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字
“鬀”是“
”的异体字;而“剃”是“鬀”的异体字。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门徒、徒众。
,篆文
(髟,头发)
(剔,用刀挑、刮,使二者相分离),表示用刀片将头发从头皮上剔刮掉,即剃光头。“
”字的本义,表示古代的一种轻刑:将犯人的头发剃光,借由光头这一“非人”形象引人侧目、遭受孤立的深刻耻辱感,惩戒犯人。佛教将僧尼剃度的受戒仪式带入中国后,篆文异体字
用“弟”
(门徒)代替“剔”
(用刀挑、刮)另造“鬀”字,强调被剃光头的人是佛教受戒门徒、而非犯人。在古代,光头是一个强烈的身份异化标志,对受戒者来说,光头有助于时刻提醒自己,去除一切世俗牵挂,一心一意修行;对寺院来说,光头有助于防止门徒在寺院之外的市井社会行事出格,损辱佛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髟”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弟”
写成
。俗体楷书
省去笔画繁复的“髟”
(头发)、并加“立刀旁”
(剔刮)另造简体的“剃”字,强调用刀片剔刮头发的动作。造字本义:动词,成为佛教门徒的受戒仪式之一,剃光头发。古籍多以“剃”代替“
”和“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鬀,
髮也。从髟,弟聲。大人曰髡;小人曰鬀,盡及身毛曰
。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鬀,剃发。字形采用“髟”作边旁,采用“弟”作声旁。大人剃头叫“髡”,小孩剃头叫“鬀”,剃光全身毛发叫“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