹,久留则内舍于脾。又如脾热而胃干,则发肉痿。一寒一热,一内一外,不可不辨。
七、肉伤肉脱
脾主肌肉,故外伤其肉,则内动其脾而腹胀。内损其脾,则外脱大肉而成不治之死证。其病其死,又当验之于唇舌,以唇舌为肌肉之本也。若唇反舌萎,则知足太阴之气已绝,而不营于肉。肉已先死,其人之死,不出十日矣。
本文摘自《吴棹仙医经精义》
编辑| 肖晔 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