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说得多做得少
好,同学们好!今天呢,咱们在这里给大家上两节关于《世说新语》阅读方面的一些课。咱们阅读《世说新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有些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所以呢今天咱们在这里,然后直播着让其他四(五)个班,对吧,让我们一起来上这个课。
首先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或者我为什么推荐大家读这本书?第一条呢,我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注意到,我们语文书89页有这样一段话,是朱光潜,是个美学家,他在《谈读书》这篇文章里说:“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干(关)。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我把这个简单化了,你可以记一下,记一个开头记一个结尾,就是“阅读完全凭兴趣,……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那么现在呢,只有一个小问题需要跟大家在这里再交流一下,比如很多同学可能下意识地说:“老师,这本书我不感兴趣。”有没有?(生答:“有。”)可能有些同学不敢跟我这么说啊,也有的同学确实不是这么想的啊,人家就是感兴趣。所以呢,我在这里稍微阐释一下,就是关于你对什么事物感不感兴趣的问题。我想呢,没有说你对一个东西见第一眼,哟,我就喜欢这个。可能不行,对不对?需要你了解之后才可能产生喜欢这样的情感。所以呢,不要上来说我不喜欢这个东西,对吧?你先了解一下。你可以想一想,你从一开始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我想除了自然而然的吃几乎对会对别的都不感兴趣,是不是这样?但是我们人活一辈子还真的是要在这个吃喝这个基础之上,还是要对别的事物产生一些兴趣,对吧?这样呢,我们的人生才过得有趣味。
第二点,就是说我个人的,到目前为止的,我读了一些书,不算很多,但是呢,对于小说类的,古代的,我就特别喜欢这个《世说新语》;当代的,特别喜欢《平凡的世界》。这个《平凡的世界》,就是我觉得你到高中的时候,再抽空去把它读了。那么在初中阶段,我希望你能把《世说新语》认真地、完全地、透彻地读了。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呢,台湾有一个歌儿,苏芮这个歌手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生答:“没有。”)没有,啊,你们这一代可能对这个人比较陌生,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有一个歌词叫“因为爱着你的爱,所以什么着你的什么”,是吧?我们说这个教育呢,说一个老师影响一个学生,我觉得可以这样去影响:我喜欢什么,我的学生也喜欢什么。这可不可以叫一种教育?可以吧?所以呢,我现在告诉你,我在古代小说里面最喜欢《世说新语》,所以你们在目前或者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别人问你古代小说你喜欢什么?你也可以说“我喜欢《世说新语》”。那么我们之前有一个阅读的调查问卷,对吧?咱们班有一个同学写的是《世说新语》。只有一个,我记得清清楚楚的啊,但在这里不说名字,是吧?但这个就叫什么呢?你接触了,你才会产生喜欢这个的情感。如果老师不给你推这个,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世说新语》是怎样的一本书,更不要谈喜欢不喜欢,是不是这样?所以请大家千万不要上来就下判断,说这个东西我不喜欢。你先不要这样,这太武断了。你应该深入地先了解一下,对不对?如果实在不合自己的胃口,那么可以不喜欢。不是老师推荐的我就一定得读,是不是?
第三个,这是我在微信上刚看到的一个推文。这个徐大军,他写的一本书叫《名士派:世说新语的世界》。这个作者徐大军是浙江师范大学一个教授,他出一本书,他研究古代小说的,里边有一个序言,发到这个微信上,我就从中摘录了一点,就这么一句话,你也可以把它记下来。他说:“《世说新语》这本书,很多读过的人会说它有趣(这就不是我杨老师一个人说的,这是教授、专家说的,是不是这样?如果你不信我,你还不信教授吗?是不是?),很多人也是奔着有趣而翻开它的。”所以呢,你现在在心里面就且放下心来,你只要认真读,这本书绝对的非常有趣,绝对地会对你以后的语文学习、你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好处。所以呢,我希望大家呢,现在就要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我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把这部书读完,发现这里边呢,别人发现不了的兴趣。好,这个关于我为什么让你读《世说新语》,咱们概括的讲就是我觉得它有趣,我也希望你感受到它其中的有趣,对吧?所以呢,咱们大家先读一读这本书。
看下一个问题。说《世说新语》的版本很多,我为什么独爱这一个?为什么就给你推荐这个?是不是这样?大家拿到的这个本子呢,也确实比较奇特。如果让你在书店里买,我估计你不会买这个本子,对不对?前边这个更不用说,这个都是古书,可能都是珍本善本,那个原书你根本就接触不到,对不对?只能看一些照片。正尔八经你手能摸到的眼睛能看到,就是当代的各个出版社出的东西。里面可能有注释,也可能有译文,是不是?但是呢,我觉得呢,有一些同学,或者说一大部分同学,他读文言文有一个毛病,他把这个原文抛弃了,他直接看译文,就当一个白话小说去看,是不是这样?看完他就说我看完了。比如我有一个学生,我问她,我说你《史记》你读过没有?读过,我一假期就读完了。我说你好厉害!实际上,老实说,《史记》原著,我到现在都没有把它通读下来。是非常费劲的。一个初中生说我一个暑假就把它读完了,就特别令我佩服。我说你读的什么?“白话史记”。单从这个获取知识上讲啊,你看白话史记也没问题。但是你对文言文、古文这一块,如果翻译过来,它是隔着一层的。你想一想,就是我们眼睛看到的一个东西,对不对?你跟这个我们面前再放一块玻璃去看,实际上是有区别的。是不是这样?所以呢,我希望文言文还是要去读原文,对不对?像英语,那你就要读原文的英语,你不要上来就去翻译,这个思路是不对的,是不是这样?哎,那个翻译干什么用的呢?就是我读,然后呢我参照这个译文看我理解得对不对。也许译文真的是对的,也许它真没有你理解得好,这都是有可能的啊,所以我今天给大家呢推荐这个本子,真的可以说,实打实的啊,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就是灾难,是吧?一个注释没有,一个翻译没有,最多有这个刘孝标的夹批,是不是这样?但是刘孝标的夹批,我看了看,有时候比原文还要有意思,还要有趣,所以这个夹批的东西,你,如果有时间,也应该去读一读,非常好。这样呢就解决了“我为什么让你看这本书”。啊,因为把注释这个译文去掉了,所以呢,它的内容不多,275页,一部书,一部名著就解决掉了。你加上注释,因为有的人有的作者他加的注释还不对,对不对?有的人的翻译也有问题。把这些东西去掉,就是纯粹的原文,你去读,我觉得就给了大家,相当于给了大家一个富矿。哎,你拿着工具,你去开矿吧。你能不能,是不是?两手满满的,都是带着黄金宝石回来的,这就看你的努力。有的同学是,你说是宝山,我说是空山,我就不去。有的同学是认真的,是吧?去了一回,觉得双手不够用,是吧?再回头呢拿点工具,接着去。真的,还是那句话,我不会骗大家。啊,我骗你没有用。哎,你按照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把这本书通读完,我想你的人生可能都会有所改变。好,关于这个版本呢,我也就说到这里。
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准备从三个角度来具体的说一说这个《世说新语》到底是多有趣。大家把这个条条框框记一下,啊。第一个,就是《世说新语》反映的时代,它是有趣的。第二个呢,《世说新语》的作者是有趣的。一个有趣的人,他召集一部分人写一本书,自然而然也是有趣的。第三个,就是《世说新语》的内容,就是我们读的这本书,它的内容是更加有趣。这三条抄完了没有?(生答:“没有。”)速度快一点啊。我们下来还有机会。看,我这分条去说。
