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印象(八)昭化古城
嘉陵江边的昭化古城是剑门蜀道上的重要遗存,古称葭萌,城内古迹众多,三国名相费祎的墓就在城中,是迄今为止全国三国文化资源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
曾经在大学期间,我作过一个三国主题线路游的想法,从成都出发,经广元到汉中,再返阆中回成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那年遇上非典,封闭校园,哪里也去不了,尽管论文早已作好,工作单位已定,只好憋在寝室看TVB。话扯远了,在规划的线路上,昭化古城是一个重点,因为当年没来成,耿耿于怀多年,2014年的时候,和朋友一家到广元玩,当然要选择到昭化古城拜谒费祎墓。今年中秋,带父母去昭化古城转转,又看到一段汉长城,特别兴奋。正好过节,买了一只泥巴封着的叫花鸡和当地特产昭化豆腐干,后来父母评价,豆腐干不错。
古城不大,可看点不少,值得一转。
说个好笑的事情,上一次来时也请了讲解,她怕我们不认识“葭”,说就是“蒹葭苍苍”的葭,然后,记忆就这么搞笑,第一次念成jianmeng,后来就老说错,这一次才总算改过来。
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备到葭萌以后,察看地势,果然如张松所献地图,"此城两江汇合,绕城东去;金牛古道,穿城而过;剑门雄关,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虽属"弹丸之城,却有金汤之固",实属战略要地,就此驻兵,操练兵马,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乘曹操进攻东吴之机,采纳庞统意见,以帮助东吴为由,掉头离开葭萌,出剑阁西下,攻取成都,迫使刘璋拱手投降,为蜀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王国,自已登基作了昭烈皇帝。此时的刘备,不忘发迹的老根据地葭萌,亲自从当时流行的吉祥"汉祚永寿"(祚,意为君王的位置)中,取首尾二字,将葭萌改为汉寿县。寄托了他希望自己开创的汉室江山,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寿的美好愿望。因而有"蜀汉兴,葭萌起"之说。
说个好笑的事情,上一次来时也请了讲解,她怕我们不认识“葭”,说就是“蒹葭苍苍”的葭,然后,记忆就这么搞笑,第一次念成jianmeng,后来就老说错,这一次才总算改过来。
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白龙江、嘉陵江在此交汇,形成了一个直径约5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自然山水太极图,古城则位于山水太极阳极鱼眼之处。
说昭化是"巴蜀第一县",是因为昭化古城是中国古代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昭化古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一座中国建制的活化石之城。昭化古城由奴隶制时期的苴侯国都邑到秦汉、三国时蜀汉的重要郡县,到唐、宋、元、明、清川蜀古驿道上的重要郡县,再到民国,新中国的昭化县,1953年至今改为昭化镇,在同一地方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不断的建置历史,全国甚为罕见。
说它是“蜀国第二都”,是相对成都而言,蜀汉政权建立后,汉寿城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军需物资转运基地和指挥中心。诸葛亮从建兴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延熙十九年(公元252年)费祎受命在汉寿开设丞相府(相对于说费祎在昭化办公),继蒋婉之后掌管蜀国军政大事。
253年,费祎酒醉被曹魏降将郭循所害,死后葬于汉寿(今昭化)。费祎被害后,姜维继掌蜀国军事大权,但是九伐中原而无果。景元四年冬(《三国志.钟会传》),魏国分三路大军向蜀汉进攻。姜维败退致剑门关,想凭借剑门关天险拒敌,加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与葭萌原守将胡济、关索等共同死守汉寿(昭化)。与此同时,魏将钟会又在桔柏渡摆开阵势,企图渡过嘉陵江,夺取汉寿城。两军进行了多次鏖战,关索夫人鲍三娘就战死在此战中,死后葬于昭化城北郊,鲍三娘墓保存至今。古建筑专家,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罗哲文,2004年到昭化考察时激动地指出:"昭化古城特别众多的三国遗址,突出展示了三国蜀汉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研究蜀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要例证,十分珍贵"。
