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张仲景“通气”的方子! 巧治抑郁症, 化解闷闷不乐、口苦失眠

点击加载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伤寒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们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

比如说,人遇事不高兴了,受委屈了,总希望找个办法,“出口气”。

一口恶气不出,咱心里头就憋得慌。

于是,“出口气”,就成了中国人调节心态的办法之一。

其实,在中医的方剂学里头,也有一些办法,是让咱们“出气”、“通气”的。

比如说现在我要给你讲的这张方子,就是其中之一。

这就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也叫做麻杏石甘汤。

它的组成是:麻黄9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石膏18克。水煎服。

点击加载图片

这个方子,是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记载的方子,原来是用于治疗咳喘的。人受了表邪,肺里有了热,导致发热、咳喘、苔黄、脉数,甚至伴随口渴、鼻扇,用这方子就合适。

你受了表邪,就用麻黄来解表。你有肺热,就用石膏来清热。你咳喘,就用杏仁来止咳平喘。甘草固护中焦。石膏用量比麻黄多,所以这个方子重在清肺热,而不再解表。说起来,这方子就这么简单。

好了,放下这些事儿,咱不提。我给你说说,用这个方子治抑郁症的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38岁。

什么毛病呢?主要问题在于终日闷闷不乐,心烦失眠,口苦不堪。

原来,这个人早些时候因为家事而不快。几番争吵之后,整个人就变得闷闷不乐,不爱说话,不想理人。与此同时,胸口和胃部发闷发胀,睡觉也不好。

此人到药店咨询药师。人家说了,这是肝郁。于是,用疏肝解郁的成药,比如说逍遥丸、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等等。

但是,用过之后,效果不是很好,反倒让患者觉得口干、口苦,烦躁之感更加强烈,夜里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而且胁肋部位火烧一样地窜痛。

这可怎么办?最后,她决定正儿八经看看中医,用点汤药来调整吧。

于是,就去看中医。

刻诊,见苔黄,脉数,患者自觉心中闷热,似有莫名之火扰于胸中。眉头紧皱,双目紧闭,嘴角向下一撇,好像谁欠她很多钱一样。

这时候,医师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麻黄、杏仁、甘草、蝉蜕各10克,茯苓、白术各15克,石膏、连翘各30克。水煎服。

点击加载图片

结果,患者服用一剂下去,就感觉心里头“凉快”了一点。服药9剂,精神大振,脸上开始有笑容。再用6剂,自己表示,火没了,饮食和失眠转为正常。

好了,医案我说完了。你能看出啥门道?

来,我告诉你啊,这个人最初的确是肝郁气滞。

吵了架、生了气、胸脘满闷、不爱说话,这不是肝郁是啥啊?没错的,就是肝郁气滞。因此,用疏肝解郁的成药没错。

但是,人就是这样,体质千差万别。有的人,用上就好,有的人用上就添病。

比如说这位,用了以后反倒心胸灼热沉闷、口苦失眠。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疏肝解郁类药材相对辛燥,伤了此人的阴津。伤阴之后,有了邪火。这个邪火,郁于胸肺。而肺,主气的输布和运行。肺气受阻,一身之气都受影响,于是杂病蜂起。

也就是说,对此人而言,疏肝解郁不但没有达到目的,相反令她的“上焦”(即心肺),憋了一团火,一口气。

那怎么办啊?很简单,咱们把肺中的郁火清散掉,把这口肺气打开,不就行了吗?

用什么呢?你再来看看上文医案里的配伍——

麻黄、杏仁、甘草、蝉蜕各10克,茯苓、白术各15克,石膏、连翘各30克。

你仔细看,这里头,有石膏、麻黄、杏仁、甘草,这是不是麻杏石甘汤的组成啊?

方才我讲过了,麻杏石甘汤,主要是用于清肺热、开肺气的。它很适合当下这个患者。总体来说,麻黄、连翘、蝉蜕用于宣散清透,把肺热散出去。石膏清热去火,把肺热泄出去。一散一泄,这个肺热基本就被化掉了。

然后,用杏仁理肺气,用甘草、白术和茯苓来固护脾胃,免得石膏性寒伤脾。如此一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了。

所以啊,这个就是利用麻杏石甘汤来治疗抑郁症的一则经验。

点击加载图片

说起来,这个抑郁症,在当代人身上还是多见的。有些人,伤阴化火,形成肺中郁热。表现出来,就是舌红,苔黄,脉数,胸胁灼痛,胸闷,整个人烦躁、失眠、闷闷不乐、口干口苦。这人被憋得呀,都快要爆炸了。

这个时候怎么办?用麻杏石甘汤这类清肺热的方子,的确是有一点道理的。肺热散了,肺作为人体气机运行的“总调度师”,一旦恢复正常工作,我们全身自然都会舒服了。这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因此我说,张仲景这个麻杏石甘汤,不宜单纯地看作是平喘的方子,它其实是让人“通气”、“出气”的方子。它的实际临床意义,绝对不只是外感病这么简单,而是有着更广泛的适用空间。这就是需要我们不断体会、挖掘和学习了。

好了,到这里,本文该告一段落了。文中配伍,非专业读者,请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须知,石膏性大寒,应用起来必须照顾脾胃,以免伤正。具体用量上,也当因人而异。我把这个思路和方法说给你,是希望你能弄懂其中的道理。落实在应用层面,必须小心谨慎。我倒是希望中医同行们,能对此有所领悟,将来更好地为天下苍生谋福解难。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