第一,反映的时代有趣。大家看这个图片,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生答:“有。”)有就非常好啊。这个是我请王老师给大家上一节历史课对吧?他那个首页吧,标题,“魏晋的历史与文化。”我说这个时代有趣,它主要表现在这些地方:比如政权更迭。政权的更迭快,在短时间内,它改朝换代了。这点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一个时代它延续的时间特别长,那么这个朝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会把思想、制度这个都固定好、统一好,我就是这个,你不能有别的想法。是不是这样?比如说这个汉代,汉代初,西汉初,是黄老思想,就是“无为而治”,就这种意思吧。那么等到汉武帝这个时候,一直往后,一直到清朝,就是儒家一家独大,是不是?君君臣臣,啊,就这些东西。你可以想一下,如果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它这个思想就僵化了,不再变动。你说是不是?如果政权变动快,你说会怎么样?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是不是这样?比如西晋刚建立的时候,西晋我们知道是司马懿,是吧?司马懿原先是曹操手下一个大将。曹操其实有那个心儿,但是在他儿子曹丕这一代,才正儿八经把东汉,是吧?采取这个禅让制,实际上就是把它灭了吧,是不是这样?才建立了曹魏政权,然后司马懿实际上是曹魏政权底下一个权臣,对不对?他说你可以让汉代你让它禅位你把它推翻,我也可以禅让把你推翻。这就表明是一个什么问题呀?就是你帝王你说的什么,可能你管不了我权臣什么,对不对?如果没有这个冲突,那么这个思想可能就是太唯一了,唯一不变了就僵化了,是不是这样?我们都说这个好,无论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都说这个东西好,那它就僵化了,不会有变化,不会有冲突。所以这个司马氏上台之后,他上来他有一个统治思想,叫“孝”,以“孝”治天下。这是它的思想。“孝”实际上是儒家这一套,是不是这样?但是呢,很多就是跟它意见不一样的这些名士,比如说这个像“竹林七贤”。“竹林七贤”,这个,我昨天看了鲁迅的那篇著名的文章,什么“药与酒与……其它”(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的意见是什么呢?他是说“竹林七贤”这些人表面上你看得不是遵从这个“孝”,反礼教的,表面上,啊,我就要喝酒,我就要寄情山水,对吧,但他内心呢实际上没准是特别遵守这个“孝”,遵从这个礼教的。那他为什么要表现成这个样子呢?就是为了表现对统治阶级的那一种假惺惺的那个“孝”的一种反对。因为你要真的孝,真的是合乎儒家的那个东西,你为什么会把以前的异姓的人给推翻?让你自己当皇帝?是不是虚假的?这个司马氏上台后杀了很多异己。所以,他采取这种不合作的态度。这个实际上就是政权更迭,啊,权臣与帝王之间有矛盾冲突,所以导致这个思想也是活跃的。在激烈的冲突中,它实际上是体现出活跃来。
看第二,民族的融合。我们现在说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是不是?实际上是从,尤其是从这个时候,我们历史书上就说,这个阶段叫民族大融合的阶段。我跟你说五胡乱华,是不是这样?那“五胡”是哪五“胡”?匈奴、鲜卑……(生答:“匈奴……犬戎。”),还有“犬戎”啊?我不知道,反正我记得是“匈奴、鲜卑、羯、氐、羌”,当然还有别的啊。一会儿我会给大家出示一个图片、图表,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总之呢,我们说这个民族的大融合那又怎么样呢?它反映到人的思想上,它也会起一个冲突。比如,汉族的人,你比如晋朝的人,宽袍大袖,走路可能迈着八字步,是不是这样?昂首阔步的样子。但是,胡人呢?骑着马,穿着这个紧袖的衣服,对不对?“哗哗”过来打。我管你四方步不四方步的,我管你宽袍大袖不宽袍大袖的,我就过来打,嘁哩咔嚓把你打趴了,那就证明我厉害,我说我的思想就是厉害的思想。你再有厉害的思想你打不过人家,是不是你的思想会发生变动?一定是这样的。所以思想是随着我们的实际生活它在发生变化。民族的融合必然会带来民族思想文化的这种交流,你一交流就怎么样了?是不是也是会在文化上出现了一个繁盛这样的一种现象,是不是这样?《世说新语》里面其实也提到过,比如说这个,像北人如何如何,胡人如何如何,对吧?我不知道大家读到那儿了没有,就是有一个胡人,就是派遣一个使者,去看曹操。曹操这个人,可能稍微有点自卑心理。他呢不愿意去见那个使者,他另外找了一个人代替他,假装,就是相当于那什么,替身,对吧?就说你是曹操,我站在你旁边,你去跟这个使者去交流,对吧?然后呢,他们就开始交流啊,各种各样的,官方的那种活动。完了之后,这个使者就回去了。回去了,曹操这个人特别的心眼多,有人说他是,叫“狡诈”对吧?他这个人心眼多,他派了一个人,你去,问一问,这个使者有什么意见?派的那个人就问那个使者,你觉得曹公怎么样啊?结果那个使者不知道,不知道这是挖的坑,他说,我觉得曹操好像,没看出来有多么英雄豪迈来,但是旁边那个捉刀人呐,就是手里拿着刀的那个人,显得特别英雄。实际上那个人真的是曹操。对不对?曹操一听汇报回这个信儿了,这个是什么?这是我们打探出来的一个军事消息一样,是吧?实际对方呢,类似会相面,一下子就把你看透了,曹操特别害怕,就派人在人家回去的路上把人家给杀了。这是我们《世说新语》里面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反映的是曹操的事,侧面是不是反映的胡人跟我们汉人的交流,是不是这样?就是。
好,第三个,是儒道释思想的共存。儒,就是儒家了,孔子,是吧?道,是道家,是老庄的。释是什么?(某生答:“佛教。”)对,非常好,释是佛教的。所以呢,我们一说这个少林寺和尚,啊,都叫释什么,是吧?啊,那个“释”当成姓,实际上,释就是指佛教。那么,这些思想,比如这个第三个,佛教思想,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什么时候?(生沉默。)大概啊,大概应该是在东汉,是吧?大概是在东汉它就已经传入了,它应该是从新疆那个位置,印度往北走,再往东走,是吧?经过这个河西走廊,然后传入中原地区。大概是这个路径。这个佛教来了之后,对人,也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影响。我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汪老师给大家说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他哪句话就特别好呢?就是以他个人的理解,他对儒道释作了一些评论。他说这个儒家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强调这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怎么对待皇帝?你怎么对待父亲?你怎么对待孩子?是不是这样?或者你怎么当皇帝,你怎么当父亲,你怎么当孩子?就是,概括地讲,就是人际关系。是不是就是人际关系?所以这个是,叫一维的,就一条线,就一条线。那么这个道家呢?它又讲究崇尚自然,是吧?也讲人际关系,但也讲自然,把自然纳入到他这个哲学视角里面去。所以他认为它这个是二维的。然后又说这个佛教,它里面讲什么轮回的,是吧?灵魂升天的,是不是?为什么要修行呀?就是为了将来进天堂。是不是这样?现世的受苦,就是为了以后升入天堂。六道轮回,这些说法,它又加入一个时间因素,所以说这个哲学是三维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哲学,进入这些知识分子的头脑里,都会给他们带来冲击,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上,是吧?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上,都有表现。我忘了是哪一则,说这个嵇康,嵇康知道吧?(生答:“竹林七贤。”)嵇康属于“竹林七贤”是吧?还有一个人特别仰慕他,叫钟会。钟会特别仰慕他。但是呢,嵇康是跟司马氏集团是对立的。也就是说像司马师、司马昭之类的人,他看不上。他们俩是死对头,对吧?但是,钟会呢,又跟司马氏集团走得特别近。你想一想,相当于敌人的一个阵营里的一个人特别崇拜我。所以,嵇康有一次在那儿打铁,嵇康估计体格比较健壮。打铁知道吗?把铁烧一烧,叮叮当当,提着锤子在敲。然后钟会带了一帮的名人,带着记者,带着比如省长之类的,就过来找嵇康,拜访拜访你,对吧?是不是这样?来了之后,声势浩大的来了,人家现在是当权派。你想嵇康应该什么表现?你要是嵇康你想想你应该是什么表现?你是什么表现?你想象一下嘛,富贵就在此了,对不对?但是这个嵇康这个人啊,跟没看见一样,照样打铁,不管这个。唉,那个家伙,人马来了,结果人家不搭理他。大家伙就觉得无趣,就要走,就要离开。是吧?嵇康这时候说了一句话,或者叫两句话,就问他,他说:“你何所见而来?何所闻而来?”就是你来到这儿你看到什么了、你听到什么了?因为从嵇康的角度,这个人你看得是好像挺尊敬我是吧?没准是对方派来的奸细,想打我小报告,是不是这样?所以呢也胆小啊,人家走的时候就问:“你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来?”你说那个钟会怎么回答?钟会的那个回答就跟佛教的老和尚的谈话有机锋一样。你听一听,就觉得一定是受了佛教这个影响。钟会说:“我见所见而来,我闻所闻而来。”我见了我见到的,我听了我听到的。相当于没有回答,是不是这样?但是呢,你经常会看到,以后如果你读佛教故事,经常会看到佛教故事里有这样的东西。啊,所以呢我认为钟会的回答,它实际上是佛教传入给这些文人带来的影响。是不是这样?