253年,费祎酒醉被曹魏降将郭循所害,死后葬于汉寿(今昭化)。费祎被害后,姜维继掌蜀国军事大权,但是九伐中原而无果。景元四年冬(《三国志.钟会传》),魏国分三路大军向蜀汉进攻。姜维败退致剑门关,想凭借剑门关天险拒敌,加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与葭萌原守将胡济、关索等共同死守汉寿(昭化)。与此同时,魏将钟会又在桔柏渡摆开阵势,企图渡过嘉陵江,夺取汉寿城。两军进行了多次鏖战,关索夫人鲍三娘就战死在此战中,死后葬于昭化城北郊,鲍三娘墓保存至今。古建筑专家,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罗哲文,2004年到昭化考察时激动地指出:"昭化古城特别众多的三国遗址,突出展示了三国蜀汉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研究蜀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要例证,十分珍贵"。
敬侯祠,即费祎墓祠,始建时间已无史料可考,但明代规模宏大至盛,有神道、牌坊、碑亭、祠堂、草堂等建筑,后毁于文革,仅存墓冢,2008年原样修复。
昭化县署,始建于唐,曾多次毁于战乱,明洪武八年和清道光三年曾两次复建,毁于文革,于2008年重建。县署落址城内最高处,象征权力至高无上。
丁宫保捐廉置产免昭化夫马摊派碑。丁建业,又名丁必荣,于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任昭化县令,见过往人员苦于夫马开销,便捐廉疏困却力不从心。其孙(一说是其子)丁宝桢(死后被追赠太子太保,人称丁宫保,川菜"'宫保肉丁"就与他有关)光绪二年任四川总督,续遂祖父遗愿,永免昭化夫马摊派,并捐银置田以所得租金本息专支其费。昭化县署特制章程刻碑以志。据说在古城西门外,与费祎墓紧相为邻还有一座"丁公祠",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举行丁公祠会。还传说丁宝桢就出生在这里,据说他的奶娘就是现在宝轮乡梨树村的人。
夫马局设立于1862年(同治元年),本来是为了应付紧急军情,临时设立的类似于“兵站”性质的军事后勤保障系统。后来战事结束,兵勇遣散,但各厅州县的夫马局仍然存在,不过专供因公往来过境人员的开支。后来一些省级办事人员总是借着各种出差机会,到各地厅州县走动,公款旅游,公款吃喝。所到之处,夫马局不仅供给夫马费,还需送上几十上百两馈赠,甚至仆从也有犒赏。这些费用都是夫马局取之于当地的按粮摊派。管局之绅,借着公款向上级献媚。全省每年的夫马开支,达到100多万两。1877年(光绪三年)四川总督丁宝桢上奏朝廷称,两个月来收到民间对夫马局的控告信不下数百封,大多是“浮收滥用”。后经丁宝桢查明核实,取缔了夫马局。
考棚,昭化考棚是为本县及邻县学子应试岁考和科考而设,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因年久失修,大部损毁,于2008年重修。
考棚外有棵高大的古柏,柏树下有碑“文武官员至此下马”,此碑一般立在文庙外。因为紧邻考棚的就是文庙,一碑管两处了。
古城建筑群布局合理,现存的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且街巷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大街小巷均有着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多为穿逗木结构、小青瓦、古朴的川北风味民居。2004年7月,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考察昭化古城时对古城建筑评价为:八字门头,立架垂拱,青石柱础,木柱玄栋;三面围廓,门扉窗棂,雕琢精良,图饰古朴,有商贾豪宅,存历史故事风情。
汉城墙遗址。城墙始建于三国,经历代不断修筑,到了明代全部完成。明以前城墙为土城墙,明正德年间对城墙“包筑以石”,清乾隆年间再次修缮,文革时期遭严重损毁,现仅留残垣断壁505米。
剑刀坝君臣园,竹林中雕刻有十一位三国名人,号称是按太极布阵,其实就是个两仪的曲线
改造过的辜家大院
古城有座老院子,龙门书院,现改为昭化汉城博物馆,展陈了从新石器时期中期至清代的陶车马、陶俑、陶器、画像砖、青铜器、铁兵器、玉石器、高古瓷器等文物几千件,特别是汉代、三国的珍贵文物。
双阙轮纹凤翔砖,东汉,昭化。
“宜子富贵”铭文联壁砖,东汉,四川梓潼。
凤鸟画像有榫锲形砖,东汉,四川北部。
双凤啣(同“衔”)壁砖,东汉,昭化。
西王母龙虎座阳文砖,东汉,四川北部。
西王母龙虎座玉兔嫦娥砖,东汉,四川北部
琴座砖(空心),汉中。
青铜蒜头壶,汉代,郪江。这“包浆”太厚了,咋一看,没看出来是青铜器,以为是瓷器。
青铜长把直流焦斗,三国,川北。我想当然以为是古代熨斗,但它有足。“焦斗”盛行于汉及魏晋时代,是古代军中用具,又名“刁斗”、“金柝”,其用途是白天用来烧饭,晚上用来敲击巡更,其底部有三足。
2014年来的时候,在临清门外战胜坝建了个马场,有马术表演“三英战吕布”,今年去,没看到,说是亏本关门了。
赞 (0)