好,我们看下一个。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北方,我们就是干旱少雨,是不是这样?北方我们就是骑马,“哗哗”地在土地上、草原上跑。南方呢,水乡,是吧?杏花春雨江南,是不是这样?所以南方比如说吃的东西呀,南方人的思想呀,性格呀,肯定跟北方的不一样。那么你想,像这个西晋,在什么时候把东吴给灭了?叫统一了。以前不是叫三国鼎立吗?是吧?西晋是完成了一个统一动作的。它什么时候完成的?昂?你问这个就开始我只恨自己没带历史书,是吧?是不是?历史书这个一开卷考试,就把你的脑袋给废了,因为你不去记了,是不是这样?但是我劝你们以后在理科上没有出息,以后要学文科的人,你还是不要去开卷。因为在高中,这些历史又变成闭卷了。就是在初中,哄你那么一下子,实际上对你没有任何好处。你现在要记点儿东西呢,到高中是不是就省着记了?对不对?所以我希望大家还是要记一下。大概是公元280年,大概是这个时间,它把东吴给灭了。灭了之后会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西晋的首都在哪儿?洛阳,它是个政治、文化中心。对不对?东吴的首都在哪儿?南京吧?是不是?啊,然后等它灭了之后,那里面的一些官僚啊知识分子啊,他就有可能往哪跑?往洛阳跑。是不是?就有可能往洛阳跑。所以以前在东吴的那些世家,那些士族,他就有可能往北方跑。比如,像陆机,顾荣,还有一个很厉害的主儿啊,我讲讲这个故事,估计大家要感兴趣。叫季鹰,可能姓张,季鹰,季,四季的季,鹰,老鹰的鹰。这个人呢,他也是南方人。他这个时候,他跑到北方,他要当官。他当官的时候正好赶上什么呢?正好赶上快要爆发“八王之乱”了。有一年秋天,秋风一起,他就想,因为秋天起来,南方人他就开始忙乎什么了?开始想吃大闸蟹了。是不是呀?我们北方人没感觉,吃什么大闸蟹?有什么好吃的?我们就杀一头猪,吃起来不比你那个螃蟹强吗?敲半天就那么一指甲盖儿,对吧?有什么好吃的?哎呀,南方人不行啊,从小就吃这个,喜欢这个,是不是?所以他就想啊,唉呀,这个莼菜呀!莼菜我吃过啊,有一年去杭州西湖玩,觉得那个莼菜牛肉羹确实不错。还有这个鲈鱼啊,唉呀,好吃!你们北方没有!我当什么官呀?就把这个官印送给别人,他自己回家了。我就要吃我家乡的风味,对吧?我为什么要当这个官呢?有什么意思呀?你看看,这个实际上南北方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对不对?没有西晋的统一,你这个人凭什么来北方呀?对不对呀?所以呢,这个统一也会给这些士人带来一些影响。好,这个就是那段历史。虽然是动荡的,但是呢,有这些方面的特点,所以,我感觉依然是有趣的。是不是这样?如果是一个长期的统一的,它就极有可能像一个池塘一样,它没有风,它也没有浪,无风无浪,让你写一篇文章,你怎么写?是不是不好写?只有动荡,有风有浪,你才能够写出来。是不是这样?好,这个是时代有趣啊。
底下呢,我搜了三张图片,可能后边的同学就看不清了。这是曹魏的世系,我简单给大家读一读这个,就是它一共经历了四世,就是四代人,五个皇帝,连最后那个皇帝都算上,四世五帝就结束了,是不是很快就结束了?对吧?你像到两晋时期,这个西晋是三世四帝,三代人四个皇帝,这个朝代就灭了。这个西晋是让谁灭的?表面上应该是让外族,就是匈奴给灭的。这个要记一下啊。匈奴把这个皇帝都给抓走了。你想一想,我们在后代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比如哪个朝代?(生答:“明朝。”)明朝?明朝前面呢?(生答:“宋、宋……”)北宋是吧?是不是?那个徽宗、钦宗,对不对?被人家给挷走了。是吧?这个明朝被清灭了其实也算,只不过皇帝是不是被抓住的不知道,是直接给你攻占了,是吧?西晋是三世四帝,你来听这句话,东晋也是三世,是十一帝,你想一想这个概念,就是三代人换了十一个皇帝,什么概念?那是三代人换了四个皇帝,这就证明什么?皇帝换得太频繁。皇帝换得太频繁为什么?是因为这些大臣权力太大。这个大臣说我说让谁当谁就当,一看你不行,好,立你们家一个,另外一个叔伯兄弟他来当,你就被灭了。那为什么他要扶植这个、把你灭了?一拨一拨的,它是为了权力的争夺。是不是这样?所以,从这个三世十一帝,就这个概念上,就能够证明在东晋,我们一说,什么“王与马,共天下”、“王与马与谢,王谢与马,共天下”,这个是有道理的。你看的是司马氏在当皇帝,实际上他说不上话,能够说上话的是姓王的、姓谢的。是不是这些?所以这个权臣厉害了,也会变成什么?也会导致这个文化的繁盛。有人跟着皇帝走,就是皇帝的思想。有人跟着权臣走,就是权臣的思想。这两个思想可能就会对立,可能就会发生冲突,斗争,是不是这样?那这个就会导致这个发生。再往这儿看,叫十六国兴亡表,因为太小,我在这儿都看不清。但是我们可以看什么呢?看民族——匈奴、汉、巴,什么什么的,这一堆。这个实际上是五胡十六国的具体表现。是吧?它民族多。好,这个时代咱们就讲到这儿了。
啊,说这个作者有趣。我上面打这个太简单。是不是太简单?刘义庆是什么时代的人?(生答:“南朝宋。”)南朝宋,宋齐梁陈那个宋是吧?是不是?你说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吧?是谁?(生答:“刘裕。”)刘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东晋时代的一个大将,一个武将,地方的将领,掌管着北府兵,(北府兵)是一个非常能打的一个部队。他厉害了,实际上他是军阀你知道吗?什么叫军阀?我手里有枪,我说了算,谁都不行,我有枪。你说这个我说了算,一拿枪,谁说了算,你说了算。谁有枪谁说了算。是吧?所以他实际上是把这个东晋给推翻的。所以呢,他(刘义庆)是开国皇帝刘裕的什么人呀?侄子!那上边我不说了啊。我简单的说一下这个人。当官不上劲,三个字叫“无官欲”。无官欲的人,我觉得是有趣的人。你记一下,这上面没有的你也要记一下。“无官欲。”第二个叫“爱文学”,爱好文学。可以这样讲,你比如说王羲之,也当过官,对吧?我们称他“王右军”什么的,他是当官的。但是我们一想王羲之,那实际上个大书法家,对不对?所以无论你当时有多少钱,当多大的官儿,你当时可能显赫,但是在历史上还是要说你这个人在文艺上文学上艺术上有什么成就,这个会传诵千古。你想一想是不是这样?我们谁还记得说王羲之当官做出了什么政绩,很少吧?你一说他就是大书法家,留下什么样的书法作品,对不对?这个也一样。他当过官,并且他当的这个官相当大。只要是在南京这个建筑(立)的政权,它一定把两个地方控制得死死的。哪两个地方?一个是武汉周围的像荆州呀这些地方。谁要是荆州刺史啊,荆州的什么地方长官啊,这个是朝廷很看重你的。再一个就是镇江这个位置。镇江在长江南岸,扬州对面。镇江这个位置,比如我们刚刚说的“北府兵”就驻扎在那个地方,它相当于控制了什么?这个南京的下游。是不是这样?那个荆州,就是武汉那个地方,它相当于控制了南京的上游。所以叫咽喉要道。就像涿州一样,涿州虽然别的咱们不说什么,但是这个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叫什么?最后一道关口,北京的南大门,所以你要进京,在涿州查得是最严的,最后一把了,是不是?你再不查就进京了。是不是这样?所以呢,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爱文学”。第三个字眼叫“集众智”。集,集中;众,众人;智,智慧。“集众智”。我们学的这本书啊,虽然标的是刘义庆,是吧?作者,刘义庆著。是不是?但实际上是刘义庆什么,有钱,有势,他招了一帮子文人,在他手下,我今天我给大家出一个大题目,你们分条的,你们几个人负责什么,你们几个人负责什么,就把这几个人都攒在一起,所以成了这本书。是不是这样?应该是这个样子。所以这本书啊不是一个统一的作者。统一的作者会怎么样?他的思想就单一。我是和尚,我肯定就说儒家(佛家)好啊,是不是?我是儒家的,肯定就说我儒家好啊。是不是这样?你作者多了,他每个人思想不一样。所以咱们叫它什么?它的思想比较驳杂,你看这里边它既有说儒家好的,也有说道家好的,还有说佛家好的。对不对?所以呢,这个实际上是一种什么?我觉得至少是,对你来讲,不会让你洗脑。什么叫洗脑?拿单一的思想,告诉你,没有别的,这个东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就叫洗脑。对吧?说干这个活儿,只挣钱不赔钱,这就叫洗脑。说我这个思想,就是儒家的,就是这一种,那也叫洗脑。所以,我什么都告诉你,你自己去选择,这个不叫洗脑,对不对?就是这样。所以呢,有这三个表现,我认为这个作者也是有趣的。
看下一个,这个《世说新语》的内容有趣。这个呢咱们就结合咱们这本书,给大家说啊。我随便选几个,你可以呢看一看,这个题目是我自己起的。“蓝田吃蛋”!有意思吧?“蓝田”是谁?“蓝田”是个人对吧?“蓝田”吃什么蛋呢?好,那后边就是261页,“忿狷”2,我们找到,翻书啊,261页,你显然没有看到这儿的吧?没有看到这儿啊。那么,我给你时间,五行。(学生读书,我趁机喝了一口水。1分钟,学生看了5行。)看完了吧?大概懂了没有?(生答:“懂了。”)大概懂?那应该恭喜你自己啊,大概都能懂,这很厉害。那么我问你啊,你不是懂吗?这里边有一个字呢是印错了,哪一个字呢?昂?大胆的说,谁举手来说一下。有没有?有一个字是印错了。这个字我们考大家的时候,也有同学写错。所以呢,是融会古今呀,现在人写错,古代人也写错。当然这不是古代人造成的,可能是现代人造成的。第一行中间那个字,“以筋刺之”那个“筋”,“筋”是什么?“筋”是我们手上的什么经脉是吧?是不是?肌腱一类的。你那个怎么会刺鸡蛋呢?这个字应该是哪一个字呢?(学生在底下议论。)筷子的那个方向是对的,但你底下写成“快”跟这个“月”、“力”是不是差得太远了?这个字可能是底下一个“帮助”的“助”,你写一下,竹字头底下一个“帮助”的“助”,“帮助”的“助”是不是跟这个长得特别像?像不像?那个“筯”当什么讲呢?竹字头底下一个“帮助”的“助”当什么讲?这个就叫“筯”,这个意思就是“筷子”。中国人使筷子的对吧?这个……我这个……简单把这个故事说一下。说“王蓝田性急”,就是性子特别急,是个急性子。“尝食鸡子”,“鸡子”就是鸡蛋。有的地方说“鸡子”可能是小鸡。但是(我们这里)是“鸡蛋”。就曾经有一次吃鸡蛋。大家伙儿在一起吃饭,有煮好的鸡蛋,不是炒的,还是带壳的,最好是带壳的。他拿筷子呢,他不是抄,他是捅个窟窿,穿过去,“刺之”,(鸡蛋)上面带着个硬壳,他一刺,刺不到中心,它就偏了。一偏就跑了吧?“不得”,是没有做到。想在那儿戳个窟窿没戳成。“便大怒”,就非常生气。“举以掷地”,直接上手,拿起来,“咣”地扔地上。你说这是什么人吧这个?“咣”扔地上。结果,扔到地上,那个鸡蛋还在地上“秃鲁鲁鲁”地转,哈,还转,这什么意思?人家“啪”地把你扔地上了你还转,他显然觉得更被激怒了。这鸡蛋怎么不老实啊?我把你扔地上了你还转?欸,他就仍下地“以屐齿辗之”,他本来是在干什么呢?席地而跪,我们就叫坐,对吧?可能那个木屐就在旁边放着呢,他“噌”地站起来,穿上木屐,干嘛?冲过去,把这个鸡蛋踩,用脚踩这个鸡蛋,“咣咣”踩两脚。“又不得”,还没踩好,比如你一踩,那木屐上有齿对吧?可能又没踩中,欸,就是“又不得”,“嗔甚”,“嗔”是拿眼睛瞪着,很生气啊。“复于地取……”那个字是通假字,后边那个“内”不要读成“nei4”,要读成“na4”,绞丝旁,同绞丝旁那个(纳),“纳”是什么意思?塞进去,“塞”字。他怎么样?他踩人家是不是也没有踩扁踩烂对吧?欸,他就从地上把那个鸡蛋抓住,塞到嘴里边,塞到嘴里边干嘛?因为带壳的,对吧?他“嘎吧嘎吧”嚼两下,“卟”!吐了。这什么动作这个?我不是为了吃,我就为了出这口恶气!你不让我吃!对吧?这个故事今天讲完了,但是呢有一个余音,在这里王右军出现了。王右军是谁?(生窃窃私语,搞不清楚。)这个太……我刚刚说过,王羲之。欸,王羲之是个书法家呀。王右军(表明他)是个当官的,王右军听说这个故事就笑。他为什么要笑?你记一下,王右军王羲之跟这个王蓝田,王蓝田叫王述,底下有那个夹批,叫《中兴书》,就是刘孝标注的《中兴书》里告诉你了,“述清贵简正”,这个“述”就是王述,王述就叫王蓝田,明白了吗?明白了没有?欸,这俩人是死对头,互相看不上眼。都姓王,但王羲之老家是山东的,琅玡王氏;但王述老家是太原的,叫太原王氏。籍贯不一样,不知道什么事,他们到底是因为什么事就互相不对付,不知道。反正是,我们在这里边提到的王蓝田跟这个王右军,绝对是到一块就掐。就听说这个事了,你想一想,是不是要……别人觉得是个笑话对吧?他就把这看成无能,所以呢你看他底下的评论,“使安期有此性”,“安期”是谁?王安期。王安期是王承,“承”是“承担”的“承”,“承上启下”那个“承”。王承是,那个底下也有个夹批啊,叫“安期,述父也”,安期是谁?王安期是谁?是王蓝田他爹。这明白了吗?你说,我们说,讲的故事是王蓝田的啊,结果他怎么样?他把人家爹拽出来了。他说假使王承有这个性格,那也说不上有什么好讲的,这叫“犹当无一豪可论”,也没什么好夸奖的,没什么,什么玩意儿都没有。“况蓝田乎(邪)?”何况是王蓝田呢?就这个话里面充满了什么?蔑视。就你们王家算什么东西啊?不是我们王家啊,是你们王家算什么东西。是你们太原王家真不是人,就是什么都说不上,对吧?他为什么说这个?同样是一个故事,你可能讲,王蓝田这就是性格问题,没别的,是吧?但他这儿把人家老爹拿出来了,欸,这两家是有……至少王右军跟王蓝田是有仇的,有怨气的。好,这个“蓝田吃蛋”(就说完了)。
再看这个,叫“雪夜访戴”。这个名字不是我起的,是后代好多画家都画这个。我稍微取了一个明朝的啊,明朝的一个画家画的一幅画。不知道你看得清看不清,(指着这幅画)这个就叫“雪夜访戴”。应该这个,前边同学看得差不多。这里有个小船,船里有个人,是吧?远处有楼阁,这是山,有月亮,有树,有江。是吧?那么我们找到这个页码,223页。这个故事相当的有名,相当有名。47,正文一共有几行呀?三行,四行,是吧?翻页加起来是四行,你快速地读一遍,看能读得懂吗。看完了吧?看完了?叫“王子什么”?(生答:“猷(you2)。”)有字典没有?查一下。有人说“you2”,有人说“chou2”,到底是什么?查一下啊。看谁查得快。读什么?(生查过字典后答:“you2。”)就是“you2”?赶紧注上,就是“you2”,y,o,u,二声。那么在这里我们稍微把这个王羲之底下的孩子简单地说一下啊。我们提到的,学过那个叫“王凝之妻也”对吧?王凝之是他次子,二孩子。你简单记,王羲之的第二个孩子,王羲之有七个孩子啊。第二个孩子王凝之。那么我们这儿提到的叫“子猷”对吧?他的正尔八经的名字叫王徽之,徽,安徽的徽,记一下。安徽的徽会写吧?不会写?(那我)写一下吧。(板书“徽”字。)写拼音了?你真有出息。王徽之。欸,你们发生没发生这样的疑问?就是王羲之……(生抢答:“就是他儿子也叫什么之。”)对,发生过这样的疑问没有?我还可以告诉你,他孙子辈也有好几个叫王什么之。我们现在人起名字肯定要避开长辈用的字,对吧?但他们家都(这个说夸张了)得用“之”字。为什么?据一个文学家、哲学家叫陈寅恪的他考证,他说呀,是王羲之他们家啊,不知道是从哪一代开始,特别信那个道教其中的一个支派,什么“五斗米道”,这是道教的一个派别。所以他们这个派别的叫什么,叫派的符号,叫徽号,就得有个“之”字才证明我们是这个的。对吧?比如你像基督教啊,在祷告的时候比如会说“阿门”呐,或者他们一些东西上画着十字啊。就是个符号,是不是这个意思?他们的名字起这个“之”字就是为了表明我们这个信仰。有这么一说。王徽之叫王子qiu2对吧?(学生更正是“you2”)王子you2是吧?猷猷猷猷,王子猷,我也注上,是猷。王子猷是第五个孩子,记一下。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孩子,叫王献之,二王一说书法写得很好,是吧?王羲之,王献之。王献之是他第七个孩子。后边还有几个,咱们不记了啊。那个,是二、五、七。王凝之是二。王徽之,就是王子猷这个,是五。王献之是第七。(学生问是哪个“xian4”。)贡献的献。好,那么我把这个短文简单地捋一遍。说“王子猷居山阴”,山阴作为他们的老家了,他们祖上是山东的,但是跑到东晋的时候就一直在山阴。山阴是现在的绍兴,鲁迅老家。鲁迅活着的时候别人问他“你老家哪儿的”,他一般不说“我是绍兴的”,他说“我是浙江的”。鲁迅为什么不说自己是绍兴的?当时绍兴给人的感觉不好,里边到处出师爷。师爷(类似)坑蒙拐骗这样的人啊,(所以)他不说这个,现在好像无所谓了。绍兴,出黄酒的地方,山阴。“夜大雪”,晚上下了大雪,浙江这个地方下大雪的机会不多,是不是?北方下大雪的机会多。而且广州有时候也下大雪的,对不对啊?这都没准的事啊。“眠觉”,那个字读jue2,一定要记清,觉是“醒来”的意思。就是睡醒了。夜晚下了场大雪呢,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睡醒了。“开室”,就是把门窗打开。一看外边下着雪,我又醒了。把门窗打开,大概不会特别冷,是吧?“命酌酒”,这些人都是什么?富贵之人是吧?底下都有伺侯他的人。就是说,小厮、小童啊,赶紧的,把酒给我烫上,叫“命酌酒”。“四望皎然”,就是往四下里一看,白茫茫一片,是吧?这就叫什么?诗意大发!他不会写诗,他也会有一种诗情涌上心头。他就在这个时间段,这个景色,他要不吟诗一首,他就对不起了自己。是不是这样?大概是这个意思。“因起彷徨”,他就起来呀,来回溜达着走。嗯——我要写一首什么诗呢?想来想去没想出来。正好古人有一首诗是吧?叫“咏左思《招隐诗》”,这个也不算古人了,几乎同时代的啊,左思,叫左太冲。叫“招隐诗”,我们夹批里也有这首诗啊。原诗我们看一下,叫“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什么?yao4,照曜的曜)曜阳林”。总之,哦,你自己写不出来,你还不能读别人的诗吗?只要那个情景符合就可以,对吧?他就把这个诗读了读,一读,因为里边出现一个什么?“杖策招隐士”,是这个“隐士”这俩字又刺激了他,他就想起了谁?我心中的隐士是谁啊?是戴安道啊。就是底下这个,“忽忆戴安道”,戴安道不是突然进到他脑子里的,是他吟左思的那首诗进到他脑子里的。是不是这样?哎哟,戴安道是个隐士啊,不行,“时戴在郯”,这个时候呢,戴安道是在郯溪这个位置,郯溪是一条(河),离山阴有点远啊,总之,坐着船还是可以去的,因为南方的江河湖汊多嘛。是吧?当时这个人在郯溪,这个字读shan4,“即便夜乘小船就之”,“就”是跑到那儿拜访的意思。“就”是“拜访”。这个人就不管不顾,不管是晚上,不管路途遥远,我想到去见这个哥们我就去了。相当于什么?相当于你,哪一天夜里两点,想杨老师了,好,嗬,披挂整齐,这就上十号院去了——让门卫把你截住了。(学生笑)对吧?不能去啊。“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什么叫“经宿方至”?过了一整夜才到,说明路途远。“方”是“才”。一整晚上就在划船了,嘁里咔嚓,哗哗哗哗,你就想这个人累不累啊?(生答:“不累。”)不累,你说得是,因为不是他划的船。他底下有小厮,对吧?哎,一定有伺侯他的人啊。“造门不前而返”,“造门”是“到了门口”,到了他要拜访的那个人戴安道的门口啊,费了大半天的劲,到人家门口了,就连门也不敲,就没进去,就回去了。(学生发出一片嘘声。)你想想,你能这么办吗?你大半夜的,想起见杨老师了,披挂整齐,欸,打车过去,到了十号院门口,门卫还没答理你呢,你扭头回去了。(学生发出一片笑声。)你会这么干吗?不会,是吧,我觉得你不会。又是有评论,“人问其故”,有人啊,问他原因。咋回事儿呢?对不对?后边这句话特别有名,我希望大家背下来。“王曰”,就是王子猷说啊。“吾本(本来)乘兴而行”,我乘着自己有兴趣,来了。“兴尽而返”,我兴趣没了,我就回去了。“何必见戴(安道)呢”,我为什么要见戴安道呢?为什么我一定要见戴安道呢?这表现了什么?这表现了他的什么?一股名士派!有名士的派头。我高兴就去,我不高兴就回,有什么了不起?是不是这样?欸,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往前看刘孝标的这个注,帮助我们去理解。《招隐诗》后边有《中兴书》曰:“徽之任性放达……”就把这四个字记下来就行。为什么他能“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就是他“任性放达”,你总结不出来,别人给你总结出来,把它记一下,好吧?你说这个人这个事有趣没趣?是有趣的,对吧?
我们看第三个。来,我说过这个,就简单说了啊。叫——这是我起的名字——《莼菜鲈鱼》。你上南方了一定要点啊,叫“莼菜牛肉羹”。就点这个,类似我们北方的疙瘩汤。类似啊类似。但是吃的时候,滑爽啊,有口感。这个多少页呢?117页,识鉴10。张季鹰,出现了啊。张季鹰叫张翰,就是这个《文士传》里提到的。你也快点看一看吧,看你能不能看得懂?(学生阅读,趁机再喝一口水。)看完了没有?里面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比如“东曹……(掾)”,那个字读什么?(学生说没查。)没查,我觉得应该读yuan4。好像查过,你也查一下看是不是。掾,是掾吏。(学生查过字典后说“就读yuan4”。)当什么讲?(生答:“古代属官……”)属官,就是……比如说在咱们学校吧,校长是老大,底下的主任就叫掾,它是属官,就这个意思。后边有菰菜羹(geng1),那个geng1。鲈鱼脍(kuai4),那个字读kuai4,脍炙人口的脍。对吧?还有什么不认识呀?“羁(ji1)”,羁本意是马笼头。那个马笼头是不是把马给束缚住了?在这儿就是“束缚”的意思。宦(huan4)。“以要名爵”的“要”是个通假字,通“邀请”的“邀”。记一下。“以要名爵”的“要”不要读成yao4,是通“邀请”的“邀”。“遂命驾便归”,“命驾”就是坐上车子。张季鹰(后边)第四个字(辟)可以读成bi4,这是古代的一种选官的制度,就是皇帝委派你,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这叫辟。“张季鹰”,底下说叫张翰,字季鹰,这个是南方人啊。他被征召为齐王的东曹掾。齐王,八王之乱之一。赵王叫司马什么?赵王叫什么?司马伦。是吧?齐王是司马冏。他是司马家的不当皇帝的那些王底下的属官——叫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在洛阳,他看到秋风起来了,刮秋风,刮西北风了。“因思”,欸,于是,“因”是“于是”,于是就想念吴中,吴中理解成他老家,家乡。老家的菰菜羹,就是这个莼菜,莼菜羹。鲈鱼脍,就把鲈鱼切细了。是吧?比如苏州的“松鼠什么”?“松鼠桂鱼”是吧?名菜。是吧?你到西湖你得吃什么?醋鱼,西湖醋鱼,对吧?这是名菜。(生有答“臭桂鱼”的。)“臭桂鱼”那是安徽的,不是一个地儿。对吧?南方做菜做得特别精细,这个地方,“脍”是切得很细的那个肉片。对吧?这个叫“脍”。他一想这个,那家伙主要是想念家乡,想念家乡以想念家乡小吃为什么?为借辞、为借口啊。他自己给自己戴了一个大帽子,叫“人生贵得适意尔”。他说人生啊,贵就贵在怎么样?咱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适意,就是符合自己的心意。我觉得你像那个谁啊,那个叫梁启超的,在初三有篇文章,叫有关职业的(《敬业与乐业》),他说有些人就是想不开,不喜欢这个工作吧,满含着怨言,对不对?还不能不干,这何苦呢?是不是?就跟你一样,你上学吧,他不想上,不想上又不能不上,一天到晚头疼得,那你图什么呢?对不对?像这样的人,梁启超就说,是专门跟自己作对。你是不是跟自己作对?所以你要怎么样?把这个心意摆过来,对不对?摆过来,摆正了就好了。他自己戴了个大帽子,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他反思我自己,我现在不适意,那北方吃的什么东西,对吧?猪食!是不是?吃的东西我吃不惯。我为什么要在千里之外当官,去邀一些名声呢?去争取些功名利禄呢?我不要这个了,我要回老家,我要吃我的家乡菜。就这么个意思。于是,就怎么样?坐上车回去了。表面上是这个事,但,后边有一个补充的事,“俄而”,就是不久。“齐王败”,在这个八王之乱里边,有人起来了,也有被人打趴了,对不对?他就败了,败了就要怎么样?正常手续是你败了,手下的人都得死,是不是?是一窝一窝灭的。因为他早已离开了,因为他早已回去了,回去吃家乡菜去了,所以就灭不到他头上吧。所以他就相当于逃命成功,可不可以这样讲?所以后边有句话,“时人皆谓为见机”,当时的人都说他这个事啊,那真是见机行事,真是有远见。你看,本来是个吃货,把自己标榜成一个什么?一个聪明人,是不是啊?能够见机行事啊。这个“莼菜鲈鱼”,其实这个故事也非常有名。
看《门题凤字》,这也是我起的名字,一看就没水平,是吧?什么“门题凤字”?226(页),简傲4。我把226找到,找到了吧?正文1、2、3、4(行),也不长,也就4行,你快速地读一下。(学生阅读,我又趁机喝水,水已经不多。站起来看了一下学生。)读完了没有?读完了,这个故事读懂了吗?(学生答:“没有。”)没有读懂?那就听我讲吧。好,嵇康这个人不用说了,是吧?嵇康这个人就是被司马氏家给杀了,应该是让司马昭,啊,这些人给杀的啊。“……与吕安善”,吕安,是一个人,你要记一下,是他的朋友。“善”,就是俩人关系好,叫“善”。就是嵇康与吕安这俩人是好朋友。它好到哪儿?后边这句话简直是给它加了个注脚。叫“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就是这两个人只要想见对方了,只要想到,有这个念头,即使是一千里,坐上车“哗啦哗啦”就过去,找去了。这就叫“每一相思,千里命驾”。两个大男人啊!只要一想到对方,什么也不管,坐上车“哗哗”地跑一千里,我见见你,说个话,然后再回来。关系好不好?(生答:“好。”)真的是好。欸,铁哥们,是不是这样?一定是这样的。“安后来”,就是古代那个信息不畅。就是说,我要去见你了啊,你在家等着,你有什么事先放一放,因为古代没这个手机之类的。是不是?结果呢,你是这个,吕安是去见嵇康了,对不对?但嵇康可能不知道,所以“安后来,值康不在”,他是后来才来的。“值”,赶上。记一下。赶上,适逢。就是正好赶上嵇康他不在家。你走了一千里路来,人家也没在家。他不如那个王子猷对吧?王子猷:我就不管你在不在家,我这时候没那个兴趣了,我扭头就走。对吧?这个呢是,正好赶上嵇康不在。嵇喜在,嵇喜是谁?嵇康的哥。嵇喜是嵇康的哥,这是第三个人物,你要记一下啊。嵇喜是什么玩意儿呢?你听我用这个词儿“玩意儿”就知道他不是个好人。对吧?他不是个好人,他跟嵇康、吕安也相当于是个对头。但是呢,在那个时候吧,这个嵇喜还想怎么样?想结交这帮人。所以叫“喜出户延之”,就是嵇喜啊,出了门,“延”是邀请,邀请,欸,你来吧,康不在,就是我弟弟不在,但我在,来来来,对不对?来来来,咱们聊一聊。是这个意思吧?哎嘿,结果呢,人家给他一个什么?(生答:“闭门羹。”)这不能叫“闭门羹”了,给他一个摆手的姿势。算了吧,不入。就没有进家门。没进家门你就走呗,随手带着毛笔,带着墨,“题门上作'凤’字而去”,拿出毛笔,蘸点墨,在人家门上写了“凤”,凤凰的凤,写了这个字而去。“去”当什么讲?(生答:“走了。”)我得杀了你啊,当什么讲?(生答:“离开。”)欸,离开!这是标准解释啊。人就没进去,主人说,来吧,进来聊一会儿。不进去,拿毛笔在门上写一个“凤”字。其实,这个这个后边说“喜不觉”,其实在“喜不觉”前边应该有这样一个细节。他虽然没给我说话,但是在门上给我写了个“凤”字!“凤”是什么?我们都说“龙凤龙凤”,都是什么?都是珍禽异兽,都是好的,是不是?这时嵇喜应该感到很自豪。在这里面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对不对?所以说,“喜不觉”,后边有啊,这里补着呢,“犹以为欣故作”,还以为是他高兴然后表扬我的呢。结果后边一句话就露馅了——“'凤’字,凡鸟也”。我把这个繁体字给大家摆出来。凤,底下就是个鸟字,里边这是个鸟没问题吧?风字框加上这一横就是平凡的凡。这是对这个字的一种解释啊,但是造字可能不是这个意思,对吧?造字不是这个意思啊,但是就把这个字解释成这样。我给你题一个“凤”字,实际上就告诉你,你是一只凡鸟。凡鸟是什么?很平凡的家伙,你让我进去跟你拉家常?我嫌掉价儿,我不去!你是个凡鸟!不答理你。对吧?实际上是谁?是吕安看不起嵇喜这样的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有没有个性?相当有个性,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是吧?我曲里拐弯也得把你骂喽。这样的人,啊。好,繁体的“凤”字由“凡”和“鸟”组成,就是这么来的。啊。
好,底下给大家提一些这个,读这本书的建议。这个叫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就是掰开了揉碎了去读,叫一字不可放过。泛读就是快速地浏览,这个你可以一目十行。但是什么该精读?什么该泛读?还回到我们的主旨上,叫凭兴趣,凭兴趣。你有兴趣感兴趣,你就实实在在钻研一下。你没兴趣,没兴趣就轻轻放过,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你不要跟我说,我全无兴趣。这样就糟糕了,是吧?我们大家都在谈论这个的时候,你置身事外,那是你全无兴趣造成的,对吧?还是要钻进去,挖出其中一点,你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到底怎么回事,慢慢地,其实就感兴趣了。第二个,要读魏晋专门的历史。就是你的历史课本呢,已经不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它只是一个通史,大面上的东西。需要去读专门论述魏晋历史的书。汪老师给大家说过,他说呀,我给你讲了历史,或者我在这儿给你提个建议,你读了魏晋历史,相当于你是一览众山小,从山上往下看风景,是不是这样?这个就把山的大小、走势、相互关系看清楚了,对吧?但是我要在这儿要说,语文老师还要说什么呢?你既要在山顶上看,你还要走到山底下山谷里去看,要看什么?花花草草,要看溪流,是不是这样?你光在上面看,山是什么走势你看得清楚,可是花是什么花?什么颜色?有什么香味?你不知道。必须再走下来,沉浸到咱们的这个《世说新语》文本里面去,你才能知道,什么花是什么样的色香味,是不是呀?所以语文老师要强调,要走下来啊,要走下来。第三,要还原人物的本来姓名。这个古人爱用字(就是姓名用字的字)、籍贯、官职等他去称呼人。比如说王右军,右军是官职,对吧?王蓝田,蓝田也是个……爵位,蓝田侯。对吧?王安丰、安期,这可能都是字。安丰是侯,安丰是侯爵。安期是字,就是我们刚刚说的王承。是吧?这时候呢,你一定要搞清楚他们。对于咱们来讲,就是他姓什么叫什么,你就得写到这儿就行了,旁批,写上。王蓝田你不要说王蓝田,你写成王述。明白我的意思吗?就这样,就可以了啊。比如,我举个例子,王安丰,它应该指的是王戎,王安丰是王戎。谢太傅,我们课本上有,他叫谢安,对不对?桓宣武,是桓温,是东晋的一个大将,非常有名。他的儿子桓玄,是造了反。他其实是为造反做了准备。王夷甫,是王衍啊,说夷甫夷甫的,是指的王衍。王右军,这是王羲之,对吧?一定要还原,不还原你会觉得(乱)。第四,要连缀故事。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这个书,它是按照他编书的那个(标准去编的)。人物呀,它分散着。你呢,可以选定一个人,把零散分布于《世说新语》别处的这个故事,你把它收集到一起,做一个专人的传记,可以做到吧?比如我说,谢安,你在这部书里面只要提到谢安,讲谢安的故事或者谢太傅的故事,你都把它们集中到一块。这就是一个不小的功劳,对吧?你也可以扩大化,比如把王家的故事攒到一起。王家的故事,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家很厉害啊!他们山东琅玡王氏,是吧?我们提到最祖上的那个人,就是王祥,就是在“德行”里边讲的那个对他后母非常孝顺的那个人,是吧?一直到王羲之的后代,这个都是一脉相承的。只要山东琅玡王氏的故事,也可以集中到一起。是吧?我见过一个王氏的世系表,就像一个家谱一样,真的是密密麻麻的。每一个人在他的家谱上都有一个位置。你在这个人上再给他有故事。就值,就整通了。欸,第五个,要大胆的质疑。就是我们读书啊,要多动脑。既要勤查字典,这是最基本的功夫。勤看注释,这个注释就是刘孝标的这个注。当然你也可以参考其它本子有注释的书。又要大胆地质疑,提出自己的意见。好,我们举个例子,光说不行啊。我们翻到79页,文学第4。按说,这个应该是咱们应该读过的,因为到目前105页,你应该读到这儿了。是不是这样?88,“袁虎少贫”,这个字应该读shao4,就是他家里穷,小的时候他家里很穷。“尝为人佣载运租”,他这个类似开出租车的,在南方就是划船呗,给人运东西。是这个事吧?“谢镇西……”就需要你还原,还原成什么?谢镇西是谁啊?就是谢尚。谢尚是谢安的堂兄,是他们一家的,只不过不是他……是他伯伯家的。叫谢尚,高尚的尚。“经船行”,他就是坐着船从袁虎的旁边经过。因为谢尚在这个地方他是长官,他是老大,人家坐船来回走相当于什么?微服私访,是不是这样?我要把我这个地方看一看啊。“其夜清风朗月”,风刮得很轻,啊,这个夜色、月亮又十分明亮。“闻江渚间估客船上”,估客船就是出租船上,“江渚”,江是江,渚是江里边的小片陆地,总之你翻译成江上就行了。听见江上这个出租船上竟然有吟诵诗的声音。你可以想一想,我们这个开出租车的司机他要在旁边拉活儿的时候,他干什么?他在那儿念李白的诗吗?他在干嘛?他无非是在那儿看着段子是吧,甚至连新闻都不听,对不对?几乎不干正事。“甚有情致”,就是特别有情趣。有情趣,有什么?有风味,我们可以这么说。“所诵五言”,就是他读的这个五言诗。“又其所未尝闻”,其是指的谢尚,又是我没有听说过的。当地的长官我没有听说你这首诗。“叹美不能已”,“不能已”就是不停,已是停止。就是特别地觉得这个事好,你看,一个开出租的,在念诗,这个诗我没有听说过。就特别佩服这个人。是不是这样?你佩服了怎么办?他是个底层人,他就想见识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至少是这样的,好。后面出现问题了,“即遣委曲讯问”,委曲,你一定会有怀疑,这是个什么问题?什么叫委曲?你去查所有的版本,所有的词典,它不会告诉你这个委曲是什么。只有一个最接近的一个解释是,叫“手谕、手札”,意思就是什么?我拿一张纸把我要问的问题写到纸上,就这个纸,我要问你的问题,这个就叫手谕,明白吗?蒋介石爱干这个事,他底下的这个部队,谁要不合他的意思了,他就立马弄一个手谕送给你,给我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我让你坚守武汉,你跑喽?对吧?你要回答这个问题。这是最接近的,但是我们跟前面一个动词“遣”字放到一块就无法解释。你必须得去把这个弄通。在这儿产生怀疑,他怎么会派遣一个手谕去讯问袁虎这个人呢?所以,委曲解释成手谕是不对的,或者至少是不准确的。那解释成什么比较好呢?(生答:“拿手谕的人。”)对了,拿手谕的这个人,他要派一个人去,他拿着他这个手谕对吧?也就是说他的特派员。欸,这个遣,派;遣,派遣特派员,这个就通了。所以委曲要理解成一个人,绝不是一个物。明白这个意思吗?好,这个就叫质疑。你不质疑,这个都是稀里糊涂的。你稀里糊涂读书其实还不如不读书呢。你读什么读?越读越糊涂。对吧?所以,我希望大家呢大胆地提问,不要害怕,啊。即使这个疑问是错的也没有关系。就是派了个人拿着手谕去问他,你怎么回事?“乃是”,这就问出来了,乃是,就是,“袁”,就是前边袁虎,“自咏其所作《咏史诗》”,他为什么没听说过?是人家自个写的,是人家出租车司机自个写的,对吧?人家自个写的自个读,还读得特别好,让长官都觉得好,“因此相邀”,就把这个出租车司机叫过来,是吧?唉呀,开什么出租嘛?你这么有才能,来来来,我给你安排个活儿。是不是这样?所以呢,“大相赏得”,就是特别欣赏他,对吧?最后还真的让这个袁虎呢,袁虎叫袁宏啊,真的给他安排了个官职。在后来的故事中还会提到。我在这里先埋个伏笔啊,先放这儿。总之呢,我们要有这个态度——大胆地质疑。
看,我读《世说新语》的发现。这个实际上也是质疑出来的。比如前四门。我们知道它分门别类,全书分多少门?36。所谓门,就是前边目录的,什么卷三卷四,对不对?也不是卷啊,是后边的第36,是这个。是不是36啊?这就叫门。不是卷啊,我刚才说错了。你现在(看)前四门,就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不是这四个?它为什么这么排列?它为什么不鼓捣成“言语”、“德行”、“文学”、“政事”?你记一下,回去查一下啊。这个实际上是儒家的顺序。因为这个什么《论语》里边,《论语·先进》里边有这样的一句话,你查一下啊。“先进”,就是说你是先进的你是落后的那个先进。它“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跟着我来到这个地方的,陈和蔡这个地方的,这些人都不行。“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这些是我“德行”门里边的佼佼者。“言语,宰我、子贡”,这俩人,在言语方面(是)佼佼者。“政事,冉有、季路”,这俩人政事方面 (佼佼者)。“文学,子游、子夏”。实际上是孔子他按这个顺序一说,我在这四个方面,我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对吧?所以这个书,就开始怎么样?就按这个顺序排。你光从这儿看,你说这本书它含不含有儒家的思想?它含有啊,它不含有它干嘛这么排列?是不是这样?第二个,本书中的“箸”字,带竹字头的这个“箸”字当“筷子”讲啊,绝大部分是印错了,应该是草字头的这个“著”。草字头的这个“著”字反而要读成zhuo2,“穿著打扮”的“著”字。我们随便翻啊,前后都有。随便翻,你翻到第2页,在第6,正文的第三行,“长文尚小,载箸车中”,改成草字头的。第6——第2页,第6,第6个故事,正文第三行中间,有没有?找到了吗?“长文尚小,载……”那不是个竹字头的吗?错了,应该是草字头的。对,载著山中,不是,车中。最后一行,“坐箸膝前”,也是“著”,它不可能是“箸”,“箸”是“筷子”。你坐根筷子到了膝盖前干什么呀?扎不死你。是不是?你横着坐也不行啊,筷子是让你坐的?对不对?文中还有啊,一堆一堆的。所以呢,这个应该是审校不严造成的。第三,这个《世说新语》我看到现在,没有发现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啊,对不对?但是没有他的事迹。为什么?有他曾祖父的事迹,曾祖父叫陶侃,有他的事迹。但没他的事迹,原因是什么呢?是吧?我觉得可能是什么?可能就是什么人能够进入编者的眼里。因为陶渊明社会地位太低,不跟这些人(编者)交往,所以就没有什么言论、事迹被他们收进去。时代还是这个时代啊,他是属于东晋的,无非是东晋末期,东晋末期你怎么也比刘义庆早啊。是不是比这个作者要早?是该收进去但是没有收进去。那么,可能是社会地位的问题啊。
还有一点时间,咱们把第一部分,那个“德行”里边出现的一些小问题给大家一起说一下,相当于再作一个订正吧。这个第3页,第10,最后一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找到“雍熙”了吗?“雍熙”解释成“和乐”,“和”,和平的和;“乐”,欢乐的乐。“和乐”。
第5页,第15上边这一则,在夹批的第一行,“祥后母庭中有李,始结子,使祥昼视鸟雀,夜则什么(趍)鼠?”那个字(趍),同“趋”,趋势的趋。写一下啊,同这个字。(板书)它先同这个字,然后这个字再理解成“驱赶”就行了。那晚上你去什么?把老鼠赶跑了,对吧?老鼠也有可能去上树偷李子吃啊。
那么底下15则,也是夹批第一行,“文王讳昭”,就是司马什么?司马昭。是吧?“宣帝第二子也”,宣帝是谁?就是司马懿,你记一下。“懿”字不会写是吧?写拼音吧,下来再查。(生笑)特别难写啊,是那个繁……就是我们写那个壹、贰、叁、肆,会计写的那个壹。战士的士,秃宝盖儿,一横,底下一个豆,然后右边是次序的次底下一个心。(学生说:“抽噎的噎的右半边。”)对,抽噎的噎的右半边。想到了吧?然后再往右边写次,是个次品的那个次,说得不好啊。是次序的次,对吧?底下一个心。司马懿这个人非常著名啊,叫宣帝。然后底下一行,“兖州刺史王昶”,记一下,“兖”,山东的,当然在东晋要说兖州可能不是正尔八经的山东的兖州,它可能是往南也照样鼓捣了一个兖州出来。那个永日叫chang3,c、h、a、n、g,三声。
16注释,这个问题严重了啊。16注释,夹批。不叫16注释,16则故事,那个夹批倒数第三行后边,后边,“所知王浚冲在襄城”,知道吗?看到了吗?那个“浚”字竟然印错了。它不是“浚”字,就是王戎他叫王什么冲。明白吗?这个字应该写成这个字,后边还有错啊。(板书“濬”。)这个字,睿智的睿加上三点水,我们也读rui4。濬冲是王戎。别的版本我看到还有人写成“溶”的,胡写八写的啊,乱写一气。大概这个字难道,就是电脑里边,我们现在输入法打不出来这个字?有可能是因为这个,是吧?有可能是因为这个产生的啊。然后这个,叫什么?也是这个夹批,倒数第二行,看后边,《文章叙录》曰:“康以魏长乐亭主婿迁郎中”,这句话很有意思。什么意思?“康”是嵇康,“以”是凭借,“魏”当然是曹魏政权了,它有一个叫长乐亭主,是长乐亭公主,就是曹家的人家女儿。明白吗?人家女儿,王、皇帝的女儿是不是公主呀?相当于嵇康娶了皇帝的女儿。相当于啊,明白了吗?明白为什么嵇康,跟那个叫阮籍其实地位是相当的,对吧?为什么阮籍没死嵇康死了?因为嵇康是曹家的亲戚,是他们家的女婿,明白了没有?所以他在司马氏上台的时候,他就必须死,实际上是权力争斗的结果。看最后一行,“拜中散大夫”,这个中散大夫,这是谁呀?是不是嵇康啊?所以嵇康又被称谓“嵇中散”。中散是个官职名字。
然后翻页,在第6页夹批的第一行,那个字是不是错了?什么诸公赞曰:戎字濬冲。它又写成了浚冲,不对。这个王戎多厉害呢?我们看,这个往后,第二行,“累迁荆州刺史”,我说过荆州相当的厉害,你要能够当荆州的刺史,这个皇帝对你是多么重视!相当地重视!后“以平吴功”,“以”是因为,因为他平定了,就是收复了、解决了东吴。它不是西晋统一了东吴吗?灭了东吴是吧?欸,就是王戎在这里出了力了,所以呢把他封为安丰侯。所以我们说王安丰是谁?王戎,明白了吗?就是指他,那个字你改一下。
然后第19,19故事,正文的第一行,“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太保是王祥,就是“卧冰求鲤”那个大孝子王祥。写上。
第20就该考你了,第20则上来告诉你“王安丰遭艰”,王安丰是谁?知道吗?王戎。什么叫“遭艰”?只要说到“艰”、“遭艰”、“丁艰”这一类的,就是指他父母一方死去了。在古代有一个礼仪,叫什么呢?你当官了,但是你父母一方死了,你就不要当官了,你要回家守孝三年。你不能当官了,明白这个意思吗?所以古代对于这个礼还是非常重视的啊。看同一行后边,叫“裴令往吊之”,“裴令”就是中书令,“裴令”是谁啊?裴楷,楷书的楷。你看底下正文第二行,正文是不是又印错了?是不是又印错了?“什么冲必不免灭性之讥”?什么冲?这个字是不是错了?是不是该改成“濬冲”了?对吧?你这些不仔细你都放过去了啊。
第7页,第一行,后边,“相率致赙数百万”,赙,这个字读fu4,赙是个贝字旁,你想想跟什么有关系?钱。那这什么钱呀?就是谁家死了,你给人家上的礼。这个礼就叫赙。明白吗?所以我们简单理解,叫丧仪,仪,仪表的仪。丧仪。你给人家上的礼,就叫赙啊。
第8页,第26,正文的最后一行,“百里奚亦何必轻于五什么(羖)之皮邪”?我们查过,gu3,黑色的公羊读gu3。然后后边,《楚国先贤传》,就是夹批的那个内容,有一个字错了,你要不看别的版本你发现不了它的错,谁能知道这个错?所以你要看不同的版本,看的版本多了你就知道谁对啊。“百里奚字凡伯”,这个“凡”字印错了,这个谁知道啊?我问你你知道吗?你不知道,对吧?这个是“水井”的“井”,字“井伯”。“凡伯”,我一听就觉得不爽。哪有把自己往那个最不行的份儿上说的?比如我们说“凡鸟”,我字“凡鸟”,开玩笑,你说“字凤”这多好听,是吧?“字凡鸟”这个事是不对的啊,所以呢,这个是“水井”的“井”啊,改一下。
27,正文的倒数第二行,开头的那个字,“什么(卒)至”?找到了吧?好像是“兵卒”的“卒”对吧?但不要读成zu2,要读成cu4,c、u,四声,它是通假字,通加一个反犬旁的那个字(猝)。对,“猝死”的那个“猝”。“猝”当什么讲?突然。叫“突然到了”,“突然来了”,这叫“卒至”。
好,那个第9页,29,正文第一个人,咱们要搞清楚是谁。“王长豫为人谨顺”,我讲过这个故事,长豫是谁?王悦。王悦又是谁?后边写着呢,“丞相导长子也”,王导的长子,大孩子。是不是这样?非常好啊。
30,上来人名叫“桓常侍”,是吧?你记一下,姓桓的人也是个大户人家,不但有王谢,是吧?还有姓桓的,像桓温,桓玄,还有这个桓常侍,桓彝。你先注上音吧。这个字特别难写,是吧?桓彝,因为什么?因为底下那个夹批的,那个第一行是不是有啊?《桓彝别传》曰:“彝字茂伦。”那个“彝”字你看会写吗?上边“互相”的“互”去掉最上面那一横,然后再写米,然后再写“系”字再去掉上面那一横撇对吧?底下一个草字底,就那么难写啊。这字读yi2。
好,翻页,第10页,第31,开头这个人,“庾公乘马有的卢”,那个字(词)di2lu2,你要记一下。“庾公”的“庾”你也要注一下,y、u,三声,yu3。庾公是谁啊?庾亮,不用说,后边写着啊,所以夹批是不是有帮助啊?欸,它就还原这个人名了。啊,庾亮。
33,第一行,夹批,最后那个字,就是谁啊?就是在讲谁呀?讲这个“谢奕”,谢奕是谁?我们学过呀,谢无奕。就是说,说那个谁,叫谢道韫的,是吧?谢道韫是谁啊?唉,“无奕女”。无奕就是谢奕,就是谢无奕。是吧?欸,谢安又出现了。谢安是个大丞相是吧?是不是?谢安上边有两个哥,谢奕是老大。谢据是老二,据,根据的据,是老二。他是老三,丞相是老三,记一下啊。他底下还有三个弟。这三个弟非常好记,叫万、石、铁。老四叫谢万,就是千万的万。老五是石,石头的石。老六叫铁,铁疙瘩,钢铁的铁,你记一下。奕、据、安、万、石、铁。记下来了吗?欸,咱们三个三个记,根据的据,提手旁加一个居住的居。奕、据、安,记下来了吗?万、石、铁。多好记!谢安这个字也特别好玩,谢安,字安石。我的天呐, 好神奇啊,哪个朝出了一个人叫什么?王安石。对吧?谢安的家肯定是在南京吧?王安石退休了也住在南京,就是这么巧!王安石就住在谢安那个宅子里边。(学生发出惊叹。)据说,那儿有一个土墩子还是什么墩子,我记不清了,欸,真的是,上边就写着几个字啊,叫“谢安石墩”。就因为这个,王安石就写了一首诗(《谢公墩》:我名公字偶然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谢公陈迹自难追,山月淮云只往时。一去可怜终不返,暮年垂泪对桓伊。),那个原诗我记不住了,大概意思是这个啊:他说呀,我的名跟你的字一样,你的“墩”让我给占有了。你说世界怎么这么巧啊?结果写了一首表达了这么个意思。好神奇,对吧?你不读书你不知道这个世界有这么神奇。啊,所以,一定要多读书。好,这个33,刚才说的这个字,最后那个字,“父什么(裒)”?你注上音,你看那个字你肯定不认识,一点一横,然后一个臼,底下一个衣字底。这个字读pou2,p、o、u,二声。好,然后正文的第三行,也是字错了啊,“七、八岁……”把那个竹字头改成草字头吧。后面那个布,绞丝旁那个字读ku4。
好了,我们快点说啊,11页,第35故事,第一行,“临终绵惙”,那个字(惙)读chuo4,c、h、u、o,四声,绵惙是病势危急的意思。
然后12页,最后一行,就是夹批的那个注释,找到了吗?看后边,“觊亦以率易才悟着称”,这儿它反而写成“衣着”的“着”了,这个不对,把它改成草字头底下一个者,著称,“著名”的“著”,对吧?这个应该改一下啊。
然后13页,第42上边,上边那则故事,就是41最后一行正文,“时论以此多之”,那个“多”,你写一下,那个当“表扬、赞许”讲啊。没找到?找到了吧。
最后一个问题啊,14页,46,就是最底下的,第一行,第一行有个断句断得稍微有问题。我们看第二句,“豫蒙眷接”,在这儿加一个句号。后边“烈宗山陵”改成逗号就完事了。明白了吗?
那么,最后一句话,看这是什么?(展示橄榄图片,生答:“枣儿。”)不对,就知道你是北方人,南方的橄榄。橄榄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东西放到嘴里,越嚼越有滋味。我最后给你打个比方,就是《世说新语》啊,它就像橄榄一样,你放到嘴里使劲嚼,越嚼越有味了。最后俩字——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